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中的传媒理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73 浏览:8389

摘 要 本文参照学者Silvio Waisbord 在 《Family Tree of Theories, Methodologies and Strategies in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一文中的分类方法,将发展传播学分为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主导范式阶段、新范式阶段.试图通过梳理发展传播学各阶段的理论特征,以及具有代表性学者的观点,以期洞察其间的传媒理论,审视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传播视野中的大众媒介的角色与功能.

关 键 词发展传播;现代化理论;创新扩散理论;依附理论;参与式理论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8-0020-02

发展传播滥觞于美国,其研究中心议题在于“发展”.“发展”的主体不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那么发展的渠道为何?发展传播认为是大众媒介.也就是说,发展传播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大众媒介促进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全方面变革与发展,以及大众媒介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是怎样的.从20世纪中期问世至今,作为传播学重要分支领域,关于发展传播的研究呈现百花争艳的状态.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回顾发展传播学各阶段主体理论之时,也驳斥了“发展传播已死”的观点.

1发展传播学中的主导范式阶段

主导范式,也称为传统范式.由主导范式又衍生出两种理论:现代化理论、创新扩散理论.

主导范式兴起之时正处于冷战时期美苏对峙,从某种程度上说,主导范式是冷战延伸的产物.为了拉拢和控制发展中国家,使其远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当时两大政治巨头之一――美国以“西方中心”基本价值立场出发,有意识向发展中国家推行一系列传播战略.此时的大众传播模式是精英主义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和单向的.


1.1现代化理论的兴起

早期占据发展传播学主导地位的现代化理论对大众媒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抱有十分乐观的态度.现代化理论者认为, 要改变欠发达国家的现状仅仅依靠经济援助是不够的.先进文化与信息缺失是制约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要从落后的传统社会转型到发达的现代化社会,借助大众媒介传递新技术、新观念、新态度是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发展传播学的理论奠基人之一丹尼尔勒纳在《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一书中,把社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传统社会、过渡社会、现代社会.“现代化”指的是由传统社会经由过渡社会最终达到现代社会的动态演变过程.勒纳对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论点在于,他认为,大众媒介是现代化进程重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同时,勒纳指出,现代化不仅是社会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 “在任何情况下,任何计划依靠社会变革来实现经济增长的人们必须理解最基础的人的因素等个人最大限度改变自己,以使社会变革自给自足.”在传统“封闭、惰性”的人格转向现代“能动”的人格过程中,基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理论,大众媒介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并非一蹴即成,而是潜移默化的.在无形之中逐步使人们慢慢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投入社会变革之中.因此勒纳以“奇妙的放大器”比喻大众媒介在现代化过程所扮演的角色.

传播学之父威尔施拉姆在发展传播领域的研究论点与勒纳一脉相承.在其1964 年出版的著作《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中,施拉姆指出,“大众媒介将直接促进世界贫穷地区的经济发展,传统农耕社会的消极思想被摒弃,而现代模式将会有效地传递给广大受众.”同时,类似于勒纳认为大众媒介有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现代人格,施拉姆认为大众传媒在国家发展中所扮演的是社会变革的代言人的角色,“在为国家怎么写作时,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变革的代言者.它们所能帮助完成的是这一类社会变革, 即向新的风俗行为、有的是向新的社会关系的过渡.在这一类行为变革的背后, 必定存在着观念、信仰、技术及社会规范的实质性变化.”

1.2创新扩散理论的影响

美国学者罗杰斯在其著作《创新发明的推广》中提出了对后世深远影响的创新扩散理论.罗杰斯认为,“创新是一种被个人或其他采用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实践或事物;创新扩散是指一种基本社会过程”.他把创新扩散分为五个阶段:获知、说服、决定、实施、确认.在这各个阶段,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发挥程度大小不一的作用.由此,罗杰斯把传播看作是社会变革的一项基本要素.社会变革的过程是创新和发明推广、扩散的过程.

总体上说,现代化理论者和创新扩散理论者都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其基本价值取向,他们提倡发展中国家一层不变照搬照抄发达国家大众媒介运作经验.作为现代化进程中“奇妙的放大器”,大众媒介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上层建筑的有力推动,宏观上需制定相关政策给大众媒介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微观上应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并且鼓励技能培训.

但是,与学者们信心满满的预期不同,发展中国家在主导范式理论指导下所开展的传播实践活动屡遭挫折.主导范式相关理论也因此开始频频受到实践者、学界等各方面的质疑.自20 世纪70年代,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开始反思早期发展传播学提倡的主导范式并提出他们的见解.

