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为高校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63 浏览:20703

摘 要: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互联网,移动互联成了必然趋势,高校文化建设的载体也随之丰富,微信这一新兴平台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兴起,备受青年人青睐.微信不仅是一个沟通工具,还是一个信息收集工具,更是一个自媒体,可以传播企业、组织、团体想要传播的信息.校园文化建设已经不能仅仅局限在计算机网络、数字电视、纸质报纸等载体了,还要在3G、4G技术支撑下的手机这一载体上进行积极有效的校园文化构建.

关 键 词 :微信 校园文化构建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一、微信概述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免费即时通讯怎么写作的聊天软件.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语音提醒、群聊等功能,并且可以跨平台使用,例如离线消息、、腾讯微博的阅读.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还可以通过摇一摇(与同时在摇手机的陌生人即时通讯)、搜索、漂流瓶(扔漂流瓶匿名交友)、查找附近的人(通过用户地理位置与附近的人即时通讯)、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此软件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支持多种语言,以及Wi-Fi,2G,3G和4G数据网络.微信不仅是即时通讯工具,它还结合了彩信与,比彩信方便,比便宜,以至于在2年的时间(截至2013年0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目前已达四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二、 微信发展的动力和前景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微信发展的根本动力,微信软件的不断升级改善是其发展的直接动力,与其他软件构建紧密的网络联系是间接动力

首先,中国的手机用户近1.6亿,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超过使用电脑上网呈明显趋势,智能手机的推广也从高端市场走向了大众普及,微信正是针对于智能手机,基于手机通讯录来添加联系人的软件,传播媒介的形式是由科学技术手段决定的,本质上微信就是人类技术革命的产物,是在电子媒介时代中应运而生的.

其次,微信产品部助理总经理曾鸣表示,微信公众平台的本质是怎么写作,提升用户体验,才能创建良好的生态系统.胡延平也曾经在把脉沙龙上表示,微信就是要创造这样一种可能,提供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连接方式.传受双方有共同的意义空间才能够是传播成立,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微信实现了传者与受者的良好互动,还突破原先匿名社交下的“弱关系链接网”,实现了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强关系连接网络”社交关系.

再次,微信最初是依靠腾讯来导入联系人的,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聊天工具,这就使微信拥有了无比优越的用户资源,因此微信用户的增长速度相当之快.上的“微信在线”图标点亮功能,可以利用受众的好奇心理吸引更多用户,“邀请其他用户体验”更是起到了“二次传播”的作用,使受众之间再次传播,延长传播时间,扩大传播范围,加快传播速度.

(二)微信顺应时代潮流,独具优势,前景光明

微信属于新媒体一类,与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相比,在传播速度、传播信息量、传播成本、传播信息反馈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传播载体日益丰富的客观趋势下,微信的传播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在新媒体中,微信也拥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其受众之间是依靠手机通讯录建立的关系,属于“强关系”;二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三种传播状态;三是微信传递信息一般百分百到达,比其他新媒体通达率都高.

再结合微信软件本身所具备的功能,可以发现其更多的优势:传播效果好,语音、文字、图片相结合,内容丰富有趣味;吸引年轻受众,年轻人是信息消费群体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互动效果好,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对话和受众进行互动获取反馈,并且这种方式相对私密安全;匿名性,沟通更自由;“摇一摇”功能,社交更广泛;“附近的人”功能,交友更方便;语音对讲,可以替代一部分的手机通话功能.

三、微信为高校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

(一)微信成为校园流行的信息平台,学生受众群体庞大

微信在学校中的使用量持续增加.2009年,国内三大通信网络运营商在高校校园进行大规模3G网络铺设,3G智能手机成为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工具,智能手机的使用成为大学生的新潮流.并且,微信消耗流量较少、传播信息也比较即时,同时又与手机通讯录相匹配,这对于消费水平较低的学生群体来说无疑是最省钱的一种通讯方式了.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度高,校园文化才能营造起来,所以学校若能选择微信来拓展宣传教育阵地,肯定可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微信平台是建立在强关系上的传播,受众粘性强

微信平台的好友关系建立于通讯录、好友基础之上,因此微信用户的好友基本是现实生活中有关联的人,大部分为校园中的同学,这相对于微博这类平台的弱关系来说,微信上的交流和分享可信度更高,兴趣爱好更集中,更适合六度分隔理论的人际传播方式,基于这种强关系的传播,学校如果能好好利用微信平台,可以较其他方式更容易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三)微信传达率高,可行性强

微信平台通过群发消息可以实现百分之百的手机端到达率,这对于学校上情下达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校园网的信息公布、微博等都是一对多的传播,守株待兔,等着学生来看,相比而言微信的传播就更加有效.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想有成效,就要深入到基层、大部分学生中,因而,通过微信直接传达至手机的信息是更有效的办法.

(四)微信传播符合学生话语表达的习惯,传播效果好

一方面当今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活跃,理想与现实也存在某些错位,这使得学生的表达强烈,但又迫于现实因素无法直接与学校沟通.另一方面话语领域范围有限性和话语体系抽象性造成的局限,使得校园文化进一步发展受限.所以利用微信平台,让自媒体人与受众一对一的对话进行互动获取反馈,并且信息交流相对私密安全,就比较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填补话语的空白、发挥社会引导功能,以建设性和理性的姿态在校园舆论谋取一席之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此外,微信的语音对讲功能新鲜有趣,免去打字的功夫,符合学生信息传递的习惯.

(五) 微信的怎么写作性强,容易吸收更多受众

“90后”学生主体“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能力,喜欢推陈出新,是使用新媒体最前沿、利用率最高的群体”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及时性、平等性、交互性”三大特性,开通微信公共平台,从引导方式与渠道的拓展为切入点,进一步贴近青年、怎么写作青年、影响青年.高校利用微信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与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怎么写作.学生们只需发送一条消息,即可查询自己的课表、本学期成绩、校区天气、校车时刻表、自习室空余座位等实时信息,还能查找四六级或考研词汇,甚至可以检索全校辅导员的.

四、 结语

微信是充满潜力的新媒体平台,为高校文化建设带来良好的机遇,结合大学生对新媒体的酷爱,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该平台,创新教育和管理的方式.例如:利用微信拓展教育方式,尝试与有道词典、百度百科、四六级等相关网站的接口对接,把知识的教育工作寓于自媒体的传播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微信为师生提供与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怎么写作,增强学校亲和力,树立良好形象,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利用微信“网聚”学生意见建议、“网集”学生关心问题、“网传”学生诉求表达,进而采取有效用性、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教育和怎么写作学生;许多企业营销也开始转向微信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与企业取得联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快捷、更完善的就业信息,既节约成本又节约时间,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就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