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加强检验科在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149 浏览:159503

摘 要 :检验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天都要接触大量检验标本,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容易造成感染,给自身以及他人都会带来健康威胁.为此,做好检验科在工作中感染的预防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关 键 词 :血液传播;疾病;预防;控制

1引言

许多疾病是经血液传播的,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HIV)、梅毒(RPR)等.而这些疾病在其化验诊断的过程中,不慎被这些患者所使用过的器械所损伤,随时都有发生职业病危险的可能.为了减少感染,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感,就血液检验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进行简要的说明.

2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

许多血液传播性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人员,如:①HBV:我国是乙肝病毒的高发区,乙肝病毒携带者及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0%;②HCV: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感染率成上升趋势,其感染率约占3%;③HIV:我国艾滋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正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检验人员在采集血液及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被带有病毒的针头、玻璃试管、吸头等利器刺破皮肤的可能.有研究表明,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过刺伤皮肤传播,其中艾滋病和乙肝可致人死亡.

3检验人员被血液性疾病感染的途径

3.1穿刺感染 在标本采集的过程中,被针头、玻璃试管等锐器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血液进入人体造成感染,这是HBV、HCV、HIV、RPR等疾病感染的重要途径.

3.2皮肤破损感染 由于小的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与被带有HBV、HCV、HIV、RPR等病原体的血液接触引起感染.

3.3粘膜感染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口腔粘膜、鼻粘膜、眼粘膜与不慎飞溅出的血液接触引起的感染.

3.4工作环境感染 带有病毒的血液长时间接触的仪器,工作台面等也可能引起感染[1].

4预防感染措施

为了确保检验工作的安全性,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增强预防意识,防止检验科在工作中感染的发生[2].

4.1洗手与手部消毒 在直接接触实验室污染区的物品后或在再掉手套后要进行洗手,用普通或抗菌肥皂在流水下进行洗手并且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每个步骤至少15s~30s.


4.2使用乳胶手套 在进行血液采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要带乳胶手套.带手套可以减少皮肤与血液接触,而且当针头意外损伤时,可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有资料显示,即使被带有血液的利器刺破手套,接触血液的量比未带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因此,检验人员在工作时候必须要养成带手套的习惯.

4.3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血液检验中的医疗废弃物有针头、针筒、玻璃试管及血液标本.消毒首选焚烧、压力蒸汽、干热或煮沸.经检验后的标本,特别是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严重传染性标本及容器,尽量焚烧处理,不能焚烧的,可用2%戊二醛或1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h~2h.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4.4清除血迹 当血液标本在采集或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造成污染时,对于仪器、操作台应先用0.1%~0.2%的按氯消毒液喷洒污染物表面,30~60min后再擦拭.若血液污染工作服时,用0.05%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60min,然后用肥皂水清洗.

5结论

5.1注意职业安全,加强预防意识 加强预防意识是防止检验人员血液性感染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检验人员意识到感染的危害性,才能真正做好检验工作.检验科领导要定期组织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来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谨慎工作,避免问题出现.

5.2加强检验科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检验科安全管理措施是预防和控制检验科血液性疾病感染的主要手段.加强检验科安全管理措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如完善无菌操作制度、消毒制度、出入实验室制度等[3].第二方面,加强制度贯彻的执行力和操作力,真正让检验人员能按制度操作,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5.3建立意外伤害的应急制度 发生意外后,尽快做好应急处理,做好登记,以便组织对伤者和患者的检测工作.同时对阳性伤者做好保密工作,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保证药品及时供给.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