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其翻译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51 浏览:8161

【摘 要】英汉习语有着不同的文化渊源,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习语的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与文化的矛盾,在异质中寻求最大限度的对等.本文从英汉习语文化来源的视角探究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并指出在翻译习语的时候,必须照顾到不同民族文化的习惯和特点,适当采用直译法和意译法.

【关 键 词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翻译

一、引言

习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涵盖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在反映文化差异上,习语比其他语言成分更具典型性、代表性.

英语和汉语中有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以简洁、丰富和生动的表达为特点,存在于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等各个领域.从英汉习语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英汉两个民族认识外部世界的不同视角,了解英汉文化的异同.

二、英汉习语的主要来源与文化差异

(一)历史来源

英国约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远不及中国多,因此这方面的习语,不如汉语丰富.罗马人占领不列颠长达 400 年之久,所以在今天的英语习语中不难找到古罗马文化的痕迹:Do in Roman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另外,也有不少与战争有关的习语: mask one's batteries(掩盖敌意).

相比之下,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汉语中来自历史事件的习语很多.很多习语与历史人物有关: 赵高的“指鹿为马”、勾践的“卧薪尝胆”、周瑜的“赔了夫人又折兵”等;一些习语则直接包含著名的历史人物:“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毛遂自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有的习语还来自兵法:“出其不意”、“避实击虚”、“先发制人”、“一鼓作气”、“声东击西”等.

(二)地域来源

英国以“海洋文化”为主,人们长期从事渔业生产和航海事业,其习语自然与海、鱼等连在一起.他们常用鱼来比喻人:fresh fish(新囚犯);shy fish(害羞的人);feel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感到不自在);as mute as a fish(默不作声)等.英国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英语中出现了大量有关海的习语:all at sea (不知所措); 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

中国以“农业文化”为主,土地广袤,资源丰富,主要生产方式是取决于天气的农业生产,土地在人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因此产生了许多与农耕和土地有关的习语.如:“挥金如土”、“顺藤摸瓜”、“五谷丰登”、“瓜熟蒂落”等.汉语中农谚也不胜枚举,其内容涉及农事的方方面面:瑞雪兆丰年;精打细收,颗粒不丢;谷雨前后,正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宗教来源

西方国家许多人都信仰基督教.在西方,上帝被视为终极和万能的神,支配着宇宙、万物生灵,因而在英语习语中频频出现 god,church等字眼.例如:go to church (做礼拜);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Thank god (谢天谢地).《圣经》中的典故、比喻和寓言也广泛地为世人所接受,所产生的习语也成为妇孺皆知的日常用语.例如:olive branch(橄榄枝);eye for eye, tooth for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对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是佛教和道教文化,汉语中的“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借花献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习语都是受佛教和道教影响产生的.

三、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方法

由于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不同语种的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因此,在翻译习语的时候,必须照顾到不同民族文化的习惯和特点,适当采用直译法和意译法,或者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将习语的原意象清楚、确切地表达出来.

(一)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对原习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原则上不做任何调整的一种翻译方法.强调习语的民族、地域差异性的译者主张采用这种翻译方法,因为这样可以保持原作的风格和异域文化特色.有些英语习语中译过来只要合乎语法,又能为大众所接受,直译法未尝不可.例如:cold war(冷战);dark horse(黑马);to show one’s card(摊牌);To strike the iron while it is hot(趁热打铁);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命)等.这些英语习语基本上都是与汉语习语意义、形象相同的.同样,对于有些汉语的习语翻译为英语时也可用此译法.例如:坐山观虎斗(Sit on the mountain and watch the tigers fight),实事求是(seek truth from facts).

(二)意译法

有些习语在翻译时不宜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为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形象,译出隐含意义. 如“天有不测风云”中的“风云”的文化含义一般西方人很难理解,但若直接译出其隐含意义,就会一目了然:“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这种情况在源于典故的习语中比较常见. 如 “to eat no fish”,若直译为“不吃鱼”并不能被大多数人所理解,而译出它的隐含意义“忠实”更恰当.同类的例子还有“The dog that will fetch a bone will carry a bone”(对你说别人坏话的人也会说你的坏话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you cannot eat your cake and he it)等等.

(三)对应法

英语与汉语中有些习语在内容与形式上基本上相吻合,不但双方所表达的意义相同,而且修辞色彩也基本相同,都含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形象比喻.例如在英译如下英语习语时,我们可直接借用汉语同义习语.例如:To be thin ice(如履薄冰);Walls he ears(隔墙有耳);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四、结语

英汉习语纷繁浩瀚, 源远流长, 通过习语这个窗口, 可以窥视两个民族丰富的文化根基, 而正确传递两个民族的文化信息, 将双语的文化内涵适当对接需要译者探明英汉双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差异, 真实再现原文面貌.

【参考文献】

[l]常香莲.英汉习语的翻译与文化[J].外语教研,2008(11).


[2]洪 蓉.比较英汉习语及成语中西文化差异[J].科技信息,2002(12).

[3]江瑞.从文化视角看英汉习语的差异[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12).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王雪芹.英汉习语的文化异同比较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6).

作者简介:周霞(1963―),女,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翻译.

孔燕(1987―),女,河南南阳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英语系201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