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传播路径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96 浏览:21198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内涵、意义和要求,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路径.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教育理念,建立协调高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教育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良好校园环境,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建设的社会氛围,努力形成“社会合力”.

【关 键 词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路径;主流意识形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以同志、同志、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都有着深刻且丰富的论述,这是我们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脊梁和本质,是社会发展和运行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青年时代是人的思想最为活跃的重要时期,也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青年中率先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从同化到内化的核心价值观内在机制,最终转化为青年自主价值观选择和追求,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应有之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是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用符合青年个体特征和易被青年接受的方式、方法,使他们逐步学习、掌握并理解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精神诉求,并能够运用核心价值体系解决价值观领域面临的实际问题,最终外化为个体自觉行动的过程.它的实质是以青年个体为本,既尊重青年多样性、特殊性的价值取向,又满足青年道德人格的塑造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年价值观具有本质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在承认两者存在差别基础上的辩证统一,统一于三个基本价值支点:强调主体自主意识、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要求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集中回答了在当代青年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关键的价值品质、价值信念、价值取向、价值诉求四方面基本问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意义和要求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特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的、开放的、包含多元价值诉求的一元化理论体系,我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与推进,不应采取封闭、保守、灌输式的方式方法,而应采用多样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方式方法,用一元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化的青年思潮.二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决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社会生活、行为方式、主体选择的多样化,电视、广播、网络及不断涌现的新媒介,深刻影响着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使得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体系出现了由单一到多样、由封闭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三是由青年群体的特性及道德现状决定的.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辩证统一的.青年的思想状况,总体呈现出思想主流积极向上,但理想信念有所淡化;成才愿望强烈,但目标行为短期化;道德认知水平较高、但知行反差较明显;价值观念务实进取,但个人主义倾向较重的新特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提供了价值观基础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过程,必须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作为行动指南和价值观基础.因为,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帮助青年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分辨多元化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不可否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社会思潮相互融合、此起彼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精神风貌产生深刻影响,也动摇了一部分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使得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紧迫性.因此,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彻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教育的全过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头脑、指导青年实践.重点是要让青年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闪烁的真理价值和科学光辉,增强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认同,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规律性,青年们的信仰将会更加坚定.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提供了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

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体共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有利于最大限度最广范围的统一社会意志、激发社会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仅使青年从情感上,更从世界观的高度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使他们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看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的蓬勃生命力.因此,加强对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就应该让青年懂得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本质一致性,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自身利益的本质一致性,妥善处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克服个人主义的价值追求.青年要实现个人理想,就必须从现实出发,从自己做起,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脚踏实地,百折不挠.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提供了深厚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资源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求真务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青年群体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的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自我定位较高,期望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他们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精神迷茫和信仰困惑.因此,促进青年价值观的整合必须加强青年的民族精神教育,增强爱国意识、发展意识,把个人目标同国家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使青年在社会这个大坐标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必须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培养青年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公正、竞争、效率的和谐精神;公平正义,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促使青年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道德规范

德国哲学家康德对道德的价值进行过精辟的论述,“通过我的人格无限地提升我作为理智存在者的价值,在这个人格里面道德法则向我展现了一种独立于动物性,甚至独立于整个感性世界的生命”[1] 2006年,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立足于现实国情,又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新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本旨在于提高青年明辨是非的能力,教会青年如何做人,旗帜鲜明地弘扬美德、摒弃丑恶.通过荣辱观教育,使青年能够以既定的道德标杆、道德规范来规范约束自己的思想和具体行动.广大青年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检验其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的试金石,也是规范行为、加强品德修养的有效方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传播路径

1.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教育理念

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教育理念,让崭新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青年意识中去,渗透到青年习惯中去,渗透到青年生活中去,化成一种坚定的信念.必须走出非此即彼的僵化思维定势,而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宽容的姿态设定社会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教育理念.首先,教育者要具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要敢于肯定广大青年中积极合理的价值观,澄清模糊的价值观,矫正消极的价值观.那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相悖的消极、有害思想,如绝对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予以抵制、驳斥和批判.帮助青年正确处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使青年真正懂得只有把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并自觉把个人理想和追求融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个人理想才可能变为现实.其次,要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教育的开放性.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而变化,表现出急剧变化的自然性、日益扩展的实践性和日趋成熟的社会性,因此教育者应该具有开放的视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既要保持以理性、科学的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又要重视高度开放背景下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更新,不断开辟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新手段、新领域.只有教育者具有开放性视野,结合青年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才能紧跟青年的思维,对他们的人生品格和价值取向做出正确判断.第三,要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教育的宽容性.青年价值观总体呈现出多元分化且良莠不齐的特点,个体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既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冲突甚至对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不能只一味强调其统一性,简单地用核心价值观取代青年个体价值观,而要对青年的个体价值观进行具体分析,寻找主导价值观与青年多元价值并存的方式,使社会会主义主导价值取向和青年具体价值取向在实践中辩证统一.

