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的学习计划未必靠谱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912 浏览:119531

早上6点“起床、锻炼、吃早饭”,40分钟后便开始学习,晚上10点半“听英语新闻”,11点到1点“读书、背单词”,一张A4打印纸密密麻麻—这是最近在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答辩上展示的一份“详细到小时”的“学习计划表”.

展示这份计划表的被誉为“清华学霸”的马家姐妹,在清华大学早已是知名人物,双双摘得特等奖学金,该奖项清华大学每年只选评5名,是清华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虽然更令清华大学学子赞叹的是姐妹俩的广泛兴趣和丰富经历,但“学霸学习表”也因此走红.

激动了?想向学霸学习?那可不容易.因为如果坚持不到几天就放弃,会是一次对自己的打击和不信任,最关键的是,这种详细的学习计划和明确的日程安排真的有利于学习吗?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和卡伦·西蒙很早就做过一个减肥实验.他们招募了一些超重人士,平均大约超重50%.实验中,一些人被告知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减少其食物摄入量,另外一些则给他们定了详细的目标.4周之后,那些设定了详细计划的参与者减去的体重是另外一些人的两倍!

这么看来,详细的计划看来确实更有效,这在后来的很多领域也都得到了证明.在以工程师和科学家为样本的研究中也发现,设定明确具体的目标比告诉他们“尽力搞吧”更能提高工作绩效.且通过设定详细的目标,生理机能和认知能力似乎都得到提高.


虽说计划越详细,执行越高效,但另外一个实验却表示,计划有利于任务的执行,但是不利于学习.

波鸿鲁尔大学教育心理系的约阿希姆·沃思和他的同事们对此做了一个靠谱的研究.他们让200多名15岁的学生在电脑模拟的实验环境中做一个物理实验.实验中,学生们把不同大小的立方体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内,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经过反复尝试和记录,最后画出一张体积、密度、浮力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图谱.

沃思将实验任务分为两类:一类设定了详细的目标(比如“立方体的体积跟它受到的浮力有何关系?找出问题的答案并记住它”),另一类没有设定详细目标(比如“为什么有的立方体放在水里会下沉呢?找出问题的答案并记住它”).

结果,没有设定详细目标的学生表现出了更好的学习能力和更低的认知负荷.这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同时采用问题解决和学习的策略.而那些设定了详细目标的学生们则仅仅聚焦于解决问题,对于实验中学到的知识记忆并不好,因为详细目标的完成会占用太多的认知资源,让学生们只顾着闷头做事,无暇思考.

沃思认为如果希望让孩子们学到一些东西,就不要给他们设定过于明确和详细的目标,这可以降低他们的认知负荷,使他们更轻松地学到一些知识和技巧.

一些其他高校商学院研究者也认为,太详细的计划容易使人固着在某一个目标上,导致缺乏全局的考虑.人们在面对很多目标时,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较容易的目标上,而决定项目质量的又往往是那些不怎么容易实现的目标.任务分解得越细,实现每个目标的周期就越短,着眼短期的目标限制了你将眼光看得更长远.

所以为自己设定目标时,先想一想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高效地完成任务,为任务设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期限会很有效果;但如果是真心想学点什么的话,那完全不必把事情划分得太细,设一两个模糊的目标,才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