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2007年第6期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124 浏览:104200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一般讲它有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过程.而正确理解原文又是确切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风貌的前提和基础.从我国近代翻译家严复倡导“信、达、雅”到鲁迅先生提出“信与顺”的翻译标准.“信”都是第一位的,即忠实理解原文的内容,包括思想、感情、风格等.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阉割等现象;所谓“顺”或“达”,则是指译文用词正确得体,行文流畅通顺,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避免逐字逐句死译,生搬硬套,文理不通,结构混乱的现象.当然,对原文的理解,除了要注意英语中诸多的语言现象,还要注意理解英语中所涉及到的文化现象.可以这样说,文化因素是影响理解的原因,而一定的语言现象又是开启理解之门的金钥匙,在翻译过程中,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否则,顾此失彼,走马观花,望文生义,译文将会不伦不类,令人莫明其妙,不但达不到传播原文的目的,甚至会闹出笑话,笔者将从理解英语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两个方面,来谈一下理解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对语言现象的理解

从有人类以来,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交往中,创造出了一种进行思想交流的符号,这就是语言.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人们彼此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人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丰富了语言表达的方式.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与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民族在运用本族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同时,又形成了大量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或规则,这就是我们说的语法,对语言现象的理解其实就是对上下文中的词汇、句型结构、惯用法的用法和意义的理解.

如英语中level(水平)一词,“生活水平”和“理论水平”我们常译作living level和theoretical level.但“他的英语水平比我高”我们却译作:He knows more English than I.这里“level”一词尽管没有译出,但其意已暗含句子之中,因此就不言而喻了,若照汉语逐字硬译成:The level of his Englis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ine,很显然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领导水平”这句话,我们则译成:Cadres of all levels should improve their art of leadership.这里的all levels是指“阶层、层次”;而“领导水平”实际是指领导能力和艺术,故译作:art of leadership.

看到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这句话,你恐怕会误认为是英语里的强调结构把它译成:“只有聪明人才不会犯错误”那就大错特错了,其意正好相反:应译为:“无论怎样聪明的人也难免要犯错误”,这是一个较特殊的“it is a + adj + n. + that等”的让步型“暗否定”结构,真正的句子含义与字面意思正相反,其让步意义又较为含蓄,大多译为“无论怎样等都不免等”, 像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无论怎样长的巷子也会有转弯的地方).It i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再好的马也会失蹄)都属于此类结构.

此外你知道“can not / hardly / never + enough / too”这个为了强调某事而使用的一种特殊方式吗?此结构看似否定,其实给了非常肯定的意义,并且表达了比较强烈的思想感情,往往译成“无论怎样等也不为过分”或“越等越好.”理解了这一点,下面两句话你才能表达确切:

⑴ We can’t be thankful enough to our party.

我们对党不能感激太过分了(误).

我们对党感激不尽(正).

⑵ One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in one’s work.

在工中作从未过分谨慎(误).

工作越细越好(正)

二、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其语音、词汇、语法和习惯用语,而且还要知道选择这种语言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和观察世界的,也就是说要了解他们是如何运用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和行为的,即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英语语言与文化大师王佐良曾指出:在翻译中,虽然译者“处理的是个别词,但面对的却是两种文化”.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不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看似相近而实际隐含着不同社会文化内涵的东西,所以对原文化内涵的理解主要是指对原文所涉及到的一些历史背景、典故、寓言以及一些特有事物的理解.如不去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风俗、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知识,往往会造成错译现象.

同一词汇,在一种文化可以联想到某种特征,而在另一种文化却联想不到.

Dragon是西方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中文通常译为“龙”.但在许多情况下,dragon与中文的“龙”并不对等.中国人对“龙”情有独钟.自称“龙”的传人.“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享有至高无尚的地位,是智慧、王权及中华民族的象征;而dragon在西方国家则被人视为怪物、恶魔.在英语中dragon意为fierce man(凶狠的人).大写:“Dragon”则指“撒旦、魔鬼”.所以在英语翻译时如不谙中西之别,简单地将汉语的“龙”译为英语“dragon”就会引起误解.“望子成龙”不应译为“wish one’s son to be a dragon”而应译为“Hope one’s children will he a bright future”.

