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林巧稚放下的考卷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985 浏览:92544

林巧稚原是厦门女子师范的学生,立志悬壶济世.1921年,她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上海的招生考试.考场上,有个女生突然晕倒在地,林巧稚立刻放下手上的笔,去救助那位不相识的女生,因而耽误了考试.从这份未完成的试卷上,协和医学院的考官看到了医者的精神,破格录取了她.

事实证明,协和的选择是正确的,学生只有明确医生的职责,其专业技能才有可能疗世济民.1929年,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在协和医院当妇产科医生.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协和医院被迫关门,林巧稚在胡同里租下几间房子,办私人诊所,继续行医,对贫苦的病人,不收分文,还多有资助.这位为了事业终身未婚的女性,在产房亲手接生的婴儿有五万多个.林巧稚一生行医的光辉起点,可能就在她考场上放下试卷的那一刻.

我一直很奇怪,时下医风衰落,却难得有人宣传林巧稚的仁爱,很多青年没听说过这个人.为什么没有人想到可以把她的事迹编进小学课本呢?我只知道她是值得敬仰的中国人,所以我常把这件事告知学生,希望他们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学校举办“清华北大自主招生选拔”答辩,请我做嘉宾点评.有个女生被评委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因为参加慈善活动,耽误了一门学科的检测,而这门缺考有可能影响到北大清华自主招生的面试资格,那么你是否会因此去找班主任说明情况?如果你去,会怎样说?如果你不愿去,又是什么原因?

我不觉得这道题有多高明,但我希望这个女生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去!没有原因.”――这样的话就太棒了.因为真诚地参加一次慈善活动,所受到的教育,以及所起到的作用,肯定要大于一次“学科检测”;如果学校不了解学生在做什么,也不想倡导真正的积极的人生观教育,名校的“面试资格”,不要也无妨.再进一步思考,这些年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在社会究竟引领什么样的教育观,对扭转应试教育倾向究竟起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我真的没看出.同时,我至今也没看到真实有价值的“学生社会怎么写作记录”.

然而,这一回我很失望.

那位女生大概没想到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她进高中以来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她可能没参加过什么“慈善活动”,也从不敢耽误任何考试和检测.或许,她也不明白“参加慈善活动”怎么会和“自主招生考试”形成对立.而且,她太想进北大清华了.于是当着全场六七百学生的面,她开始纠结起来.她小心翼翼地问评委:“如果我去说了原因,他们能让我参加面试吗?”评委说不知道.于是她左顾右盼,讲话开始结结巴巴,始终说不清自己的选择.

她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她对想去的“北大清华”究竟有什么样的认识?――答题时间过了,她仍然苦恼地站在那里.


她不可能像我期待的那样去回答,因为她太在乎每一次“机会”了.什么“完善自我”呀,什么“怎么写作社会”呀,在许多考试能手那里,往往不过是考试作文中的套话.所以,90年前林巧稚在考场上放下试卷的那一瞬,依然是百年教育史上最美丽的影像.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