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法律实践模式探析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38 浏览:19756

摘 要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在中国有许多高校开设有法律课程或者是与之相关的课程,且理论教学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不足之处是实践模式仍需不断探究,以下将从“完善高校法律实践教学课程”;“建立稳定的专业化大学生法律团队”;“开展大学生法律诊所式教育”;“开拓社团法律情境模拟体制”这四个方面,以《劳动合同法》为例,对法律实践模式进行探析.

关 键 词劳动合同法 大学生 实践教学 法律素质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构建以职业法律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教学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JGA330).

作者简介:陈媛,讲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22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了其立法价值,即主要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关系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它的存在为构建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制度的保障,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理所当然地也应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当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在中国有许多学校开设有《劳动合同法》课程或者是与之相关的课程,且理论教学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不足之处是实践教学体系仍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实践模式仍需理论界不断探究,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对《劳动合同法》的法律实践模式进行探析,力求对高校大学生法律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尽绵薄之力.

一、完善高校法律实践教学课程

高校法律实践教学,是指高校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高校教育教学当中整合了校内外各种资源,通过一系列法学实践教学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完善高校法律实践教学课程,是完善高校大学生法律实践体系首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等人才,最终会走向社会去创业或者就业,因而法律观念的有无,法律水平的高低,是否了解我国法律法规,尤其是劳动法方面的法律法规,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能否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所以开设专门的法律实践教学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设立专门的法律实践教学课程

当前高校法律实践教学课程,可以有法律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与非法律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之分,与非法律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相比,法律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的法律人才,实现法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知行合一,因而法律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比较专业化,有律师实务、模拟法庭和各种案例教学课程等.但是不管是法律专业的实践教学还是非法律专业的实践教学,都缺乏专门的法律实践教学课程,或者是用律师实务、模拟法庭和各种案例教学等课程来代替法律实践教学课程,这些教学模式仅仅是将法律实践约束于书面阶段或者是模拟阶段,大学生只是某一个案例或者是某一类案例的“旁观者”或者是“表演者”,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亲力亲为者,难以参与到实际的问题和纠纷的处理之中,体会不到面临法律问题的巨大压力和现实困难,因而这类教学模式容易达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完善法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高校开设专门的法律实践教学课程,探索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劳动合同法》课程为例,应当是包含了《劳动合同法》法律实践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方式与方法、教学管理体制、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的科学理论体系.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大学生实践性环节为中心,在考核评价环节,多考查学生具体实践的情况,多考查学生劳动法基本常识的掌握情况,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级等来评定学生成绩,并以《劳动合同法》实践教学考核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进、入党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高校应予以制度方面的保障,制定一系列的《劳动合同法》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稳定的专业化大学生法律团队

发挥大学生精英群体的示范性作用,在高校打造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大学生法律团队,宗旨在于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利益,同时通过具体的法律实践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一)完善专业化大学生法律团队组成结构

团队成员主要由高校大学生组成,可以以“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大学生法律怎么写作团”、“大学生法律精英团”等命名,同时应当配备团队指导教师,尽可能地吸引一些校内外的法律专业人才来壮大团队队伍,尽可能地实现该团队与当地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法院、法律研究基地等机构的联系,创造机会和条件,有序地组织学生开展法律实践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地与外界交流,与更多的法律实务人员交流,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法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又可以让大学生在具体的法律实践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运用法律的能力.当然,由于专业化大学生法律团队创立宗旨目的之一是为了给需要法律援助的大学生提供帮助,因而团队成员自身的法律素养高低是能否加入该团体的重要参考依据,专业化大学生法律团队应当是精英级的法律团队,在人员选择方面要有严格的筛选程序和考核程序.

(二)定期对大学生法律团队进行系统和专业的训练

法学作为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大学生法律团队要想开展有效的法律实务,就必须重视对团队大学生的系统和专业的训练,不断地提高团队的整体法律素质.目前中国高校有大学生法律培训比较成功的例子,例如北京大学的法学院就以成立大学生“法律训练营”为方式,侧重于“模拟法庭”的训练营,对学院进行分期培训,培养学生书写法律文书、当庭辩论能力、法律程序操控能力等技能,还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模拟法庭专业教练对学员进行系统和专业的训练.定期对大学生法律团队进行系统和专业的训练,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之下,学生法律团队可以细化为民事法律团队、社会法法律团队、刑事法律团队等.不论是何种法律团队,都应当是充分了解和能够灵活操纵相关法律法规的团队.打造一支专业的大学生法律团队,非一早一夕能够完成,需要高校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于大力的支持. 三、开展大学生法律诊所式教育

法律诊所(Clinical legal education)教育起源于美国,已被实践被证明是学生获得法律经验、培养实务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大学生法律诊所,简单地说,类似于“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之类的机构,目的在于给有需要的大学生予以帮助,只不过“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给于大学生的是心理问题方面的帮助,而法律诊所主要是解决大学生法律方面的困惑和问题.

