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对中华武术“走出去”的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9 浏览:7286

瑜珈是印度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被誉为“世界瑰宝”.伴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高歌猛进,瑜珈这一印度传统文化的结晶非但没有湮没无闻,反而勇敢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范围内塑造形体、调节身心、缓解压力的时尚健身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

据美国《瑜珈期刊》统计,目前全球共有1亿多人练习瑜珈,其中,2008年美国练习瑜珈的成年人达1580万,占成年人人口总数的6.9%;此外,未从事瑜珈运动的成年人中有8%(约1830万人)表示出对此项运动的浓厚兴趣.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2006年2.9%的澳大利亚民众(约61万)练习瑜珈,超过其国内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数.风靡全球的“瑜珈热”,既是瑜珈对外传播并获得全球认可的过程,也是印度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成功范例.

瑜珈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河文明时期,最初仅是一种原始的方式,后逐渐发展为一门修行哲学.5000多年来,它一直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贯穿了印度历史始终,其影响力渗透在印度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瑜珈首先是一门古老的哲学.瑜珈(Yoga)源自梵文“Yuj”,意为“结合(yoke)”、“联接(join)”和“统一(umte)”,即将个体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相结合,追求幸福、平衡和有益于身心的生活,追求灵魂和宇宙的和谐统一.瑜珈在印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渗透.印度教徒的日常祷告就借鉴了唱颂、呼吸、体位法、冥想等修习方法.普通的印度民众也将瑜珈作为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印度的艺术作品,特别是古典舞蹈中处处可见瑜珈的体位姿势.

瑜珈的对外传播历经了漫长的历史.7世纪瑜珈随同佛教传入我国西藏地区.自12世纪藏传佛教创立,瑜珈作为佛教徒的密修方式在西藏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流传.而直到19世纪,瑜珈才开始传往西方国家,并经历现代化和世俗化的发展进程.19世纪末的印度哲学家斯瓦米韦卫卡南达是在西方国家传播瑜珈的第一人.20世纪中期的艾杨格则将瑜珈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瑜珈对外传播的200多年中,其强身健体、平衡身心的作用不但得以强化,还与古印度医学、药学和现代科学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门崭新的生命科学.

可以说,瑜珈既有哲学、宗教和科学意蕴,又具强身健体、平衡身心的功用,作为文化输出的有效载体,在印度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斯瓦米韦卫卡南达于1899年在纽约成立的吠檀多协会,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瑜珈修炼机构.他关于瑜珈的200多本著述,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瑜珈、管窥印度的窗口;其嫡传弟子于1959年在加拿大创立的瑜珈吠檀多中心目前在全球已经有80个分会,成为印度在国外传播瑜珈和吠檀多哲学的阵地.这些瑜珈大师和瑜珈机构在传播印度文化的同时,培养出大量瑜珈师.他们奔赴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瑜珈文化和印度文化.此外,印度瑜珈小镇瑞诗凯诗通过建立各类瑜珈学校和瑜珈大学来传播瑜珈知识和印度文化.这些瑜珈学校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瑜珈爱好者前来“朝圣”.学校的宗旨是传播“瑜珈和与其相关的哲学”,并专门培训外国瑜珈爱好者.该校目前已有160个分校,超过25万学员从其课程中受益.学校的课程不仅局限于瑜珈,还设有梵语入门、吠檀多理论等.此外,学校图书馆还向学生提供各种有关印度宗教、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印度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也从世界范围内的“瑜珈热”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针对国外旅游市场推出了“瑜珈之旅”、“印度文化之旅”,吸引国外的瑜珈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和访问.


世界范围的“瑜珈热”对中华武术“走出去”的启示是深刻的.勿庸置疑,中华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鲜明标志已经得到世界的公认.中华武术以其丰厚深远的文化内涵、强健体魄的健身功效受到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虽然中华武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但其普及程度远远不及瑜珈.因此,进一步提高中华武术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推进中华武术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是要注重中华武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瑜珈在世界范围内的走俏,远远不是一套时髦的健身运动那么简单.作为一种古老的修炼方法,瑜珈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瑜珈的真正魅力在于其深厚悠久的文化历史内涵.中华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涵了中国儒、佛、道哲学思想和传统医学理沦,几乎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所有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中,只有以弘扬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为宗旨,以中华武术健体修身、治安防身、娱乐审美等功能的开发为传播切入点,才能使中华武术具有更为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更为强大的现实生命力与创造力.

二是要借助我驻外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传播平台.瑜珈的对外文化传播机构主要是其在国外设立的各类吠檀多中心,这为我对外传播中华武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在我驻外文化中心、孔子学院设立中华武术培训中心,开设中华武术课程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不仅可以搭建起中华武术国际化的平台,也可为世界人民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探索中华文明打开一扇窗口.

三是要挖掘中华武术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借鉴印度文化旅游部门的做法,我文化、旅游部门可以在“武术之旅”、“中华文明之旅”上多下功夫.太极拳发源地湖北武当山、太极之乡河南陈家沟、佛教圣地嵩山少林寺以及集佛教道教于一体的四川峨眉山等都可以作为传播和推广中华武术的文化旅游圣地.此外,鉴于中华武术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悠久的共生关系,可以借助中国古典文学“文”的资源,传播中华武术的“武”的精神,使二者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四是要发挥现代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在媒体技术和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影、电视、音像制品、新闻及广告等媒介产品不失为对外传播中华武术精神的可行渠道.近年来,一批反映中华武术精神的电视、电影作品在国内外迅速走红,这既说明了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也说明了现代媒体技术是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可资借重的手段和渠道.

责编 吴奇志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