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与市场经济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46 浏览:14541

[摘 要] 民法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仍处基本法地位.我国正在实现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首要的是冲破旧体制下的法律观,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观,其中重要的是树立与增强民法观念.

[关 键 词 ] 《民法通则》 民法观念 市场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后,仍需宏观调控,其中,法律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经济法律规范是市场经济重要的行为规范,当务之急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配套完善的法律.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包含了许多质的规定,其重要内涵是市场主体为自由、平等、开放、竞争的主体.市场经济是主体多元化的经济,这些主体可以是公有的,也可以是私有或混合所有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都能自由地进入和退出市场.市场经济急需经济法,并不是以牺牲民法原本就是基本法的地位搞法制建设,由于民法的性质,特别是对市场主体之规定,决定它在市场经济中仍处于基本法的地位.下面仅从三方面说明:

一、民法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仍处于基本法地位

法律体系是法律的内部结构,即指一国现行法,无论其外部表现形式多么零乱,都是分成不同部门而又相互联系的一个统一的系统或整体,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对象,把法律划分为若干部门.如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各个法律部门有各自的特点,又互相配合,互相照应,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因素是部门和规范,其横向结构是分为不同的部门、制度.其纵向结构是规范制度、子部门、部门、部门群,实质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层次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由于社会化的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所决定,包含着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另一方面由于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制约,又呈现出固有的特殊性,其表现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紧密结合,并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这种特殊性反映在法律体系,特别是法律层次划分上.保护人民的财产权、人身权始终是法律的首要任务,而财产权、人身权制度都是由民法规定的.

二、民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我国在经济生活中由于长期采取行政命令与权力至上的方法调整经济,民法对经济生活的作用被忽视,影响了民法作为基本法的地位.市场经济,很多人认为只需要经济法,民法只是管公民的生老病死之事,法律价值不高,当我们深入研究民法时,从《民法通则》的内容看,尽管其条文较之各国民法要简单得多,但在市场经济法不完备的情况下,民法的作用不容忽视.《民法通则》基本上概括了市场经济主体进行经济活动最基本的一般行为准则,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市场经济是一种横向经济,它要求经济活动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均等,竞争的条件均等,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均等,在法律面前平等,这种要求反映在民法上,就是对市场经济主体的规定.民法已限定主体范围:公民、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企业法人、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法人、联营法人、法人合伙等,主体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市场经济主体必须作为独立的自主的主体进入市场,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进入市场的主体的独立程度,这就要求有主体制度确认和保障.民法给主体提供了这种依据.例如,《民法通则》设立了法人制度,对法人的成立、合并、分立、终止等事项作为较为系统的规定.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

2.进入市场经济的主体.基于自愿发生等价有偿的经济活动,即在商品交换,交换主体意志始终是充分体现主体自身的自愿性、能动性.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平等、自愿、等价有偿,适用于主体的最基本的法律准则.

3.主体必须具有依法从事经济活动广泛行为的自由.民法适应这一要求.通过大量的任意性规范允许和鼓励主体基于自身利益进行广泛的生产经营决策和市场选择.

总之,市场经济主体对权利义务的要求表现在对民法的肯定上,民法的核心内容是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满足了主体的自身要求.

三、增强民法观念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是认识、确立、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也是树立、增强民法观念的过程.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民法观念的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的逐渐明确,我国的民法观念也得以初步确立.这方面突出地体现在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规定上.改革开放以来,对国有企业民事主体地位的认识有个过程.国有企业是否是民事主体,改革之初有过激烈的争论.

2.毋庸讳言,在我国从总体上看民法观念仍然薄弱.历史上形成的“重刑轻民”现象和在改革中出现的“重经轻民”倾向仍然存在.“重刑轻民”和“重经轻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我国是有长期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在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极不发达,民法观念极为薄弱.虽然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在其末期参照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观念及法律制度变法修律,但终告失败.以后的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也都没有改变封建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封建传统对我国现实生活的影响,造成民法观念不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2)对法律的继承性、共通性认识不足.新中国的法律是在摧毁旧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创立的.在彻底废除旧法体系的基础上创立新法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一过程完全割裂了我国法律与一切私有制法律的联系,使在人类社会商品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法观念未能延续下来.(3)“民法”一词在字义上往往被误解为“公民法”或“保护公民权利法”.有些人从这一角度理解、解释民法,致使许多人只知有经济法,不知有民法.

观念的变革是制度变革的先导.社会主义市场观念的形成,导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反映这一变革的民法观念的树立,带来民事立法的发展.改变民法意识淡薄的状况,增强民法观念,是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的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