(一)利用大学生法律诊所帮助大学生解决法律问题和困惑

笔者从事高校大学生《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内容的教学已有一定的时间,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大学生存在许多法律方面的困惑,有的是来自自身的亲身经验,有的是来自家庭的或者是周围人的真实经历,他们在面对法律纠纷、法律困惑和法律困境的时候,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背景和专业素养,因而往往凭借自身能力无法解决这些法律问题,但是如果这些法律问题不能解决,除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正常生活,甚至是让大学生对国家的法律失去应有的信心,失去法律信仰,因而通过一定的途径,帮助学生解决法律问题,有利于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律权威、彰显法律价值、增强法律信仰.利用大学生法律诊所,可以提高大学生法律理论水平,缩短大学生法律理论知识与法律实际技能之间的具体,提高学生法律实践能力.

(二)丰富大学生法律诊所式教育方式

大学生法律诊所式教育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有“抛橄榄枝”式,即法律诊所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现场交流等方式,定期地主动地向在校大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实践案例,在教师指导下,与学生实现良性互动交流,让学生自己获得事实和法律上的认识和判断.例如为了提高大学生《劳动合同法》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围绕大学生关心的“工资待遇问题”、“休息休检测问题”、“劳动合同有效期限”等方面的问题,选取现实生动的案例供大学生们讨论,引导大学生学会主动去查找和了解相关的法律条文,学会运用法律条文来解决法律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劳动合同法法制宣传”、“劳动法法律咨询”、“大学生劳动法法律意识调研”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从法律角度和用法律思维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拓社团法律情境模拟体制

某份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类法律素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735名高职学生当中,大部分学生依法理性维权能力不足.当被问及“单位无正当理由辞退员工,员工该如何维权”时,49.9%回答“找单位领导去理论,表达不满”;仅有14%回答“找工会帮助”;仅有12.7%回答“向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反应,寻求法律帮助”.导致学生依法理性维权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大学生自身不重视,又如高职院校法制宣传力度不够,校园法制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等.要提高大学生依法理性维权意识,必须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文化氛围,利用大学生社团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个目的.

(一)大学生社团成员实施“有期限聘用制”

高校大学生社团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意愿和满足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相关的规章制度开展学生活动的组织.高校大学生社团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和社团的具体实际,利用大学生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是大学生锻炼各方面能力的平台,已成为校园文化传播和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一般情况下,大学生社团里面有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因而运用社团来开展法律实践,既可以锻炼学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劳动法方面的法律素养.利用大学生社团开展法律情境模拟,社团成员实施“有期限的聘用制”,类似于《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有期限的劳动合同”,大学生和社团的关系视为“劳动关系”,从加入社团之日起,以社团利益为重,接受社团的规章制度管理,服从社团安排,尽职尽责完成社团的相关工作.社团对于表现良好的成员给于精神方面的嘉奖.开拓社团法律情境模拟体制,可以解决律师实务、模拟法庭和各种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通过情境的模拟,让大学生实实在在地,亲身地感受到工作的压力,学会主动地去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让学生在直观的环境中感受劳动法,学会用法律思维去解决问题.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

社团法律情境模拟体制需要有良好校园环境的铺垫,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和良好的校园法制文化氛围.在对众多的大学生社团实施“有期限聘用制”同时,高校要做好依法治校,在整个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懂法、遵法、守法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培养良好的法律信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并完善高校大学生法律实践模式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任重而道远.在具体的教学当中,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地认知到学生法律素质方面的不足,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结果,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用恰当的实践教学模式,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实现知行合一,这样对教师自身的法律素质,教育教学水平,知识能力结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地探索和钻研,从而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划.长春大学学报.2013(8).

[2]庞森,郝占辉,张宏权.高职学生职业类法律素质状况调查.教育与职业.2012(16).

[3]徐坤,洪升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法律素质现状分析及措施探究.法制与社会.2013(12).

[4]蒋万庚.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相结合.高教论坛.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