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107 浏览:156853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自兴起之日起就被视为一项与国家、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事业.从成千上万的留学生赴中国学习汉语到今天逾百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创办,从对外汉语教学到今天的汉语国际教育推广,都有力地印证了“汉语热”的话题.对外汉语教学本质上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汉语教学,但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传授中固然也少不了文化的传播.传统文化作为最能展现中华民族魅力的一部分,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将其更好的传递给学习者,让他们看到了解到中华文化光彩熠熠的一面变得尤其重要.


关 键 词 :对外汉语 传统文化 中国 韩国

在韩高中的汉语教学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并不如教师想象中的那么高,多数学生都抱着“听热闹”、“不关心”这样的态度.笔者认为导致此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对外汉语教师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和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传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程度、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何种态度,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另外,根据韩国汉语课堂中韩教师合作教学的特殊情况,本土教师态度对学生接收所传文化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下文笔者则针对以上提到的几点提出一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

内容策略:专注异同,循序渐进.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庞大体系.由于韩国与中国地理位置相隔不是很远,因此两国在历史背景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根据课堂观查多数学生对于完全未知的文化现象很难投以,基于这点双方传统文化中的共同点通常可以作为很好的切入之初,再以介绍不同之处展开,也避免了受者在接触新文化时的抵触心理.

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遵循循序渐渐的原则,以物质向文化、具体向抽象走向进行传递.选择以物质文化为开端一来可以回避敏感的政治话题,而来是因为其有具体的事物存在,感知性强,更易于学习者的接触与兴趣的激发.而在具体话题的选择也应多倾向于饮食、武术、剪纸此类可以直接感知的为内容载体,在引起兴趣的情况下,再慢慢将一些可能包含的儒家思想等在内的精神文化进行传播.同时,选取一些积极意义较高的内容也更容易提高受者的学习兴趣.例如,“四大发明”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物质文化,也是传入世界的中国文化,他们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使得世界文明历史发生了重要变化.有了更多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正面认识才,才能使学习者对自己正在接触的文化产生兴趣、增强信心,有最初的被动接受一点点转变成主动学习.

方式策略:多元展开,零距接触

首先,面对初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尽量不要单独讲解,在传播上更应该注重纵向上的转变,横向上的联系,并且同现代文化进行适当的结合.我在讲解京剧文化课上做过一个尝试,在两个班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一个是常规的以京剧的视频配合解说进行展开,在赏析的时候学生们很快就失去兴趣,无精打采;另一个班则以采用流行歌曲《susan说》进行导入,首先向他们介绍歌曲中经过改编的京剧“苏三起解”片段,由于歌曲中既有中国传统的京剧的元素又有流行的hip-hop元素,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处于兴奋状态,关心的问题也比采用普通讲解方法的班级多许多.所有文化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中华文化也从来没有停止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因此,我认为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也应保持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文明传统的基础上,客观面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同时,灵活的传授汉语知识及汉文化.

另外,除去专题讲座型的讲解方法,渗透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种极好的选择,汉语依附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每个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都拥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教师们不能期望利用几十篇汉语课文、几堂精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几年的汉语学习就能使学生吸收和接受中国文化,这一定需要漫长的过程.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应渗透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日常交往中,以教授语言为立足点,在此过程中解释中华文化,有目的的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个汉字或一个词汇的变迁、一个中国人小小的生活习惯,都可以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利用这些教学中的点滴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他们以自己的文化视角理解中华文化,再通过点滴的积累令他们了解更多的中华文化或是喜爱中国文化、改用中华文化的行事作风.

最后,对外汉语教学背景下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尽多可能的以文化活动展开,让每一位汉语学习者都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例如:中国书画、太极拳、剪纸的亲身学习等;在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里组织师生和包饺子、灯猜谜、吃月饼;观看中国电影,学唱中国戏剧等,让学生置身于中华传统文化,保持一种零距离的亲近感.这种方式能迅速的让学生与中华传统文化建立某种联系,减弱对异域文化的陌生感,这让才能让他们有意愿去了解正在接触的文化,进而产生兴趣,或是喜爱的可能性.

传者与受者的策略:强调传者换位思考,培养本土受者领袖

对外汉语教师作为两种不同文化的交叉点,在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的同时,必然成为他文化的接受者.多数的教师在传统文化的传播的过程中随意性极大,遇到问题就泛泛而谈,再就是依教材安排照本宣科,通过换位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方式是学生最讨厌的一种.另外,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也非常重要,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教师对所讲文化的了解程度的深刻与否,与学生对该文化产生的兴趣成正比.因此教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这一过程的发起者,直接影响着这一过程的走向,其自身应该对所传授的文化内容加大了解程度,保持研究学习心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趣味与精髓之处更好传递给汉语学习者.

在人际传播中,优秀的意见领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韩国的高中汉语的学生中,多数因为家人建议或是校方建议选择学习汉语.故而,要更好的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有意识的培养受者中优秀的意见领袖将会对传播十分有帮助,海外教学中也要培养本土受者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在一般分布在文化接受者的各个阶层,他们在受者拥有一定的信任或说服力,学生群体中,他们一般为课堂的活跃着或对中国文化了解多于其他人的学生;在韩国的汉语课堂中,他们一般为其本土汉语教师,韩国汉语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直接形象学生的印象与接受程度.重视意见领袖的存在,有意识的更多培养,有利于提升受者整体上对于中华文化的好感度与兴趣度,同时也扩大了传播范围,优化了传播效果.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对外汉语教学自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行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热”的逐渐发展,对外汉语教师应时刻保持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语言教学中紧密结合的策略贯彻到底,将中华传统同文化发展成为一个平稳长久的过程.(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