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学语文课堂的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17 浏览:21013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新形势下,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自从新课程培训之后,我就不断尝试着自己角色的转变,在学生面前渐渐放下师道尊严的师者风范,而是在课堂上真正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效果明显.笔者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感悟,谈一谈优化初中语文课堂的方法与策略.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课堂记录也有了重点,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对教师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每学习新课之前,我精心设计导学案,例如《奇妙的克隆》是一篇最前沿科技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克隆.说实话什么是克隆,我也不太清楚,因为它涉及到许多科技方面的专业术语.怎样才能把深奥难懂克隆,通俗易懂的让学生弄清楚,搞明白,我在“预习导学”部分设计题目,从浅入深,化难为易,用填空题方式设计问题,并且让学生读课文就能够完成.让学生用课文中的例子或原话来回答,大大降低了难度.

二、巧妙设疑,激发情趣

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能激发情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提问时,老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 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获取语文知识.如我在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曾这样提问:“《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这样的巧妙提问,充满好奇,大大激发学习情趣,启动学生的思维.


三、精当的课堂提问

“精”“准”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准确无误.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围绕重点、针对难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联系、有层次,能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如一位教师在教胡适的《我的母亲》时,先用歌曲导入,然后引导学生感知母亲形象(概括母亲做的几件事情),接着在体会母爱真挚(难点)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这个问题的提出,根本不能突出重点难点,显得笼统,缺乏针对性,让学生的思维没有明确的方向.如果换种方式提问:“文中虽然没有离奇的情节和华丽的词藻,但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一份深深的母爱,文中哪些话语、事例让你最受感动?找出来简要说明理由.”这样,学生思考问题有目标,在掌握文章重点难点知识的同时,思维得到很大的拓展.

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才能做到课堂高效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教师要明白,为什么要让学生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相互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如:在教《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充分利用游戏机制.我把学生分成四大组.在规定的时间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的方式合作学习,可以借助课释、参考书、合作组员来按照"信、达、雅"的方式来翻译课文.时间到,同学们只能拿自己的课本来回答问题.并且书中只能标注重点字词的翻译,不允许成段成段的译文出现,不同的翻译效果给予不同的分值,而后对本文的主要的文言现象发现一处加一分.什么都不会的一人次扣一分,违规者一次扣两分.下课后每组的最后得分将是本组成员每位学生的附加操行分.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喧闹不止”.四人小组合作的很愉快,连平时不怎么懂文言文的学生都开始参与并认真的翻译起来了等在寻找本文文言现象的时候,有些同学竟然将本文的字词结合以往学的文言文字词的不同解释归类出来了.游戏的机制,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追求语文课堂的高效,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它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情、理、趣的挖掘.只要我们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我们一定能拥有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