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模拟实验教学实战运用型教学模式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002 浏览:34313

摘 要 在国家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口号下,贵州大学法学院刑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根据贵州刑事法律环境提出了具有贵州特色的刑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刑事模拟实验教学及实战运用型教学模式做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以期为我国的法学教育实践有所助益.

关 键 词 创新刑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18-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竞争力以及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讨论的热点问题.在这场创新大潮中,美国率先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锡拉丘兹大学校长肯尼斯肖曾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英、德、日等国的培养目标在相互的效仿中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在2006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主席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创新国家的建立,势必要培养创新人才,而培养刑事法律创新人才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模式改革背景

根据教育部对2006年上半年的统计,全国已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高达620所之多.到目前为止,可以说中国法学教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P的局面.目前我国各高校法学院的培养目标均为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大学阶段中前三学年,学生通过课堂教授获取法学理论知识,第四学年为实习期.学校对于实习阶段的管理没有过多硬性的要求,学生可以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以致于有的学生利用这一年复习考研、有的联系工作单位、有的什么都不做找个单位开证明即可等等.然而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片面的强调灌输和探讨纯理论,忽视培养分析和处理实际法律案件能力,显然有悖于法学教育的宗旨.甚至现在有些招聘单位认为法学是最没有专业价值的专业.由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与共青团学校部联合主办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法学专业学生的总体就业水平为37.85%,低于人们的预期.被视为冷门的哲学和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总体就业水平分别达到40.35%和51.85%.Q可见过去相当热门的法学专业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低.但是,社会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却不断增长,不仅法院、检察院、政府部门需要法律人才,社会上的企业、事业单位也需要法律专业人才,供需矛盾如此之大,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高校法律教学模式的改革状况.

贵州大学地处西部贵州,由于受地域、师资和生源的影响,要在培养刑事创新人才的大潮中走出一条具有自我特色、符合贵州刑事法律环境的刑事培养模式新路子绝非易事.不能盲目仿效其他名校的培养模式,须立足于贵州刑事法律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的、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贵州大学法学院2008年成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简称创新基地),该基地具体实施培养模式的革新计划.基地根据法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坚实理论功底、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职业道德的条件,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发现本院的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足够重视,尤其忽略了崇高的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执业者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法律公平、正义价值实现的保障作用.本基地的重点就是在充分认识“理论――实践――职业道德”三位一体关系的基础上,倡导建立开放式的法律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实践可谓法律刑事创新人才培养环节中重中之重的一步.因为刑事法律属于国家公权力范畴,一切都要按照法律规定行事.书本上、法条上的刑事法律规定相当抽象,没有经过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是不可能很好的理解刑事法律的内在价值与实际功用.放眼他国法学教育模式,从中可看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法学刑事创新人才的改革道路上扮演了何等重要的角色!美国的大学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以重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线,例如哈佛大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团队讨论、个别辅导、、角色扮演、案例研究、模拟法庭、独立学习.在20世纪60年代采用的法律诊所也为美国培养优秀的法律精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英国的大学训练重点是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开放性思维,所以法律资料研究室24小时开放,网络课程在高校之间可以共享,有助于创新人才智慧交流.互联网教育在英国的各大高校迅猛发展,日本的大学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法学院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到企业中实习锻炼,再将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课.这样的培养方式为日本法学教育快速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结合贵州特色,因地制宜的建立刑事人才培养方案

刑事模拟实验教学及实战运用型教学模式是贵州大学刑事人才培养基地提出的一种新兴的法律教学模式.但它不是单纯的改变教学方法,而是在新的法学教育观念的培养目标指导下突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设置新的课程、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甚至安排新的本科学制.

(一)模拟实验教学――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在中国各高校法学院并不是一个陌生词.虽然许多法学院都在开展,但是,把模拟法庭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的甚少.模拟法庭把学生所学的实体法理论和程序法理论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参与模拟法庭的过程中,学生要考虑三个角色(法官、检察官、律师)的定位以及融会贯通每个阶段实体与程序的有机结合.学生都要学会象法官、检察官、律师一样思考问题,不仅处理法律问题、还要处理事实问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思想的碰撞、价值的选择都在不断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本基地将其作为一门课程开展并设置相应的学分,这样学生就不会敷衍了事.并且每个学生都可以实现“三个角色体验”.如果只是作为一种课外活动,那所参与其中的同学人数甚少,而且为达理想效果,可能会反复由有经验的学生组织参加,而没有参加过的学生却成了听众席上的常客.有的学校甚至一年才开展一次,参与的学生人数极为有限.为达到表面上的效果,庭审开始前学生们会排演很多次,最后登场的模拟法庭成了一场穿着制服的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这样根本不能发挥模拟法庭的作用.本基地将对模拟法庭的运作进行大幅度的改造:

1.设置以三大诉讼法课程为主线,以十四门核心课程为中心,将各类法学理论的学习纳入教学内容,实现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我院刑事人才的培养方案切合于贵州的刑事法律环境.现全国各高校法学院的刑事培养模式几乎为大众教育,而在西部贵州这样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加入一些实务能力极强的法学精英是绝对必要的.因而我基地将传统的实体法与程序法独立教学,以实体为主的教学模式,变理论和实践并重、突出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2.以专业老师和研究生为指导,高年级学生为主导,低年级学生为辅助,建立“高低结合、上传下接”式的模拟法庭教学模式.要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模拟法庭,不仅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扎实的实践能力.这一切完全靠本科学生完成存在较大难度,老师由于要准备专业课程的讲解也不能完全指导实施,学生需要在讨论中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才能让学生牢记于心.本基地将以专业老师和研究生为指导,研究生已具备相当完善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且与本科生更容易达成思想共识,所以让研究生加入模拟法庭课程将极大地推动课程的互动性与角力性.除此以外,研究生平时大多处理理论事务,参与一些实践项目也有助于完善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发展.

