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43 浏览:12464

【摘 要 】电影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跨文化交流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诸多导演中,台湾导演李安和他的一系列电影就是世界看中国的窗口.本文通过对他早期的家庭三部曲(也称“父亲三部曲”)的分析,来看跨文化传播是如何体现的.

【关 键 词 】全球化 跨文化传播 电影 李安

全球化时代一步步来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能够从世界民族之林中脱离出去,自成体系.吉登斯说,“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以此种关系将远隔地区相互连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的过程.”①这场始自经济领域的全球化浪潮也波及到了社会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如果说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全球化表现是显性的因素多一些,那么表现在文化领域的全球化则是隐性的因素更多.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共业”包含众多领域,诸如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王蒙说“文化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只有既保持自己本土的族群特色,又不断地在与外来文化的接触和碰撞中对其加以吸纳才能得到发展.那种纯粹的文化只能存在于博物馆里,那样就不会有变化和受到冲击的危险了.”

当今在我国影视领域的跨文化传播中,表现为西方文化韩日文化势头强劲的入侵中国文化市场.例子数不胜数,日本动漫和韩剧在中国同类市场中占据了极大的比例,好莱坞电影横扫全球市场也席卷了我国电影很大的票房收入,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好莱坞电影以其强劲势头进攻中国市场,形成了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逆差”.

同时,我国的文化产业也积极主动地实行“走出去”的战略.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电影也以积极的姿态向国外市场进军.中国电影业和影视人近年来在国际电影领域也获得了一些成绩.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开始率他们的作品问鼎国际电影节,如《黄土地》获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第29届伦敦电影节伦敦电影研究所电影奖、第7届(亚、非、拉)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1985)《红高梁》获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88).九十年代以后,尤其2000年以来,随着第六代导演的浮出水面,越来越多的作品冲击国际影坛,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导演:姜文)男主角夏雨获第一届新加坡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影片被美国《时新周刊》评为年度国际“十大最佳影片”第一名.(1995);王小帅的《十七岁单车》获得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熊奖(2001);李杨导演的《盲井》 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2003).中国影片在国际顶级影视作品的盛宴中占有席位,不仅仅是中国电影产业的进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影视作品也成功地架起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台湾导演李安可以毫不夸张地被称作“中西文化交流大使”.李安早期的代表作以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闻名.李安如何成功地打造出像家庭三部曲这样的影片?

一、家庭三部曲取得成功的原因

1.找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契合点――家庭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家庭关系总是一个不变的话题,李安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以小小的家庭为视点,进行了巧妙的融合.三个故事都具有强烈的故事性,情节紧凑.《推手》中,父亲为了能与儿子团聚享受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而来到美国,他的到来没有多少充满亲情的喜悦在其中,取而代之的是和美国儿媳甚至与自己儿子重重的矛盾.《喜宴》中,父母亲为了给儿子介绍女朋友而专程到了美国,他们都知道了儿子的同性恋身份后,父亲请求赛门不要把伟同的性取向告诉伟同的母亲,而伟同的母亲同样请求伟同和威威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伟同的父亲.《饮食男女》中朱爸爸每周做一桌丰盛的饭菜只为维系一个家庭的感觉和温暖,二女儿远远地望着独自在医院检查的父亲,泪眼朦胧,决定放弃出国机会留下来陪伴父亲.

而故事情节中的冲突又是那么强烈,《推手》中晓生因为父亲和玛莎无法融合,决定把父亲送到老人院,这有违中国传统;有意撮合父亲和陈太太在一起,只为甩掉包袱,亦无法为传统所包容.《喜宴》中儿子同性恋倾向有违中国传统,为欺骗父母检测结婚,不能传宗接代亦不符合传统的标准.《饮食男女》中朱爸爸最终选择和自己女儿的同学结婚,亦无法为传统世人所接受.亲情和的纠葛使李安的三部曲充满着戏剧的张力,具有可看性.②

2.对东方元素的合理运用

这三部影片中李安把父亲和中国传统元素结合得很完美.三个父亲都具备很高的传统文化修养,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是及其浓厚的中国气息.《推手》中片子的前几分钟父亲打太极拳的长镜头,《饮食男女》片首中朱爸爸在厨房里为女儿们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对各种餐具和料理运用得得心应手.《喜宴》中父亲颇具自豪地欣赏儿子房间里刚刚挂上的自己的书法以及听到检测儿媳的阿谀奉承的开心.这几处都显示出父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晓生父亲是太极拳的大师,他喜欢打坐,利用太极拳强身健体,同时利用自己的传统医术为别人诊断病情,进行推拿,这恰恰是洋儿媳妇所不能容忍的,她极度怀疑和不信任晓生父亲的推拿.《喜宴》中的父亲欣赏传统书法,他对检测儿媳对自己书法的品评赞许非常高兴.《饮食男女》中父亲对美食的掌握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美食不再仅仅是食物,烹饪成为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艺术里溶入人的精、气、神,溶入人的理想和追求.③这些传统的东方元素的运用恰如神来之笔,让本来对东方文化充满神秘感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观众也看得入迷.

