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如何应对“微博暴力”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773 浏览:70268

【摘 要】2012年3月26日,舒淇一夜之间删掉了新浪微博1000多条微博,取消了所有关注,仅剩下光秃秃的1000多万粉丝,以此表示对“微博暴力”的愤怒与抵抗,一时掀起了一阵娱乐圈的“退博潮”,也将“网络暴力”问题再次推向风口浪尖.网络暴力通过微博的传播,传播力与影响力产生了N次方的扩大.为此,名人不仅需要加强对自身隐私的保护,避免微博的“井喷式”暴力,也需要发挥“舆论领袖”的引导作用,创造理性的舆论环境.

【关 键 词 】微博 微博暴力 名人 媒介素养

美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曾指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怎么写作,也可以为恶怎么写作的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控制,它为恶怎么写作的可能性更大.”①而大众媒介“为恶怎么写作”的可能性已借助网络渗透到了网民的行为之中.

2012年3月初,甄子丹和赵文卓骂战拉开帷幕.其中,舒淇因为力挺甄子丹,而遭到网友围攻,甚至在天涯论坛上将其成名前所拍摄的古装照片翻出,对其进行辱骂.为此,3月26日凌晨,舒淇将其1000多条微博全部删除,宣布暂离微博圈,以此表示对“微博暴力”的抵制.随后,杜汶泽、王晶等也退出了微博圈.3月31日,新浪腾讯发布公告,暂时关闭了微博评论,网络留言也加强了对敏感词的屏蔽.“网络暴力”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引发了人们的反思.

一、网络暴力的新途径——微博

2009年以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始,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因其方便、快捷、简单的特点,随手就能发布信息,并且根据“关注”“评论”“转发”等功能,及时获取并传播信息,形成了网络围观的特殊现象.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微博借助其庞大的用户群及裂变式的传播模式,使其信息量具有“井喷式”的特点.我国现阶段网络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管机制,网络舆论很容易因为其传播信息的失真或者缺乏道德约束而对当事人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当网络舆论介入到现实社会中,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一场网络暴力.而“微博暴力”伴随其“井喷式”特点更是让当事人措手不及.

二、“微博暴力”N次方效应

“微博暴力”因为产生于虚拟的网络,但对于当事人的影响却不小于现实社会中的暴力.同时,“微博暴力”借助微博本身的功能及特点,其传播力与影响力产生了N次方的扩大,对于当事人的伤害也就扩大.

1.裂变式传播,“井喷式”暴力

微博并不似、MSN等点对点的交流工具,它的交流没有特定对象,它的传播,像核裂变一样,具有爆发性.因为微博操作便捷,随手就可评论和转发,让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扩大了N次方倍,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变成一张“天罗地网”.在这张网里,信息的传播与再传播,不仅是传播范围扩大,也使得信息自身通过解码—编码的过程产生理解偏差,这对于事件当事人本身影响是巨大的.而这种“井喷式”的信息量一时之间无法得到遏制,哪怕有关部门及时作出反应,伴随着信息传播的惯性,其传播力与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2.微博围观及群体心理作用

自互联网走入人们的生活,并迅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后,许多人已不满足当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受者,他们也想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展现自我,而网络媒体正好提供给他们最好的平台,其最大化的自由度和匿名性使得他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②微博是自媒体时代的产物,每个人通过微博140字就可以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话语空间,而且操作便捷,哪怕无法连接网络,一条短信也可以借助微博的方式成为宣泄情绪的通道.同时,借助微博的传播力,形成了一种微博的围观,让大众都来关注同一个信息.

当一个事件或信息出现,形成围观后,围观的网民自然地在心理上形成一个群体,群体容易接受暗示和轻信.过激的言辞、明星的花边新闻都很容易引发群体的冲动心理,很容易形成网络舆论暴力.

3.实名认证要求不一,认证用户或成“放大镜下的蚂蚁”

在虚拟社会中,个人是以“符号”作为身份在活动,只能靠个人自觉来维持道德规范,很难对其行为加以确认、监管.③我国宪法赋予了我国公民的权利,网络的开放性给网民提供了一个言论的平台,网络可以使人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网络中的自我角色,强调其的权利而淡化其为言论负责的责任.④

2012年3月16日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网站全部实行微博实名制,采取的都是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方式.但是,根据笔者验证,实名认证也是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有部分微博用户是通过真实资料进行实名认证了的,比如名人,这样对于进行实名认证的用户来说,等于放弃了自己匿名的权利,也增加了自己成为众矢之的的机会.网络暴力的危害不是在于网络舆论本身,而是在于对舆论当事人在现实中的影响,就像“放大镜下的蚂蚁”,聚焦不当,便会引火上身.

三、“微博暴力”的特殊对象——名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权,但是名人因为曝露在公众的目光之下,似乎被公众剥夺了这些权利.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这个舆论更为自由与昌盛的时代,让诸位名人倍感压力.

1.云储存,过去不可抹去

互联网是一项很强大的发明,它不仅将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还可以永久性地储存信息,只要信息发布者或者有关管理部门没有将信息删除,信息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被挖掘出来.明星们昔日的辉煌,在网络上一搜索,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但是难堪的过去,同样也被留在了网络上,即使可以除去也必然会留下些痕迹.比如之前舒淇删微博的事件,就是因为网络上存载了许多舒淇昔日的信息,包括她的艳照、视频还有网络上曾经对她的负面评论,所以导致这次的“微博暴力”具有了攻击点.在网络还没出现的年代,阮玲玉已经不堪重负,留下一句“人言可畏”离开了世间,现在这个网络云储存的时代,一切“旧账”都是有板有眼,证据确凿的,网络时代的舆论冲击已经不再是“人言”那么简单了.

2.名人不得不面对的微博评论

微博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给普通大众提供对话平台的同时,也给知名人士带去了不可回避的困扰.以往面对不想面对的流言时,明星可以选择不看报纸、不看电视、不浏览网页就可以回避负面的信息,但是当微博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借助其强大的传播力,流言毫无征兆就进入了明星的生活.特别是微博这种点对面的互动平台,当某一时间或者某人成为关注的对象时,它所面对的是信息发布源强大的传播效果,可能前一秒还风平浪静,后一秒打开微博时就有几千条评论与转发@了你,让人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