3.建立教学案例库,任课老师根据课程特点、社会热点等选择典型案例.本基地将社会上大案要案编入教学案例库,这些案例都是经过基地老师挑选的疑难、具有教学价值的案例,这样可避免学生为一些没有教学价值的案例浪费大量时间.另外,基地老师会将所有案例进行归类,任课老师须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对案例进行选择.

4.建立学生模拟法庭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在现有的法学模式中,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考试成绩.而实践性法律课程不可能沿用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没有考试,没有标准答案,如何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呢何况,有些实践能力极强的学生笔头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本基地力求培养学生实务能力,会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分为两部分:笔试成绩和实务成绩.两分数各占总成绩的50%.此外,本基地将定期举办模拟法庭比赛,有竞争必然有动力,学生紧迫感增强势必在全院形成一种积极学习的良好氛围.当然,竞赛成绩属于实务成绩的评价范围.

(二)实战运用型教学

1.法律诊所课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首先采用的新型法律教育模式――法律诊所,历经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此种教育模式已成为世界上最成熟也最成功的法律实践教学模式,并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推崇和仿效.我国是在近几年才引进的此种教育模式.现在国内已有十所高校法学院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开设了“法律诊所”课程.该教育模式特点是借鉴医学院诊所教育的模式,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通过“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务,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理解,缩小学院知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观念.R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学生在法律诊所中,直面真实的案件,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真实当事人的委托,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替他们进行“诊断”,开出“处方”,使学生对法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它将法学理论、实体法、程序法、司法实践、职业技能、理念、态度和价值观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律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技巧、洞察力及责任感.其基本点是“通过一种涉及复杂多变的当事人、事实和待解决问题的途径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这项改革至少也含蓄地威胁了案例教学加期末考试模式的基本价值.”S清华大学法律诊所教育课程负责人陈建民老师对其所负责的法律诊所如是评价到:“经过几年的尝试,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法律诊所其实承载的并不仅仅是教育任务,同时作为一种怎么写作于社会的模式,法律诊所还可以为社会的弱势人群提供实现司法平等的法律援助.在诊所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我喜欢这种平等的感觉并着魔于法律诊所.”T清华大学法律诊所负责人如是说.现清华大学有三个法律诊所,即“劳动者权利诊所”、“弱者权利诊所”和“公民权利诊所”,良好的发展势头可谓势不可挡.

我基地也将建立刑事法律诊所并将其作为第二课堂让学生进行选修.诊所参与人员为专业课教师、校外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专业课教师和校外教师为指导教师,研究生为助教.学生直面真实的当事人,自己处理未经加工的案件素材,自己寻找证据.这样培养学生独立解决能力的最好方式.学生在办案过程中,对自己把握不大的知识点一定会认真查阅并四处请教,直到把知识确切掌握为止,而不会象过去课堂学习一样,对模拟两可的知识缺乏寻根问底的动力.法律诊所教学还是对学生个性培养的最好方式、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自我创造.现时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导致了法学专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潜力在何处甚至毕业后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取向在何方如此将大大埋没了许多精英学生.我基地将以“学生为中心”,取缔过去老师对学生的单向信息传递,转为互动式、平等式的学习交流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相关案件的处理.


2.实地教学.实地教学就是深入实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总和掌握和运用能力.基地将与法院、检察院建立长期协作关系,与律师事务所共同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教学实习基地或学校协作单位接触具体实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并学习运用法学原理及理论,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在提供实习基地的同时,基地将为校外实习的学生和校内学生建立网络沟通平台.在外实习的学生必须每日在沟通平台上更新日志,记录当天所接触的案子、以及在处理案子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以及本人所掌握的知识在运用方面出现的问题与困境.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跟帖以实现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影响的目的.这样的互动教学模式:(1)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可以让在校老师及时追踪学生在外的实习情况.除此以外,在校实习的学生必须在每个案子做完后写一份实习总结表交给实习负责老师,由老师对学生进行点评,给予更好的处理意见.对于疑难案件可在学校开设法律沙龙,在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权衡利弊得失.

3.制定法援计划.贵州地处西部,全省很多地方的经济状还相当落后,法律意识淡薄.有些农村地区竟是村长“一言堂”.在城市,也有很多特殊群体需要法律援助.根据预测,我国贫困人口、残疾人、未成年人、和老年人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大约有38.5万件,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38万余件法律援助案件需要,其中绝大多数需要律师提供帮助,可是按每位律师每年1至2件此类案件来计算,现有的10多万位律师只能10多万件,缺口很大,按每件案件花费1200元计,需要法律援助经费3个亿.U在现阶段,国家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法律援助财政拨款,诊所法律教育和法源计划都是提供法律帮助的良好途径,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又培养学生参与公益怎么写作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本基地将会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三月一次的法援活动:由专业教师带队深入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或者城市居民社区,进行法律宣传,及时提供法律援助.

诚然,刑事创新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它的局限性也只能在实施过程中才能慢慢发现并予逐步解决,然过程是艰苦的、任务是艰巨的,不过本基地将会在不断探索中寻求和完善最有效的培养模式.

注释:

006年我国高校法学院系在校学生达30余万人.21世纪的中国法学.省略/fzjy/56/20060630561..

⒕2006年大学生各专业就业率情况调查:农学最高医学最低. .southen.con/news/munity/shzt06/dxsjy/jyzl/200610120803..

缯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钚佬乐鞅法学教育与诊所式教学方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韵我喜欢这种平等的感觉.法律与生活.2006(6).

高贞.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时间、探索与前景.当代司法大视野.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