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才能学好外语吗

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97 浏览:17212

在国内,只要方法正确,刻苦努力,一样可以学好外语.

人们往往认为,学外语,只要到该语种的母语国家,在那种语言环境和氛围里学起来就不费力气,自然而然外语水平就有大幅度的提高,直至像当地人一样运用自如.因此,一些家长竭尽所能,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学习.其结果如何呢?请看一则消息:

2010年9月1日的大连《新商报》报道:大连市的一男生小林,赴澳大利亚留学八年,花去300多万元人民币.回国后,父母设宴,并请来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刘老师检验一下儿子的英语水平.一番口语交谈,书面测试后,刘老师如实相告:小林的英语水平只相当于大连的一个普通初中生的水平.这使得其父母大失所望,困惑不已!

笔者在鞍山一所大学教英语.一位学生欲考“雅思”,打算出国读研究生,在此之前曾在澳大利亚悉尼的一所语言学校补习了一年的英语,可是在“雅思”考试中失利,口语还是不过关.再考前,其家长请本人多次“陪练”口语.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将一个东北小孩送到外地,例如,送到广东去,生活一段时间,那孩子不就会说广东话了吗

其实不然,人到了一定年龄,母语语言系统已经形成,对外国语就产生排斥作用.不像婴儿,语言系统是一张白纸,可以在上面自由写画.但是一个人成年后迁移到外地,可能到老都保留着家乡的口音.正如唐诗所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著名学者、作家、诗人郭沫若先生在其所著自传体《洪波曲》一书中讲述他早年就留学日本.1927年,国共两党分裂,他写了檄文《看今日之》,受到的通缉,他逃亡日本.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秘密回国参加救亡运动.有人说他日语一定到家了,郭先生说他远没到家,看到对方露出惊讶神情,郭沫若写道:“凭我自己的经验,凡是学过一种外国语,要从小时候起就受过外国的小学、中学的教育,那样才可以到家.但那样的人可能就不是中国人了.如果上了二十岁才到外国去开始学习的,即使学到老,也不见得会到家.我顶不高兴,有些人跑到英国、美国去,二三年回来,便装出一个了不起的样子.其实那些都是骗子!”(该书第48页)

即使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高科技对翻译仍束手无策.有人曾经认为翻译问题会在电子时代神奇的科学技术面前迎刃而解,未免有些期望过高.很久以前,科学家就开动脑筋,想制造出机器来进行翻译.早在1966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公布了一台翻译机器工作能力的调查结果,制造这台机器曾花费了800万英镑和10年时间.报告说,这台机器的效率比一个熟练的翻译低百分之二十多,而且准确性也不如人工.

有一次举行翻译机器操作表演时,设计者请一位政治家往机器里输入一个短语,让机器将英语翻译成法语.政治家选了这么一句:“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意思是:“精神是乐意的,但肉体却软弱无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机器送出的法语纸条意思是:“伏特加酒是烈性的,但肉却是腐烂发臭的”.(The Vodaka is strong,but the meat is rotten)相差太远,只得作罢!

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外语的艰巨性和科学性,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出国不下功夫认真学习,照样学不好外语.而在电子影像媒介发达多样的当今,用科学的方法、正规的教学、严格的训练、勤学苦练,不出国依然可以熟练掌握外语.笔者在大学读书时,曾聆听过一场学术研讨会,外语系的杨教授与美籍教授Grantham就英国文学的一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双方观点不同,辩论热烈.杨教授的英语娴熟流畅,立意新颖,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让我钦佩不已!会后,我问杨教授毕业于国外哪所大学,得到的回答是:“我没出过国.”见我若有所思,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在国内,只要方法正确,刻苦努力,一样可以学好外语.”

责任编辑:杨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