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在翻译《杀人者》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880 浏览:157634

摘 要 :以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及曹庸译文为例,考察出译者通过最佳关联推理而形成的译文,与原文最大程度地契合;同时,由于译语内共同认知心理,译文读者只需要付出较小的努力就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 键 词 :最佳关联;翻译;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54-02

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短篇小说《杀人者》在美国评论界中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经典.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曾将之称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小说”.由于该小说故事情节扼要,人物对话简练,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写作特色“冰山原则”.即作品只有八分之一分量展现在读者面前,而其他八分之七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则蕴藏在水底,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挖掘.这时,译者在重塑译文的时候,在保证交际成功的前提下,使话语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使译文和原文最大程度地契合,达到逼真境界.1]118

以曹庸译文(以下简称曹译)2 为例,考察出在翻译短篇小说《杀人者》时,译者能从思想主题和文化差异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成功.

一、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契合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3 针对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的,他们在1986年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全面论述了关联论的交际观和关联原则.该理论的出现引起了西方语言学界,尤其是语用学家们的关注与兴趣.

关联理论语用学认为,语言交际过程遵循着一种称作“明示-推理”的交际模式.“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为使交际取得成功,说话人和听话人唯一的共同目标是要理解对方以及被对方理解.这里既有说话人的明示,也有听话人的推理.关联理论的两条原则分别是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所谓认知原则就是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所谓交际原则就是每一个话语或其它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具有最佳的关联性.认知原则认为人类理解话语时往往倾向于获得最大关联性,交际原则却认为虽然交际者对话语会产生关联期待,但是在实际交际获得中,出于经济的心理,人类并非一定要期待最大关联而往往满足于最佳关联.认知原则是交际原则的基础.关联理论将交际与认知有机结合,从认知的角度对语用交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关联理论在许多方面对合作原则进行了完善,对语用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Sperber和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翻译同样也是这一过程.关联理论的翻译观(Gutt,1989,1991)把翻译看作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根据关联理论我们姑且把翻译定义为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一推理的阐释活动.为了交际成功或取得一定的交际效果就要根据目的(skopos)进行合理的阐释(interpretation).它不仅涉及语码,而且更重要的是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人类的推理所依据的是关联性而不是什么规则、准则.作为交际的翻译,对原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对语码的选择所依据的自然也是关联性.赵彦春(2001)据此把翻译定义为:翻译不是静态的代码转换,而是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以意图为归宿,尽量使译文向原文趋同的动态行为.

二、英汉文化差异寻找最佳关联

(一)菜名

在原文中有点菜的场景,在翻译时,要求译者熟悉中西菜名命名的差异.中菜命名讲究文雅、含蓄和吉利,注重表情、联想功能,寓情、寓意,便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相当一部分菜是以创始人、景物、典故和传闻来命名的.4 但是西方菜名强调实用性,重在突出原材料,一般是主食、配菜加上烹饪方法.原文:“Give me chicken croquettes with green peas and cream sauce and mashed potatoes.”在曹译文中,加上了量词“客”,并翻译为:“我要一客烤猪里脊肉,外配苹果酱和马铃薯泥.”从中可以看出,在翻译西方菜名时,可以采用直译法,把原材料直接列出即可.

(二)历史背景

在两名杀人者谈及喝酒的时候,原文描写道:“This is a hot town,”said the other.“What do they call it”——“Summit.”曹译:“这是个写卖私货的城市,”另一个人说.“人们管它叫什么来着?”——“山高皇帝远——管勿着.”

从以上的对话,点明事情发生在一战后暴力活动猖獗的禁酒期,禁酒使和犯罪组织大量出现,禁酒使公开的酿酒厂消失,但人们喝酒的和习惯却不能迅速消失,于是美国社会对酒的需求立刻迫切起来,和非法酿制便应运而生.5 如果翻译成“热火的城市”,中国读者不能理解其背后的意思,而“写卖私货城市”能表达作者本意.此外,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远离城市,禁酒令鞭长莫及.所以翻译成“山高皇帝远——管勿着.”也是比较合乎情理的.但是由于美国的禁酒令并不是被中国读者所广为知晓,记忆中并没有相关图式,在理解上很可能会形成连贯“空位”.这时,可加以文化诠释法,即移植原文中文化图式,文外进行注释说明.把一战后禁酒令进行文外脚注,文外脚注也不须读者花费过多的心理努力对文章获得连贯理解,并增强了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语境效果和读者的处理努力相比要大得多.这样,曹译加上文外脚注,可以更具有最佳关联性.(三)性文化

在描述两名杀人者把小伙计尼克和厨子山姆捆绑的样子时,“The nigger and my bright boy are amused by themselves.I got them tied up like a couple of girl friends in the convent.”曹译为:“黑鬼和我的这位聪明小子可是自找乐趣的.我把他们捆得象修道院里一对女朋友那样.” 从共同认知心理方面,中国读者对尼姑庵的认识比修道院更为了解.但是曹译只翻译为“一对女朋友”,中国读者可能没有敏锐的洞悉力,不会想到原文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这是由于中西方对性文化的观念差异引起的.在中国,很少有涉及性的词汇,这深刻反映了一种潜藏着的性观念.而西方对性比较宽容,早在希腊时期,他们的词汇中就充满了“雌雄同体”、“”、“性欲亢进”、“两体一体”、“同性恋”、“自恋”、“女狂”、“”、“男狂”,以及“性变恋动物喜爱癖”等等被现代社会沿用的纯粹性意义的词.就算只是点到为止地谈及“修道院里一对女朋友”,西方读者就可以了解作者要表露的意思.

若通过文化归化法来翻译,可以让中国读者清楚地明白作者的意图.因为,从对比国外与我国对同性恋的态度看,西方社会对同性恋的看法从最早的“宗教意义上的罪人和法律上的罪犯”→“一种异于常人的违反社会行为规范的个人倾向”→“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在我国,主流思想还是把同性恋当做一种“异端”、“病症”,对其研究大都是针对同性恋所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方面的.译为:“我把他们捆在一起,就像尼姑庵里不安分守纪的一对.”比较符合中国国情,让中国读者明确原文的意思.

三、小结

译者是原文的读者,又是译文的作者.为了保证译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获取的交际效果与原文作者与原文读者之间的交际效果相同,有助于减少获取信息所付出的努力,译者必须让译文读者获得足够的关联,就忠实于原文而言,译文至少应与原文具有相同的关联程度.这就要求译者在明确原文话语和语境关系的基础上,在译文中建构出一种新的语境,使译文读者能够根据这种新语境中的互明检测设发现相同的关联,作出准确的推断,从而将原文的会话含义,传达给译文读者.

译者从思想主题和文化差异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让译文读者在共同认知心理作用下,更轻松地了解原文意义,并且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同时,在翻译过程中,文化缺省现象也是必然的,为了使译文尽可能向源语文本或话段趋同.翻译界常采取以下翻译策略:文化直入法,即直接移植原文中的文化图式;文化诠释法,即移植原文中文化图式,文外进行注释说明;文化融合法,文内直译文化图式并结合意译;文化归化法,即用译语文化图式代替原语文化图式;文化过滤法,即放弃原文文化形象,代之以直白语言;文化阻断法,即删除原文文化图式,文中不予交代.总之,最大程度寻找话语与语境间的最佳关联,译文应能实现交际者的意图、满足读者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