3.在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下讲述家庭

家庭三部曲中的故事都具有移民文化的背景.《推手》和《喜宴》里,晓生和伟同都早已移民美国,饮食男女中锦荣的姐姐全家也移民美国,锦荣妈妈因无法与美国女婿和平相处而回台湾.

《推手》里,玛莎作为一个作家需要安静的环境写作,可即使父亲无声的存在也让她烦躁不安.父亲看京剧的碟片,玛莎走过去请他戴上耳机.在饭桌上,父亲为了孙子吃什么东西好和玛莎产生矛盾.《喜宴》里,伟同是在美国完成学业拿到绿卡而融入美国生活.威威为了她的艺术梦想用婚姻来和伟同做交易,极力留在美国.这在他们的父辈看来是多么荒谬,在他们那里那张绿卡超越了一切.《饮食男女》中的二女儿也获得去阿姆斯特丹的机会离开台湾,而和她们公司合作的李伟恰巧也是锦荣姐姐的前男朋友,锦荣姐姐定居美国后,李伟也离开台湾去美国发展,在美国成家立业.年轻的一代都出生在台湾,却都有着浓厚的西方情结.仿佛只有在美国去欧洲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


父辈固然无法阻止孩子们飞向大洋彼岸,“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在这个时代显得不合时宜.可他们的内心里却是希望一家老小围绕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无论是伟同的父母、晓生的父亲还有朱师傅,他们脑子里的毕竟还是中国人传统的思想.可他们在西方人的社会体系总显得格格不入和无所适从,他们的儿女们显然都已经完全融入到西方的文化氛围中,接受了西方人的行为方式和做事风格.在异国他乡,老一辈们连子女这个最后的亲情屏障都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地相对.父亲们最后都无奈地离开了儿子的家庭,飞回台湾或者自立谋生.父亲们那孤独的身影仿佛都在诉说着巨大的文化差异给他们带来的是一个多么苍凉而不情愿的晚年.

二、李安本身的特殊背景和经历

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了一个成功的剧本和一个技艺精湛的导演,而李安刚好是两者的复合体,李安导演本人也就成了家庭三部曲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李安生于台湾,父亲是江西人,随着国民党溃败由大陆到台湾.李安从小生活在“外省人”的圈子中,通过和来自大陆不同省份的人交往接触,不同的方言不同的习俗让他对东海岛屿上的“中华文化圈”有了更多的了解.加之李安的父亲一直在教育部门工作,受家庭的影响,李安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谙熟于心.中华民族文化古韵和传统的价值观贯穿这三步影片中,太极拳,推手,毛笔字,烹饪这些符号都被李安发挥到淋漓尽致.

在台湾读完艺专后,李安赴美国留学,深造在伊利诺州大学戏剧系读导演专业,然后再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系研究所学习电影制作.李安的导演才华崭露头角,获得了号称为“大学生奥斯卡”的纽约大学毕业影展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当时他就被美国一家大型电影经纪公司相中,与他签订合约.李安便决心留在美国发展.在美国生活了六年之后,才得到机会拍摄他第一部电影《推手》.在美国六年的艰苦生活经历,令他获得更多更深刻的人生经验,也让他体会到中西文化的不同.如果说在台湾的成长经历,使他体味到中华文化的多元性.那么在美国的经历就更加深了他对文化多元性的认识,在美国,就肤色、种族而言,他被视为“中国人”――与西方文化相对的东方古老文化群体中的一员.即使李安在台湾接受的是西式教育,在美国就读大学,生活在西方文化圈中,对西方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但他在文化上的身份始终是“中国人”.因此,在他的电影中,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得十分突出.

《推手》:朱老师傅与美国媳妇之间的矛盾.

《喜宴》:伟同父母对赛门的不认同,赛门对中国文化认知的模糊.

《饮食男女》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女儿与父亲之间的隔膜.

而冲突之后的结果,都是一方的妥协.《推手》中朱师傅离开了儿子家,一个人搬到了公寓里独自生活.《喜宴》中的父母无奈地默认了儿子的同性恋身份,在伟同赛门和威威的目送中飞回台湾.《饮食男女》中的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已被撼动,女儿们都各自开始了自己的生活.这些结局,当然也是李安本身中庸平和包容心的映射.

中西文化的流通和不断融合碰撞使李安和他的电影无论是在中国大陆台湾还是在美国都能让观众细细品读个中滋味,可以说电影中所蕴含的独到的文化魅力和人性的深刻内涵剖析是李安的制胜法宝.

注释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42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②③《走向融合的影像世界――解析李安的父亲三部曲》,张小平,电影评介,2006年 17期)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