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下BIM家族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792 浏览:68163

BIM术语的演变过程与中文译法的辨析

1.有关BIM术语来历的代表人物和经典文章

对BIM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会听说过查理伊斯特曼这个人,他的相关理论是现今BIM的最原始理论基础,尽管BIM这个词不是他发明创造的.有另外一个人,它虽然也没有创造BIM这个词,但他对BIM一词的广泛流传所做的贡献是无人能比的.他就是杰里莱瑟林(JerrvLaiserin).他那篇“比较苹果与橙子”的文章就是使BIM一词流行起来的、里程碑似的文章Dana K Smit在书中曾经提到杰里,莱瑟林的这篇文章可能是被发表次数与语种最多的BIM相关文章.我第一次读到那篇文章时,就在想它是否已被翻译成了中文,国内的朋友是否会接触到这样的文章之后在多个场合,我都提到过杰里和他那篇文章.今年,我终于有机会把它翻译并发表于《建筑创作》2011年4月期的“BIM专栏”上.所有想要了解BIM作为一个术语的来历的朋友,可以参考那篇文章.另外的一篇文章,就是杰里,莱瑟林(Jerry Laiserin)的最新一篇文章“BIM的历史”.从杰里的这两篇文章中,你应该对BIM这一术语的来历有所了解.

2.中文翻译与原文之间的关系错位

BIM这个术语代表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由于BIM一词是英文缩写,可以是英文词组“Building lnformation Modeling”或“Buildng Information Model”的缩写.在美国,这两个英文词组现在都仍然被使用着.尽管前者的确切含义在英文里面还有不同意见,但两者的区别在英文里面是很明显的.从字面意义来看,前者是指一个“过程”,而后者是指“模型”目前前者用来代表相关系统、技术也就是通常大家说的BIM.

在与国内进行相关交流初期,我发现对于英文术语BIM的这两个术语词组在进入中文环境后,产生了中文翻译与原文之间的关系错位的问题.在目前,中国大陆地区普遍;肾BIM或Bu㈣nalnformation Modeling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也就是说把英文的“Modeing”翻译成中文的“模型”了,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译法:而对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一词几乎没有关注或加以区分.

3.错位的两大原因

错位可能来自于BIM术语的演变过程在中文里面被忽略.看了杰里,莱瑟林(Jerry Laisenn)的两篇文章就会发现,这也许与英文里面这两个不同但又是紧密相关的术语产生的顺序有关,,按照“BIM的历史”文章相似度检测绍的,Builcding Information Model这一术语最先出现,而且缩写为BIM.在当时它作为代表这一技术的名词.那么,如果那时候将其翻译为中文,一定是“建筑信息模型”(也许事实也正是如此,未经考证).但是在BIM一词广泛流行之前,英文里面又出现“BuiIding lnformation Modeling”(同样也缩写为BIM),而且以它作为那个系统的术语,来代替之前出现的“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这样一来,BIM(Building lnformation Modelina)成为这一系统的统称,并为世人所知,而“Building lnformation ModeI”则只代表模型了,如果在这时,中文里面没有注意到这一BIM术语的“演变过程”过程,仍然以“建筑信息模型”来代表这一系统,且仍作为这一系统的统称,那么问题就由此出现了――“建筑信息模型”被与“BuiI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对应上了,这种错位也许来自于先行者的误解,但使多数初次接触BIM的人从一开始就对BIM的认识产生了偏差,从中文字面(建筑信息模型)来理解,认为BIM就是个模型,造成很大的困惑,要知道英文里面从“ModeI”演化到“Modeling”是有深刻的原因的.

4.关于术语的中文翻译的建议

我们在研究英文专业文章和书籍的时候经常会见到两个词(“ModeIing”和“Model”)同时出现,甚至把两个词进行对比,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中文环境的错位翻译将导致我们无法清楚地将那些专业文献翻译威中文,供我们学习,容易产生错位与混乱.

实际上,我不是唯一注意到这~问题的人.对于BIM的中文翻译还有其它做法,比如被翻译成“建筑信息建模”、“建筑模型信息化”、“建筑信息化模型”等等.作为来源于西方文字的专业术语,寻找合适的中文翻译或对应术语,确实有很多实际的问题需要解决.对于目前已经被“有意无意”的误译、误用情况下,寻找或确定一个新的中文术语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确实有一定难度,但它的意义却很大,就像当初杰里,莱瑟林在全行业内统一使用BIM这个词一样.

另外一种声音,也是一个权宜之计:就是不需要使用“Building lnformation Modeling”的中文翻译,而只用它的英文缩写BIM.这样可以减少误译、误用给人们带来的困惑.