2.建立协调高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教育机制

第一,利益导向机制.马克思指出:“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从青年的利益与需要出发,是调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年原有价值体系关系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思想领域发生的变化无不和青年自身利益休戚相关,无不和青年人的现实需要紧密相连.市场经济的深入与完善,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使青年在利益需要方面突出表现为自我发展的需要.但是,这种谋求自身的进步发展与社会发展方向并不矛盾.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必须从青年的个人利益与生存环境中寻求切入点,这是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和关心个人利益的必然要求和内在统一.需要与利益是一种事实,教育者要敢于承认青年对合法个人利益的追求,分析并研究青年在各个阶段的需要及其特点,在尊重他们的具体价值理想与生活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把握他们需要什么,需要到什么程度,为什么需要,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可以满足等,尤其是青年最关心和最强烈的成才需要与利益.这既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一致,又符合社会转型与发展的根本目的.

第二,情感激励机制.人的积极性来源于人的需要.有效的情感激励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青年的思想动机,唤起青年的情感需要,实质上是加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情感层面的认同,从而形成个体稳定的价值观,真正使被动式受教向主动式接收转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研究和分析青年的价值需求结构,正确把握青年的思想动向、政治诉求和价值需要,并根据青年的价值需要来设置教育目标和行为导向.其次,理解和鼓励青年在情感体验中表达自我情感,在实践中实现情感参与和渗透,使他们能够在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下主动探索自己所爱的事物,并做出行为选择.最后,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激励方法.如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关怀激励、竞赛激励、强化激励等. 第三,效果评价机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就是结合青年自身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确立评价体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实际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效果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使青年真正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科学安排评价内容,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青年教育效果评估的重要参考因素.不断拓展青年社会实践渠道,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学习成果,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和文化涵养.二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坚持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个体效益和群体效益、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静态效益与动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把握评估标准.三是建立评价的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和广大教育者要建立和完善评价制度,定期对所辖区域、所属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对评价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和调节,用制度来规范和明确各自职责,保证评价信息的真实性.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良好校园环境

第一,优化校园物质文化,建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物质环境.校园物质环境包括文化环境、文化设施和文化媒体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校园环境会对青年心理产生情景作用,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青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重视校容校貌建设,这是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容校貌的好坏取决于校园基础设施和环境的绿化、美化、知识化.一是绿化美化工作要与校园基本建设同步进行.校园绿化应清新别致,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用优美的校容校貌陶冶青年学生的情操.二是重视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物质前提.要建设好图书馆、教室、体育馆、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还要重视雕塑、纪念碑、展厅、宣传栏等的布置,为开展主题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健全完备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第二,优化校园精神文化,提升青年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学校要以培育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为核心,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帮助青年在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文化传统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培养青年学生健康的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竞争意识.可通过开办主题讲座、专题教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基础文明意识.其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由原先的单纯凭兴趣,而转变为注重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时怎么发表展相结合.如利用课内外多种组织形式及现代化传播媒介,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如知识竞赛、科技讲座、参观实践等.最后,要大力发展校园行为文化.学校要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使青年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接受教育和启迪,深刻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魅力.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实践活动,促使青年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做到知行合一.

4.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建设的社会氛围,努力形成“社会合力”

首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巨大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关键要把政策导向、社会导向和价值导向有机结合起来,既注重效率,又要注重公平,努力创建公平有序、平等竞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良好的社会风气.要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倡导相互关爱、怎么写作社会的文明风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抓住诚信建设这个热点难点,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推动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其次,努力改善家庭微观环境,为青年价值观整合奠定良好基础.强化家庭的正向指导,提升青年所在家庭的道德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重要社会途径.不仅如此,社区(村)、社会组织等对青年价值观的构建和形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大到国家政府,小到社区家庭,整个社会都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的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再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规范青年的思想、情感和言行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借助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智慧与力量.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大众媒体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现象,使部分青年的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倾向,对其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新形势下,大众媒体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出审慎、理智的判断和积极有效的价值引导与调控,努力形成正面舆论.

【注 释】

[1]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99.5.177.

【参考文献】

[1] .在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 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1,22.

[3] 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7(2).

[4] 祝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化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10.04.

【作者简介】

张燕玲(1982-)女,河南新乡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政治学、党建方面的研究.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