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和美美两岸情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75 浏览:17417

主编林则奘的故事

当林则奘博士准时出现在本杂志社门前时,我心里不免为他的守时叫好:在上午10点前的北京城区,能如此地守时赴约.且是跨区而行,足见其严谨的做事作风.果不其然,林博士在谈到他是如何来的时候,说是怕迟到专程查了地铁线,没敢开车,乘地铁而来.法学博士就是法学博士,其行为作风一如法律,来不得半点随意.

随后,在林则奘法学博士递过来的名片上,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和和美盛(两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以及台湾扬尘综合法律事务所主任的几个头衔.话题亦从这位法学博士对大陆的认知度开始.

林则奘,1959年生于台湾宜兰,先后获台湾政治大学法律学系学士、台湾海洋大学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台湾基隆律师公会前理事长.1983年.林则奘创立了台湾扬尘综合法律事务所并担任主持律师(主任).多年来,经过林则奘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该所已经成为基隆最大的律师事务所.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1989年,由于在台湾律师界的声名和业绩,他被公推为台湾律师公会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法学会议.自此,林则奘作为一名职业律师,开始在思想深处有了质的飞跃.他认为,两岸文化本质相同,法律法规体系也大抵相同,只是由于长期疏于交流,才导致两岸间法律用语、思维习惯等产生些微出入,今后只要进行沟通交流,彼此熟悉和认知就并非难事.从这以后,林则奘就积极为促进两岸法律事务、经贸合作等方面的交流沟通,做着不懈努力.

2008年4月,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为首次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成绩合格并被授予法律职业资格的37名台湾居民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林则奘以424的高分通过了大陆司法考试.成为了37人中的一人.当从司法考试司司长手中接过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时,林则奘发自肺腑地大加赞赏道,大陆司法考试允许非法律专业的人士参加,报考人数众多,“每年几十万人都在埋头备考,他们不论是否能够通过,都会有一个系统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身法律素质的过程”.而这种“大陆的司法考试本身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法律文明意义重大”.可在台湾,由于律师考试模式比较封闭,通过率比较低,每年参加的只有几千人,故“在台湾,没有把握的人是不会去参加考试的”.

正是出于这种考量,这位在台湾有着20多年律师生涯的法学博士,很快在大陆成立了“北京和和美盛(两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扬尘综合法律事务所广州办事处”,开始致力于推动海峡两岸投资经贸合作.

林则奘亲自担任公司董事长.公司拥有强大的团队,其中有7人具有法学博士学位.公司团队凭借丰富的执业经验,为大陆和台湾著名公司、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及政府部门等众多客户提供综合投资咨询及法律怎么写作,在大陆和台湾法律界、投资界建立了广泛而巩固的合作关系,具备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投资咨询及法律怎么写作的专业经验、业务能力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开展的一些业务已经日渐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如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咨询及相关怎么写作、台湾企业大陆股票市场的上市策划与怎么写作、中国驰名商标的申请与认定、两岸投资对象的尽职调查与评估、台资企业及台胞在大陆的权益保障、陆资企业在台湾的权益保障,等等.

林则奘还是个非常注重学习的人,多年来往于两岸,不仅获得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而且成为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应用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还被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特聘为教授.在《律师通讯》、《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法制日报》等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目前担任台湾《旺报》法律专栏主笔,发表《台商经典案例解析》10余篇.深入浅出地向台商朋友介绍大陆的法律制度,获得良好回响.

“用良善的心做着两岸交流的事”

“用良善的心做事”,似乎是林则奘博士的一句口头禅.这旬朴实而简单的话语,早已根植进林则奘的心底.这也是他为什么在台湾退休以后仍然出来继续做事的“法律理由”.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化,只因长时间的缺乏交流,有了生疏,但只要用“良善的心”加以沟通,兄弟怎能断手足之情

在与林则奘博士的交流中,记者能够感觉得到,他深爱着那片生他养他的“台北的后花园”――宜兰县,那里有他的童年、有他的快乐,更有一直以来影响着他、鞭策着他的宜兰人的质朴、淳厚,他坚信,今后无论行走到哪里,这种质朴与淳厚都将伴随着他、激励着他,直至永远.后来,他在基隆创办了扬尘综合法律事务所,开启了人生的事业旅程.在这里,他的事业、他的成功在这座山与海对话的港湾城市,再次受到了一种海洋文化的洗礼与熏陶.他对第二故乡这样描述:是基隆宏大的美给了他一个宏伟的胸襟.如今.他有了第三故乡――北京.他得到了大陆法学界前辈、有关部委领导,还有太多的师兄弟姐妹等的很多帮助和支持,他说他感恩的心又一次得到升华,由此,他和他的同仁在这里创办了“北京和和美盛(两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和美盛”取自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关于“和和美美”的社会理想,他要通过投资咨询、法律怎么写作等,为两岸双向投资提供法律保障等

而等等这些,皆是因为炎黄子孙身体里流淌的血都是中华民族的血,炎黄子孙身上那种淳朴、无私、勇敢、向上的品质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而他林则奘则永远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中的一员.

