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在当代文学中的实践与传播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274 浏览:83899

摘 要: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批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了当下的显学.它是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语境下诞生的,是对整个人类的男权主义和中心主义的双重解读.生态女性主义凭借其自身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在简要介绍国内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基础上,重点对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的创新做了阐述,并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出路做了展望.

关 键 词 : 生态女性主义;中国文学;引进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2)03-033-03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思想渊源是卢梭、梭罗、利奥波德等人.他们最早倡导自然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保护.1962年,以卡森发表《寂静的春天》为标志,西方兴起了大规模的现代生态主义运动.女性主义者将生态问题纳入文学批评的范围,催生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往往会以人类男权观念、中心主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等角度出发,对女性文学作品进行重新结构和定义.在由美国著名生态文学批评家格罗特费尔迪等主编的《生态批评读本》一书的导言中,曾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做了如下概括:第一阶段,对女性主义文学的作品和主题进行深入挖掘;第二阶段,对女性主义文学的传统进行追溯,深入挖掘其内涵;第三阶段,对生态女性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进行解读.我国于1990年始引入生态女性主义,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研究成果.21世纪的国内女性主义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对话性.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之上,国内生态女性主义也有许多创新之处.

一、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引进与创新

当初,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后,国内学术界就已经做出了非常快速的反应.并很快对其进行引进、吸收,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研究成果.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曹燕南和刘冰正式引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他们对当时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代表作进行了大力介绍和推广.随后,关春玲在其《国外社会科学》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主义进行了评介,并对各个流派进行了细致介绍和分析.再后来,鲁枢元在其《生态文艺学》一书中,对女性、生态以及艺术之间关系进行专门的论述.

21世纪的国内女性主义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对话性.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之上,国内生态女性主义也有许多创新之处.

一是跨文论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跨文论研究表现了其特有的对话性.这样说,并不表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是一个垄断的理论,而是说,他在与其他文论相结合时所表现的那种相生相成的状态,其本身就散发着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核心精神.于是,国内研究者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之下,从多个视角出发对生态女性主义进行了相关研究.比如论文《生态女性主义:地域视角的解读——欧美生态女性主义与亚洲生态女性主义之比较研究》(赵媛媛,李健珊)从地理位置入手,对生态女性主义在欧美和亚洲的不同发展状况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以期能够探索出针对不同地域的环保理论以及适应不同生态运动的发展要求;此外,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相结合.比如段宇晖在其一篇论文中就把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纳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野中进行研究,对当代美国文化语境下历史小说《李尔王》中所蕴含的对人类发展状态的忧心做了详细分析.

二是跨学科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还具有包容性和交叉性.这样就使其能够有效延伸到不同学科.我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学科交叉性方面的研究可谓是多种多样.由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结合了生态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的一种批评理论,因此,就很自然地同环境学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赵媛媛和李建珊的一篇论文中就曾对生态女性主义与环境正义做了对比研究,并深入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可以说,拓展了环境学的研究范围和视野;生态女性主义无疑与女性生理有关,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同医学研究相结合.比如,在刘冰的论文《女性主义对现代医学的政治批判二题》中,对女性主义学者对西方现代医学进行的政治批判做了深入探讨,对未来医学发展的新思路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三是跨文化研究.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凭借其开放性和跨越性的特点,迅速传播于世界各国.并随之与各国当地的文化相结合而发展.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儒家思想是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这其中就蕴含了一种和谐的生态思想和观念.为此,一些研究者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儒家思想相结合进行相关研究,对儒家思想中的生态智慧进行挖掘.比如在李慧利的《儒学与生态女权主义》一文中,就对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女性主义之间联系以及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做了细致的探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同传媒文化相结合又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比如在张佳慧的《国内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初探》一文中,就严厉批判了媒介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女性同生态自然都属于被人类消费的对象.因此,生态女性主义与消费文化的结合就具有非常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比如在何畅与闫建华的一篇论文中,以客观而又全面视角对阿特伍德笔下“可以吃的女人”所蕴含的意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就此指出,女性要想完全拜托被消费的命运,就必须要与大自然建立良好和谐的共处关系.

