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网络化下舆话语权转变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347 浏览:43537

摘 要 :多途径、多渠道、碎片化已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公众舆论形成模式由自上而下转向自下而上发生转变,党媒网络中“草根舆论”的共鸣程度范围不断扩大,趋势上较为符合民众话语权表达,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立足于党媒网络在现实信息传播中影响力的变化与提升,着眼于分析由党媒网络的发展兴起所填补的舆论表达的另一方式—自下而上的话语权表达,并对现存之党媒网络社区的在舆论话语权表达的发展进行相关思考.

关 键 词 :党媒网络 舆论 话语权

一.党媒网络化出现背景

随着我国自身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我党对网络媒体的不断重视,以党媒网络为代表的新型传播结构形态产生并开始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使得在传统媒介话语权威之外,扩大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途径.党报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给公共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巨大变化,以及时、互动为主要特点的互联网传播方式为公众表达意见,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更为舆论的形成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生成空间.[1]

网络虚拟形式,使得在话语权上长期受到压抑的下层广大民众从另一渠道找到符合其自身特点、便利的、相对隐匿的表达方式,千年缄默之口正在打开.虚拟社区中,话题式、随机性的群体结构使得现实中的诸多民众找到倾诉的归属.同时,上层结构的损益式变化,和党媒网络的建设发展,也更加趋向于关注来自于虚拟网络的声音.2009年2月28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通过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这是第一次来到公共网络平台,与网民“零距离”互动.据粗略统计,温家宝总理的网上交流吸引了全球网友近30万个提问.2011年2月27日上午,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又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2]这些都生动地反映出,来自下层的“草根舆论”已受到党和政府上层的重视,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话语权转变分析

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站在新闻学的角度曾经这样定义“话语权”,指公用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建议和发表意见的权利.从广义看,话语权是新闻自由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新闻自由权利中的“表达权”的一部分,是公民的一项不可让与和剥夺的权利.这样的话语权往往同人们争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和权益的话语表达密切相关.有没有“话语权”很重要,一个社会中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将“自己的利益”反映出来,谁就能将“自己的意志”表达出来,谁就能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3]作为一种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争取话语权是社会大众在公共领域的主要活动,其活跃程度也体现出整个社会的舆论开放程度.话语权的分配状况,也体现出一个社会的基本权力分配和社会结构状况,反映意识形态中的思想主权.话语权的偏向,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舆论的控制导向.

公共话语领域的缺乏,使得社会大众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只能被动的接受既定的舆论语调和社会信息,成为固定的舆论接受者,比较难以进行信息的反馈和意见的再表达.这种状况,使得社会话语权的主客体地位明确,显得比较分离,没有明显的结合部分.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现代化进程向纵深发展,我国公民自由讨论社会公共事务、参与政治活动的空间与能量大大增加.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更加崇尚自由和.[4]而网络作为现实生活的延伸,其公开、便捷和互动的特点更强化了网民的这种自主性.在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内,参与者可以主动发表个人意见,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网络社区参与者在不同的话题讨论中,可能充当不同的身份,或是随着讨论的深入变换身份,变动十分明显.这种身份的变化是自主的,立足于个人需求的不同层次.

网络舆论的传播,并不是独立产生的,他继承了传统舆论传播的诸多特点.相比而言,网络舆论的传播显得更加精细化、分众化,在总体结构上呈现出“大平台,多通道”的结构特点.立足于网络社区的舆论,通过如下途径形成:论坛,对于热门话题的小组式讨论;新闻评论跟帖,对及时性新闻的看法汇集;即时通讯和聊天空间,人际间的看法呼唤与交流;电子邮件,传统个人信件的电子化升级;个人主页与博客,个人话语的公开化表达;视音频社区,综合式、多样化的具体舆论表达.[5]在相同的网络平台之上,提供多种方式,适应于各层次各类型的人群表达意见,这是网络社区在舆论形成方式上表现出的显著性特点,也是我党传媒网络的发展现实.与传统传播方式中四种基本类型相比(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舆论传播淡化了不同方式之间的明显界限,相互紧密结合,彼此杂糅出现,将个人、小团体、大组织和整个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创造出广阔的公共话语空间,并通过多种传播渠道,整合完善舆论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新兴的网络世界给予当今中国沉默的大多数一个说话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平等应用性是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它强大的平等特质使得众人在它面前显得相对平等.对于我党传播事业来说,党媒网络是一个相对理想且空间自由的公共领域.它的参与者身份是比较隐匿的,并且管理是松散的,话题是相对开放的,这为社会大众的普遍参与创造了条件.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发布集散的枢纽,更是代表高速信息传播的发展平台,在发展趋势上,也代表媒介未来的前景.所以作为大众话语权主要实现途径的网络,我党网络媒介发展前途显得十分光明.

三.相关建议

有必要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当的控制引导,净化舆论环境,使其更有利于我党的宣传与自我监督,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针对舆论话语权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完善:

1.把握网络舆论话语的主动权.对于我党党媒来说,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关注和控制力度.我党在不断提高自身执政管理水平的同时,以积极加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更加关注以虚拟网络社区为代表的公共话语空间的话题讨论,并且参与其中,以准确理性的意见发表使网络话语得到有效的引导与疏通,并主动消除干扰正常舆论的错误信息内容,以此来提高党和政府对于网络传播的监控力度,提升自身社会公信力.

2.建立合理的舆论形成及传播机制.首先在党媒网络的建立上,要同时做好把关人和引导者的身份.在信息传播上,仔细对传播的内容进行筛选.对于不符合实际社会发展的信息,予以及时的排除;同时还要保证大量信息的流畅传递,以促进正常舆论的形成.在舆情调控上,要及时通过各项检测工具及时发现舆论的发展走向.

3.弘扬优秀的党媒网络舆论文化、提高虚拟网络社区参与者的自身素质.优秀的网络文化对良性舆论的形成显得十分重要,网络参与者的素质对于话语权的表达同样突出.要建立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弘扬中华文化的特络文化网络社区,主动抵制某些外来不良思想的影响,将优秀文化因素融入到各种网络形式之中,形成优秀文化的合力.(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雷彩虹.网络社区的舆论传播研究—以天涯社区为例[J].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9/06/06.

[2] 源自人民网消息.网上交流.2011/2/27

[3] 丁未.从博客传播看中国话语权的再分配—以新浪博客排行榜为个案[J].同济大学学报.2006/12.

[4] 张掬婴.网络传媒与话语权的变迁[A].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

[5] 董兆卫.“自由”的危机—网络舆论传播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04/07.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