2发展传播学中的新范式阶段

主导范式理论指导下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文化非但没有出现全面发展欣欣向荣之象,暗潮涌动的社会表现之下,隐藏着贫富悬殊、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发展与精神发展不同步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其大众传播事业也逐渐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注意到这一现象的批判学派开始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传播秩序做出猛烈的抨击.关于“文化侵略”、“媒介帝国主义”等研究异军突起.此阶段的发展传播学新范式,可以大致分为“依附理论”和“参与理论”两个主体.

2.1依附理论主体及其表现

20世纪 60年代中后期, 源于拉美、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点的依附理论开始进入大众眼帘.所谓“依附”,指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大众传播事业并非是独立的、自主的,而是对发达国家存在严重依附、依赖.其表现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传播技术的依附;

2)发展资金的依附;

3)传播制度的依附;

4)传播内容的依附;

5)广告的依附.

在探讨发展中国家为何停滞不前的原因上,依附理论和现代化理论有南辕北辙的看法.前者认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平等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造就了发展中国家落后贫困状况,而后者强调信息与资源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说,依附理论更多强调的是政治问题,现代化理论关注的则是经济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依附”造成的影响,不仅仅在物质层面,更在发展中国家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中.由于大量输入的传播内容夹带了浓厚的资本主义观念、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无不影响着当地社会成员.有感于此,学者阿芒马特拉在亲身经历智利遭遇迪斯尼文化的猛烈入侵之后,与多夫曼合著了《如何解读唐老鸭 : 迪斯尼卡通的帝国意识形态》.通过对米老鼠与唐老鸭可爱表象的解读,该书揭露了卡通形象背后实质上隐藏的是帝国主义的文化价值观,一系列的意识形态主题也夹杂其间,如:“对金钱的执迷与非理性的消费冲动;异国情调的强调通常指向第三世界,并把那些地方当作财富源泉;歪曲反映第三世界国家形象;强调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的合法性.”

依附理论像是一列喧嚣前进飞速奔跑的火车.但其局限也十分明显.同大多批判理论一样,依附理论重破轻立.在批判“媒介帝国主义倾向”给我们敲响一记警钟的同时,却未能为发展中国家提出一条实际的、可行的利用大众媒介进行发展的路径.

2.2参与式理论主体及其发展

参与式发展传播强调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的参与.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作为一种发展的新思维,不同于现代化理论的经济导向,依附理论的政治导向,参与式发展把“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的、多维的、辩证的过程.参与传播的核心观点是:“传播不是信息自上而下的传递,不是将西方的现代化移植到落后国家,传播更多是和当地民众参与、分享及交流的过程,这种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传播模式,才可能使社会内部自发产生变革的动力,只有社会内部具有变革动力,才能带来长久的、持续的发展”.不难看出,参与式发展理论注重发展的参与性以及可持续性.

参与式发展传播将传播并非看成是“宣传”手段,而是参与者之间信息共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传者与受者的差别,传播双方都既是传者,又是受者.以“交流”概念取代了“发送”概念,在为人际传播添加了新的注脚的同时,也重新定义了大众传播.参与式发展传播十分强调社会网络中的小媒介以及草根传播手段的运作.传播作为一种赋权工具,开启对话以产生分析和解决策略,让利益相关者在决策过程有所借鉴.

3结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有了长足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却由于经济危机、战争等因素元气大伤,国际格局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种“发展传播学已死”的观点由此抬头,“随着发展中国家的逐渐成长与美国实力、地位的相对下降,以及随着以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时代的即将来临,‘发展’已被赋予了全新的涵义.打上了深深历史印记的‘发展传播’,终于走到了它的尽头.”这样的论点一叶障目地忽视了发展传播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修正的理论.应该看到在原有的理论中,无论是现代化理论,或是依附理论,仍有相当一部分值得借鉴.例如,在美剧、韩流、日潮充斥电视银幕、杂志封面之时,依附理论对当代中国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发展中国家如何在传承民族文化与吸收外来文化之间平衡.

理论扎根于现实的需要,也先于现实的发展.发展传播学的理论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社会在前行,发展传播学也在不断的前进与衍生,像一棵生生不息茂密的树.旧的发展传播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再适用的部分,如同落叶“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新的理论,在生长、在发展,通往没有尽头的天空.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