二、中国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创作

21世纪以来,我国当代文坛上出现了许多在不同层面上涉及生态问题的文学作品,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狼图腾》、《藏獒》等,在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时,很多研究者不仅借鉴了西方的生态主义批评理论,而且也吸收和借鉴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众多理论观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研究的对象几乎包括了各种文学体裁,如散文、诗歌、小说等,所涉及的作家也比较广,男性作家包括沈从文、贾平凹、周涛以及姜戎等,女性作家主要有池莉、王安忆、方方以及铁凝等;研究者发现,部分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对处于男权主义压迫下的女性和自然都表达了非常的关注.比如,当代女作家张抗抗、叶广岑以及毕淑敏等人的部分文学作品,就非常明确地从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进行文学创作.在她们的作品中非常自然地流露出了女性对大自然的感同身受以及生态危机的时代紧迫感.比如张抗抗的散文《主妇与白色污染》,就大声呼吁主妇们尽量少使用塑料制品,流露出了对人类社会的大爱;还有叶广岑的散文集《老县城》,作品中不仅再现了老县城的历史、文化和风俗,而且从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出发,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理性思考,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和意识.毕淑敏的一系列文学作品都对女性与生态的关系给予了关注.比如《女人与清水、纸张与垃圾》中,作者就曾明确的指出,若是把民俗中的男性和女性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二者承担着不同的自然责任.男性无论在生前从事多么浪费水的职业,在其死后都不用承担任何相关责任,但是女性则不然,女性需要借助纸扎的水牛来替她把阻碍她走向来世的水统统吸干,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赎罪和解脱.对此,研究者指出,作者这里是在暗示,同男人相比,女人天生与自然具有更为密切的联系.但是,这里对女性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仍仅仅停留在表面呼吁的观念层面,并没有上升到女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同人类男权主义联系的理性思考层面.作家张抗抗曾有过如下类似的观点,她说只有在在一个男女都能得到极大满足和幸福的社会里,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所谓的女性解放. 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应该是男女完全平等、相互制约的存在,最终所要达到的社会境界是男女和谐共处,自由融洽的状态.正是本着这一内在的思想高度,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才能够与当下部分女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一定程度内在的一致性.对于部分女性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叙事型的作品,如果我们视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与生态的关系为审视女性与社会以及女性与男权主义之间关系的一个平台,将这些表面的观念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中女性与自然、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念进行整体审查和思考,那么我们将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比如,铁凝的《孕妇与牛》,就是在这样的理论视角下非常自然地被纳入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视野.这篇短片小说,描写了一个孕妇和一头怀孕的牛相依为伴,互相关心着,充分表达了一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境界.这种对待万物的态度,恰巧与生态女性主义所主张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处中要“关情”的观念形成了内在的吻合.再比如张贤华的《远方》,这部小说不仅对女性在面临家庭和事业时的矛盾进行了真实再现,同时也对女性与生态、女性与男性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以生态女性主义为视角,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充分挖掘这些作品中所隐含的生命观、自然观以及性别观等,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作品的内涵进行理解.


三、中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的未来之路

生态与女性的结合点,或者说是共通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方面,在传统文化中,人们通常将大地比作母亲,大地的厚德载物与女性的孕育功能非常相似,女性用血肉之躯生儿育女,将血液转化为乳汁喂养他们,而大地则不断地生产出以供人类生存的物产,并提供一个能够容纳生命的生物圈;第二方面,大部分的生态主义研究者认为,以男权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对大自然的征服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可以说,两者在父权制文化中所遭受的剥削,是自然和女性所面临的共同命运.

女性、生态以及艺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同一性,换句话说,当生态遭到人类的破坏时,女性也同样会受到男性的控制和奴役,艺术也将随之走向衰亡和式微.男性统治女性同人类主宰大自然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同一性,也就是说,女性危机与生态危机之间是同步的.由此,大部分生态女性主义者都把构建女性文化作为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和手段.

中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一方面有赖于作家的创作探索,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应发挥批评家的引导作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定要把“生态”和“女性”作为批评视角和维度,着重考察生态和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披露人类对生态和女性的肆意迫害,使一直被以往批评家忽视的“生态”和“女性”得到彰显,以此来唤起人类对生态和女性的同情和尊重,唤醒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以及男女平等意识.确立“生态原则”和“女性美德”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审美标准.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重新的解读,对埋没的作家、作品进行重新的挖掘和定义,对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给予肯定和赞扬,对其中所表现的物种歧视以及性别歧视予以揭露和批判,也就是说,通过重新解读经典去重新建构经典,然后以此为基础,重书文学史.例如,英国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他是一位热爱大自然、厌恶工业文明的小说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到工业文明对大自然的摧残和破坏,对人类天性的扼杀和扭曲.并最终导致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异化.而劳伦斯则主张通过建立良好和谐的男女关系来缓解并消除这种精神的异化问题,进而拯救整个西方文明,所以,劳伦斯的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生态女性主义者的青睐.但是劳伦斯文学作品中所展现出的男性主义却受到了生态女性主义者的揭露和批判.所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仅是生态主义批评,而且同时也是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劳伦斯作品中所刻画的男性人物常常处于中心、主导的地位,但女性人物却处于边缘和陪衬的地位.劳伦斯对那些具有知识和独立品格的女性人物进行有意地诋毁和否定,其对借助男性主义权威来调整关系的思想恰是父权制意识形态的显现.可以说,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新的角度对劳伦斯的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和构建,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重新解读和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为研究生态、女性以及艺术之间关系的文学批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学的结合,将使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当前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语境之下,在生态批评浪潮的不断推动之下,未来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必然会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赵媛媛.关怀的生态文化转向——论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怀环境[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01).

[2]郇庆治.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论评[J].江汉论坛.2011,(01).

[3]赵鲲.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述评[J].科技信息.2011,(04).

[4]乔以钢,李玲.舒芜的妇女观及其性别文化批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