尤其在表达颜色的词、动植物的词和数词方面,两种语言所赋予的联想意义不同,感彩也各异,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含义.颜色词“white”(白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涵义是相近的:“白”象征纯洁无瑕,如a white spirit(纯洁的心灵)、purity(洁白)、innocence(清白无辜)等.但是,在汉语里“白”有“丧事”的意思,如“白事”(funeral),英语民族还以“白”象征“幸运”、“吉利”,如a white day(吉日),white hope 是“被寄于厚望的人和事物”.“red”(红色)无论在英语或汉语中往往都与庆祝活动或喜庆的日子有关,如red-letter days(纪念日,喜庆的日子).但也有不同,如to see red是“使人生气”,be in the red是“赔本经营”.汉语中“红娘”英语表达应是match-maker,如果两方人不熟悉文化信息,想当然地以为是一位红衣女郎――a girl in red,就会闹笑话.汉语中的“红眼病”具有嫉妒的含义,英语的“green-eyed”才是对应的词语.

中国和英语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中国人由于深受母语的影响,往往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和理解英语句子,结果由于对汉英文化差异缺乏敏感性,常常不能迅速理解英语语言信息中所包含的实际意思和说话人的真正意图,不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是不可能真正理解这种语言的.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黄袍”译成英语purple robe.而不译成yellow robe.这是由于在西方历史上,国王和红衣主教所穿的长袍都近于紫红色.因此,长期以来,purple成了王权、显贵的象征.如:“他出身王室”应译为:He was born in the purple chamber;“那些出身显贵阶级的人们的一言一行势必受到公众的注意”,应译为:Those born to the purple are destined to live in the public eye.然而,在中国古代“黄颜色”是皇家的专用色彩,民间禁用.皇帝穿长袍,寺院中有权势者也穿黄袍,这种文化风俗表现在语言中,“黄”令人联想到王权,“黄袍加身”则比喻通过阴谋政变当皇帝.

此外,英语中还有许多成语、典故,例如:有一句常在送行或祝福时说的一句话:I’ll keep my fingers crossed,其表面意思为“我将双指重叠”,而真正的含义“祝你走运”.其实在祝愿时,双指重叠的习俗已有几百年历史了,这是从古代基督教徒关于十字架有驱妖魔和带来上帝慈悲的能力的信仰演变而成的,多数学习者不知道这一典故,导致理解上的错误.再如:eat one’s words,人们常误译为“食言”,其实朗曼成语词典的解释是:admit that sth. one has said was wrong;take back humbly sth. one has said(承认某事说错了,灰溜溜的收回说过的话).He said that no one could beat him at tennis , but he had to eat his words after losing several games(他扬言网球场上无人与他匹敌,但连输几场后,他只得灰溜溜地承认自己说了大话).汉语中“食言”有说话不算数,毁约,不按诺言办的意思,译成英语应是go back on one’s word.


又如:meet one’s waterloo ,Waterloo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城南十三公里处的一个村庄.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由威灵顿指挥的英、德、荷、比等国联军六万八千人曾在此大败拿破伦军队,导致拿破伦第二次流放.现用此典指“惨遭失败”或“困难、棘手之事”.He did well in the written exam, but met his waterloo in the oral one(他的笔试还可以,可口试一团糟).You he your waterloo and I he mine(你有你的难处,我也有我的难处).

看到to pull one’s legs 这个习惯用语.我们很可能在头脑中形成“拖后腿”这一概念,其实是“开玩笑”意思(to make fun of sb.)汉语中的“拖后腿”用英语表示为to form on obstacle to 或 to hold back.因此,把to pull one’s legs 理解成“拖后腿”是犯了见树不见林的错误.

综上所述: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在英汉语言中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十分有助于确切的翻译.常读英文原著的人可能有这种感觉,克服词汇困难可以凭借查字典而逾越文化障碍则只能依赖对原文化环境的了解.French window不是“法国窗”,而是“落地窗”;Fire pany 不是“纵火公司”,恰恰相反,是“消防队”.To blow one’s own horn不是“各吹各的号”,而表示“自吹自擂”.总之,要想译文通顺、贴切,必须要对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有着透彻的理解,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有扎实英语基础知识,翻译技巧,还要有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这样译出的东西才能达到传神完美的标准,忠实无误的传播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