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071 浏览:83421

摘 要: 专题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从紧扣教学大纲重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注重学生信息反馈入手探索“模块设计、专题讲授”的专题教学模式,提高该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缓解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现实矛盾.

关 键 词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专题式教学 教学研究

2005年初出台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实施方案,对原有的“两课”课程设置方案进行了调整,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根据新的课程设置方案,高校本科层次“思政课”必修科目压缩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专科层次压缩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必修课.新的课程设置方案优化了课程体系,单一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增多,并且其内容的复合程度增强,这就使单一课程的教学难度增加,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武汉传媒学院公共课部的思政教研室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目前,公共课部已完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专题教学改革的前期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并逐步在全校推广实施《基础》专题教学.

一、专题式教学提出的背景

虽然国家统编教材内容完整丰富,但全国高校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难以兼顾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大学生的学习,尤其对“三本”学生而言,教材理论性较强,可读性较差,涵盖内容较多,教材之间内容重复,条条框框明显,可谓“骨多肉少”.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在《意见》中提出的“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1],结合武汉传媒学院的学生实际、师资实际和学校实际,为增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说服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缓解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基础弱、师资缺口大和理论课时少、教材内容多的现实矛盾,原思政课部从2011年开始,就酝酿拿出一门课程进行专题式教学改革.经认真讨论和精心准备,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作为试点,进行“模块设计、专题讲授”的改革尝试.

二、专题式教学的基本思路

专题教学法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这种教学方法是指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摒弃按章节照本宣科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把某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专题,然后由对某专题学有专长或者深厚学科背景的教师备课和授课,若干教师共同完成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遵循“精讲、深思”或是“少讲、多学”的理念.实质是变“顺着教师思路教学”为“顺着或高于学生思路导学”.武汉传媒学院公共课部进行专题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

1.通过专题教学重构教材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把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与思想性、现实性和针对性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即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根据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重组教学内容.

2.把专题教学与学生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学期初,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经过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为学生列出一系列的研究课题,请学生课外多方准备,独立或自组小组共同完成.例如,就一个专题,首先要安排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其次,围绕专题分析材料;第三是拿出研究的结果;第四,与同学交流;最后,完成专题作业.不同的专题,会有不同的研究过程,但从“研究”到“交流”再到“成果”(还可以有成果评价)应当是一个基本的流程.

供同学进行课题研究的参考选题如下:(1)大学阶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与作用研究;(2)新闻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及其培养研究;(3)当前我国公民道德状况分析;(4)当前我国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析;(5)当前我国大学生恋爱观、婚姻观评析;(6)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及培养途径研究;(7)当前我校校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分析及对该课教育教学建议.

3.把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基础》课的实践性非常强,其教学目的不是要把道德知识传授给学生,甚至不是培养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能力,而是培养学生感受道德的意识和实践道德的能力.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实践中思考、体验、认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2],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生活本位,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三、专题式教学实施的途径

1.研究教学大纲,确定教学专题.

在落实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研究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确定专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公共课部采用板块优化组合的原则,把《基础》教材内容分为大学适应篇、思想修养篇、道德修养篇和法律基础篇四大板块,将内容具体明确提炼出14个专题,根据三位教师的相应专业背景分别安排讲授.

《基础》14个专题目录如下:(1)2013,我们相约在华传――《基础》课程简介;(2)致青春:展望大学生活――新起点上自成才计划;(3)心灵的朝圣――追寻理想的踪迹,铸就中国梦;(4)我的中国心――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5)意义的追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6)做自己的主人:心灵的修为与成长――大学生生命观与心理健康;(7)道可道,非常道:失落的文明――传统美德的研究与探寻;(8)追寻美德――传统之上的现代性道德构建;(9)社会人定律――公共生活与虚拟社会;(10)之道与之术――职业与婚姻家庭生活法则;(11)社会主义法:人民的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解与运用;(12)正义之门――崇尚法治精神与法律权威;(13)门内的自由――了解常用实体法律法规之一;(14)门内的自由――了解常用实体法律法规之二. 2.针对教学专题,分工协作备课评课.


九月份学生军训期间,授课教师根据自己所讲的专题,收集资料,深入研究,然后开展集体备课说课活动,是一个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教学内容不仅要符合教学专题的主旨,而且要突出重点.同时,要选择与各教学主题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分工及拟定的专题与原教材章节大致对应情况如下表:

3.注重学生信息反馈,发现不足及时弥补.

专题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度、参与度、接受度为标准,衡量授课效果.在授课环节中及时发现主题确定是否恰当,内容结构是否合理,授课方式是否合适,等等.通过课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声,对学生的课后反馈进行仔细研究,不合适的地方及时加以改进、完善.同时,每周四定期组织教师交流经验、说课等教研活动,互相取长补短.

四、改革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

1.改革前的授课是每学期一个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从头讲到尾,课堂上基本上是采取“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是教师必须全面、系统、透彻地讲解教材每一部分内容,但实际上可能是教师对于自己爱讲和能讲的部分就加时加量地讲,自己不擅长的部分就一带而过.或者是教师在每一章节都平均花力气,力求面面俱到,结果疲于奔命.既没有时间收集资料,深入钻研备好课,又没有精力搞科研.改革后首先由几位教师共同完成这一课程的教学任务,改变一个教师从头至尾讲到底的形式;其次不按章节授课,而是“既依据教材又脱离教材”,对该课程的知识体系重新梳理,找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再归纳整理为各个教学专题,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专题授课.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自己负责的专题深入钻研,精心准备,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的专业优势,更有利于实现强强联合,发挥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势,进而强化教学效果.例如,梅书记有法学专业知识背景,让他讲授实体法就能游刃有余,学生反响很好;邓老师思政专业毕业,还进修过心理学,给学生讲授恋爱婚姻、道德就能驾轻就熟,深受学生欢迎;李老师酷爱历史,讲授理想、爱国就能引经据典,深入浅出.

2.改革前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国家统编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可读性较差,涵盖内容较多,教材之间内容重复,与初中、高中等政治课教材也似曾相识,再加上教师“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就认为老师按部就班的章节授课方式是照本宣科式的说教,从而成为学生以“混”为手段度过的课程,一切为了“过”,为了拿到学分,于是思政课堂上出现“人在心不在”、“睡到一大片”、“背英语单词、做数学作业”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实施专题教学改革后,不再是“一本教材一张嘴,从头开始讲到尾”,专题教学可使学生领略到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历层次和学术背景的教师丰富多彩的教学风格,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从而避免出现审美疲劳,参与教学活动会更加积极主动.采用专题教学还能使课堂讲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不简单重复教材,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参考书及主动思考问题上,与教材形成一种既统一又区别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针对性.

3.实施改革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较大,学生平时到课差,但期末考试成绩好照样也能过关.改革后更注重过程,对学生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平时考勤和课堂表现占20分、《思政课实践报告书》作业的完成占30分、期末考试只占50分.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基础》课“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功能.

当然,“万事开头难”.实施专题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充满挑战的新生事物,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教师面对,如专题设计是否科学,专题间的逻辑承接是否严谨,多人轮流授课模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辅导体系,易造成上个专题遗留的问题在下一个专题中无法得到解决.另外,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学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才能克服,如大班上课二、三百人,师生之间互动和交流就很难完成.

总之,实施《基础》课专题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缓解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贴近学生的思想,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基础》课成为大学生愿意上、乐于学、敢发言、善讨论的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