学习和分析BIM的辅助方法:BIM家族体系

不论是否翻译一个英文术语,也不论如何翻译它,BIM的真正内涵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搞清楚BIM是什么比BIM在中文里叫什么重要的多.那么如何了解BIM包含哪些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你如果有机会去查看各个软件开发商的网站,你会注意到每个公司几乎都有自己对BIM的定义,其它还有各种相关组织和专家学者都对BIM做出自己的定义或解释.它们之间不完全相同,作为初次接触BIM概念的人如何来分辨这些定义之间的异同呢通过对BIM相关议题的研究和目前世界上流行的观点,我总结了一个用来学习和分析BIM的辅助方法――BIM家族体系.也就是说BIM包含的内容广泛,人们也一直不断地把新的内容增加进去.BIM已经不是一个事物了,很难用两段话把它描述清楚和完整.它已经是一个系统,是一系列相关事物的组合.如果从以下四个层面来观察,BIM所涉及的内容也就不再难以分辨了.我把这个类似于人类“四世同堂”的四个层面的结构称为“BIM家族”.它把BIM相关的各类事物划分在四个不同的层面上,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人类的各代之间,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层面――原理.它是BIM最原始的理想与原则.从查理,伊斯特曼发表第一篇关于今天我们所说的BIM的理论至今,已经有30多年了.他所描述的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BIM所依赖的原始理论.那时候个人计算机尚未面世,所有理论都是书本上和实验室里面的.但正是这些思想体系构成了几十年来相关技术与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他曾经做出如下描述:“等在一个数据库化的模型上操作,得到平、立、剖和图;对该模型的一处进行修改,在所有反映该处的所有图纸都会得到自动地、立刻地更新等”.后来被人们不断沿着他的方向,加入“追求数据共享、互相衔接、数据在建筑生命全过程应用”等的理想.这一系列的理想和基本原理,在过去几十年和现在,甚至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没有可能完全实现.但它们一直是行业研究的方向,以及软件产品开发的依据.

第二个层面――方法论.为了达到理想就要建立一系列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其实,过去的十几、二十年时间里,人们一直都在进行研究.曾经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被提出和被进行实验.很多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也有些方法被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例如在为了达到建筑生命各阶段的共享数据,就要有个各种BIM软件工具都能进行数据转换的平台和标准.IFC(lndustryFoundatiOn Classes)就是这样一个标准,它是由builngART来组织开发的.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公共的信息模型标准,无论哪个软件厂商有自己的平台体系、软件格式,你最终都能输出你的模型到这个平台格式.如果真能这样做的话,你的IFC格式模型谁拿来都可以继续做下去,有点类似于二维的图形文件,很多软件便可以打开它.三维信息模型更复杂,共享不是很容易,但那个就是它的平台.另外有个“单一模型”的提法,即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以及开发商等大家共司在一个BIM文件上工作,以达到从始至终的数据共享.但它在经过一段的实践后被证明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目前“单一模型”已经不再是BIM实践的方法论中的一员了.其它如BIM的国家标准、各种各样的规划、战略计划都属于第二层面的范畴.

第三个层面――商业管理,即经营、管理、政策和法律层面的问题.它们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或者是行业内部的.理解上面那个失败的例子即“单一建筑模型”,就会知道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和证明.那么如何将理论方法在实际的经营当中实现,就是个商业、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企业无论大小,在决定应用BIM时,都会碰到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与企业原有经营模式和相关法律规定有关的,甚至是冲突的、矛盾的.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矛盾,是每个BIM应用企业,在具体实施之前要考虑的问题.具体地说不管是一个BIM项目,还是一个企业的BIM应用,都需要制定一个“BIM实施战略”.因为BIM的应用从本质上看,是对企业现有经营模式的改变,比如费用问题、合同问题、工期问题、人员管理,将来文件共享有没有法律上的规定的问题、与现行的政策的关系问题等等,战略与管理是这个层面需解决的问题.

在美国,联邦政府层级就有如总务署、国防部、陆军、海军、退伍军人部等部门都有自己的BIM研究与执行部门和相关标准.在地方政府级别,诸如得克萨斯州、俄亥俄州和其它一些城市的政府部门早已把BIM作为建筑项目的必要条件,参与相关项目者必须应用BIM.在高等教育领域,很多大学都设有BIM相关课程,有些甚至有专门的BIM研究组.

最后是第四个层面――实施.这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层面,即BIM项目的管理和技术工具的应用.比如一个BIM项目,团队成员构成、培训、责任分工以及软件平台的选择都需要研究不论是单一行业的BIM应用项目,还是IPD等跨行业的BIM项目,人员构成及协作方式都与传统做法不同.针对不同特点的BIM项目,它的管理模式也会不尽相同.同一个BIM项目,在每个行业内部(如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都有相应的BIM管理措施.

理解了BIM家族的四个层面,在遇到任何BIM相关议题时,就不会感到困惑与迷茫.,例如,人们在讨论中国自己的BIM标准或设计行业的BIM标准,你知道那是在研究第二层面的方法论层面的问题.如果又有人在争论“BIM这个词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样的议题,他基本上属于第一层面的BIM理论或原理层面的问题.


其实,大部分与BIM相关的人们的工作大多只与一到两个层面的议题相关.如一个设计企业的项目负责人,他所接触的BIM相关问题基本在第四层面上.而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在BIM应用上考虑更多的是第三层面的问题,或许加上一些第四层面的问题.

看到这,你也许明白了.只谈BIM本身,可能很难有焦点.如果加上四个层面中的任何元素,那么讨论就具有实际意义.比如

我们可以讨论一下“BIM的基本原则”,或者“BIM的数据共享与传递”,或“BIM项目的管理模式”,或“BIM的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等等、BIM已经变成了“BIM家族”的名称了,讨论BIM家族的成员和成员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很有针对性,人们的讨论也,就变得有了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