用良善的心面对世间一切,就是要让大家人人都要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大到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小到对朋友、兄弟姐妹.

林则奘在《成功赴台投资》一书中的前言部分,写了他在大陆的感受.他说,在大陆学习期间,我们深刻感受到大陆政策对台湾学子的照顾,而社会各界对台湾学子更是呵护备至,这些都让我们心存感激:秉持这份感恩的心.一直期待能够有所回馈等林则奘没有失言,他坚持用良善的心去实现“有所回馈”――


去年4月,就在两岸开启新局面、越来越多的大陆观光客赴台旅游之际,在台北市信义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起重机吊臂砸伤人的意外事件.如何处理好大陆游客在台惨遭飞来横祸这一案件,一时成了当时媒体和两岸同胞十分关注的事情.尽管当时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都十分重视此案,但毕竟首次遇到.以及存在诸多法律上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林则奘和他的扬尘法律综合事务所同仁们,没说二话.主动找到有人被砸伤的广东旅游团负责人.表示愿意免费为受伤游客及其家属提供法律怎么写作.在他们的鼎力帮助和支持下,最终这起意外事件获得了圆满解决.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林则奘心里非常清楚,两岸在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在具体工作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现象.正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现象,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更得以法律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更得讲“良善的心”.

林则奘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在台湾有这么一个协会.由少部分在大陆投资失败的台商组成.由于在大陆投资失败,造成了他们在思维习惯上出现了偏移,甚至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将法律问题政治化.而且.在这部分人在台湾一定的圈子里面还深有影响.他们的影响就来自他们自己所谓的“失败乃成功之母”.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却没有人能够辩驳.而事实上,他们只是自己单方面的“理由”.

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法律问题.法律是讲究双向的,没有反驳的声音,一边发声就是错误逻辑,真理只有越辩越明.这些人谈的都是结果,法律在里面没有作用.因此可以说,他们这个协会只是单方面的,存在错误观点,负面影响很大.对此,只需要解析案例,用法律的形式做些研究,就可以拨云见日了.一段时间,林则奘博士就做了深入研究.后来发现里面有很多案件全是人脉关系所致,不是正常的依法经商活动.这里面也存在误区,台商朋友误以为在大陆“法律以外的因素”才是决定诉讼胜败的关键,所以他们会用较多精力经营“人脉”,而不是用心在法律方面做些研究与准备,这等于放弃了法律上的保障.这样一来,最终导致失败就是必然的事情了.林则奘博士说.解决问题的基础还是法律,只依靠人不依靠法律是不行的,其实大陆在法律方面早已规范起来了.

真正造福两岸同胞福祉,仅仅靠政府或者一部分人,那力量太单薄了,得需要各行各业各界精英齐上阵,“用良善的心做事”.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林则奘博士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希望和呼吁.林则奘说,就拿法律界而言.据他所知,目前在做两岸法律怎么写作方面的单位和资深人士仅他们一家公司,去年拿到大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37名台湾人,也仅他在做着这方面的事业.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两岸同胞密切往来、扩大合作、共同发展已成为时代大趋势,因此,两岸民间的专业流也应该随之水涨船高.但从现在的现象来看,专业流与大环境还相当不匹配,交流过程还没达到足够专业的水准.林则奘博士这样认为,台胞透过沟通交流学习大陆法律文化,转换成台湾熟悉的东西,这项工作总要有人来做,总要有桥梁来搭起民间交流,现在只是在做的人太少了.台湾业务很好的律师通常不来,因为放弃台湾来大陆,意味着经济损失.另外大陆也有一些限制,业务量不会很高:而那些业务一般的律师即使到大陆,机会也不大.

几个人的力量毕竟太小,大家团结起来,特别是那些在各领域有成绩的专业人士团结起来一起参与推动,这样才能把专业的水平和影响力做出来.专业水平和影响力有了,无论是陆资还是台资都必将受益.比方,在大陆,就可组成一个什么法律专业的联谊会,给大家创造一个交流的空间和平台:另再多找一些两岸“信使”,多了解两岸的诉讼差异,引导更多的年轻人来参与,来扩大力量,这对两岸专业化交流是非常有益的.而且对于年轻人来说,无论哪边都会有机会,用大陆的习惯、术语介绍台湾,这样交流桥梁会越来越宽.对台湾而言,要保障陆资入台的投资可持续,不要让大陆资金受伤,否则台湾发展就不可持续.

最后,林则奘博士还真诚呼吁,希望能有更多更优秀的中华儿女、各行各业的专家等业内人士加入到两岸交流活动中来,成为两岸经贸交流活动中的守护者和保障者.现今,两岸需要建立的是和谐,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用良善的心去做交流,那么一切都可以谈,他说他写这本《成功赴台投资》就是率先做个榜样,以求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