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本不该吃两颗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801 浏览:141235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并且给予日本投降和结束战争的某些承诺.7月27日,日本内阁举行会议讨论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内阁有主战和主降两派,会议没有结论.由于苏联没有签署《波茨坦公告》,日本要求苏联斡旋,想与盟军进行和谈.之后,日本等待苏联的答复和盟国正式的最后通牒.

7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召开记者招待会.当时,日本通讯社―同盟通讯社发表了铃木声明的英文译本.

该译本翻译过来是:“我认为联合公告只是重复开罗会议声明,对于(日本)政府来说,看不到重大意义,而且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完全将它忽略,并且为了成功地结束战争而坚定地战斗.”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到,日本首相明确地拒绝了《波茨坦公告》,决心要与盟军决一死战.日本拒绝《波茨坦公告》之后,美国于8月6日向广岛投下,令10万人丧生.8月9日,美军再以轰击长崎.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此事时说:“在下达了准备使用的命令之后,我向陆军首长指示,只要没有日本可能接受最后公告的消息,投弹的命令就有效.”

也就是说,日本如果不拒绝《波茨坦公告》,美国就不会向日本投掷.而根据战后日本文献和裕仁天皇及铃木首相的发言,日本没有拒绝《波茨坦公告》,只是暂时不予置评,等待苏联的回复.

铃木首相在战后所写的文章中提道:“《波茨坦公告》是日本投降的最后机会,但是高叫‘一亿玉碎’的军部不接受此公告,结果我决定暂不表态等然而,国内舆论和军部的强硬派还是认为,应对公告加以彻底反击,以鼓舞士气等为此,我只好在7月28日的内阁记者会上作出声明,大意是该公告不值得重视.这使我后来感到非常遗憾.”

有些人说铃木首相一语误国,没有明确地表示暂时不评论此事,也有人认为铃木当时确实是拒绝了《波茨坦公告》,只是日后日本遭到袭击才倒过来说,也有人说是翻译的人译错了,令日本遭到袭击的悲惨下场.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查考铃木当年回应《波茨坦公告》的日本原文(原载于昭和二十年(1945年)7月29日《每日新闻》):“共同声明はカィロ会谈の烧直しと思ふ、政府としては重大なぁるものとは认めず杀し、断固战争完遂に迈进する.”这段文字翻译过来是:“我认为联合公告只是重复开罗会议声明.对于(日本)政府来说,看不到重大意义,不作回应并且坚定地迈向战争终结.”

显而易见,这段声明和日本通讯社―同盟通讯社的英文译本内容有很大差别.同盟通讯社说的“而且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完全将它忽略,并且为了成功地结束战争而坚定地战斗”是无中生有.铃木的声明中没有用“没有其他选择”“完全将它忽略”“坚定地战斗”等字眼.

在铃木的声明中,“杀”一词是关键,这个词只能译为“不作回应”,不能译为“ignoreitentirely(完全将它忽略)”.而令人更加摸不着头脑的事情发生在美国,日本的同盟通讯社已将“杀”错译为“ignoreitentirely(完全将它忽略)”,而美国的路透社和美联社更将“ignoreitentirely”误报为“reject(拒绝)”.


美国关于这段声明的报道,翻译过来是这样做的:“我认为联合公告只是重复开罗会议声明,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完全没有附带任何重大意义,我们只能拒绝它,我们能做的事情只有为了成功地终结战争而战斗到最后一刻.”

也就是说,日本首相铃木说的“不回应”《波茨坦公告》,在日本同盟通讯社这里变成了“完全忽略”《波茨坦公告》,而美国的路透社和美联社又将铃木的话说成“拒绝”《波茨坦公告》.美国战时总统和军方首长看到的文本是美国的路透社和美联社发出的版本.结果,日本就是在政客、译者和编辑的疏忽之下,吃了两颗.

战后,日本人埋怨铃木首相没有明确地说对《波茨坦公告》“暂不置评”,却用了意义含糊不清的“杀”.“杀”这个词没有对应的英文单词,即使在日文里也可以理解作“不置评”或者“拒绝”.关乎国家存亡的声明,不应该说得模棱两可.

铃木是位日本政客,日本政客说话一定是模棱两可,这是惯例,不应该将责任放在铃木身上.同盟通讯社的翻译员在不清楚铃木首相原意的情况下,选择错误的译文,把“完全忽略”《波茨坦公告》的话硬塞进铃木的口中.美国的路透社和美联社又将“拒绝”《波茨坦公告》的话硬塞进铃木的口中.这种误会与两国的民族特性有没有关系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结果,历史因铃木文稿的误译而变成日本吃两颗.

编 辑/惜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