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普法的浙江考题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046 浏览:131145

2011年6月13日,浙江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总结我省25年来,尤其是“五五”普法以来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浙江实际,明确了主要任务,突出了重点对象,强化了“实效”意识,既符合全国规划的要求,又体现了普法教育的“浙江特色”.

从2011年至2015年,我省要在全体公民中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任务更为凸显;作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决策,强调法律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十二五”规划已经全面实施,迫切需要法治的引导、规范和保障,这些都对普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课题.

重在培育法治精神

培育法治精神,强化法治实践,历来是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省委副书记、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夏宝龙在全省“六五”普法动员电视会议上强调,“六五”普法必须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这是法制宣传教育的核心.普法既要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宣传,更要注重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干部群众的头脑之中,体现于千部群众的日常行为之中.

省司法厅副厅长、省普法办主任林丹军介绍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任务更为凸显.在一些地方和领域,法律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树立法治精神,导致有的人对法律缺乏敬畏,有法不依、违法办事,甚至知法犯法、执法犯法.因此,“六五”普法要把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努力向社会传播信仰和崇尚法律的理念,使公民形成学法用法和懂法守法的习惯,使全社会都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在着重培养法治精神原则的指导下,《规划》对“六五”普法期间我省将开展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主要有8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突出宣传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二是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三是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法律法规;四是深入学习宣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五是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六是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七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八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实践.

在贯彻全国规划精神和总结我省“五五”普法成效的基础上,《规划》还做出了一些新的部署:首次提出“以社会管理法治化促进社会管理科学化”,提出要“健全法律顾问体系,大力推进政府、乡村、社区、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引导公民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等等.

领导干部依然是普法重点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在《有度》中的一句名言.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官”,从“人治”走向法治,需要一支法律素质较高的领导干部队伍.领导干部作为各项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决策者,是国家历次普法规划的重点普法对象.他们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主管的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能否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近年来,我国虽已逐步建立起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任前考法、年终考核、重大决策前法律咨询等一系列制度,但这些制度都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缺乏强制性和约束力,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法“走过场”,考核不严肃等问题.一些领导干部、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法律学习与法治实践脱节,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这个情况,《规划》强调要突出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法用法制度,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林丹军介绍说,根据全国规划提出的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年度评估考核等的要求,我省明确“在行政执法部门逐步推行领导干部的述职述廉述法”,同时提出“健全完善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并逐步扩大到非人大常委会任命的领导干部”.

此外,对于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提出要将法制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大纲,列入浙江省地方课程教材,确保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课程、教材和师资“四落实”.针对我省是外来务工人员输入大省的现况,《规划》对外来务工人员等的法制宣传教育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并把首次列为重点对象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本地区普法工作中,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着力提高其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普法也要赶潮流

普法20余年,从黑板报到视频音频资料、从小喇叭到电视会议,所用工具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而更新换代,每一次升级都带来普法效果的飞跃.如何不断创新普法的工作方式方法,一直是困扰普法工作者的一大难题.

林丹军指出,“六五”普法要多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以法释惑,多用生动具体的案例议案讲法,多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普及法律知识,多通过法律怎么写作为群众排忧解难,使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特别是要适应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新趋势,更加注重运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展普法教育,努力增强普法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面对新形势,浙江普法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摆、讲、赛、考”等单向灌输的宣传方式,而主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新颖、有效的普法形式.3月30日,“浙江普法”微博顺势而起,款款步入公众的视野.它的开通是浙江省司法厅、浙江省普法办利用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加强工作指导和舆论宣传的创新举措.

“普法也要赶潮流,新兴网络工具的创新是普法创新的一部分.我们要将网络传媒很好的利用起来.”林丹军介绍说,“微博”作为新兴事物被越来越多的人作为一种言论工具.“六五”普法也要紧跟形势,在原有的传统手段的基础上,发展现代传媒,推行网络手段,发展网络群、微博群.

目前,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已有“浙江普法”、“海宁司法”、“德清普法”、“拱墅普法”、“青田普法”、“仙居普法”、“乐清普法”等微博100多个.其中海宁市司法局率先探索启用“微博公文”,首开全国先河,被业内专家誉为“20时代的电子政务”.微博的开创,顺应了普法宣传教育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要求,提升了社会各界对普法工作的关注度,延伸普法领域的新阵地.

法贵在行,学以致用

“法贵在行”,法制宣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法律参与社会实践.法治实践是最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也是检验法制宣传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只有坚持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通过普法教育推动法治实践,以法治实践检验普法教育效果,才能真正把学法与用法有机统一起来,使广大干部群众在生动的法治实践中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林丹军介绍说,“六五”普法期间,要继续积极探索推进地方、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的实践形式,以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为重点,进一步开展“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以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继续深化“法治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以提高怎么写作质量和水平为目标,广泛开展“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规划》提出了要“学习和宣传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法规,促进公权力规范运行”,并增加了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的内容.还提出了要“积极搭建法治文化创建平台,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特别是各类文化团体参与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依托重大文化惠民1:程和城乡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建设,以中心镇、社区、村公共文化设施为重点,逐步完善基层法制文化公共设施,建立法治文化教育基地”.

《规划》还结合我省创建“法治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的实践,提出“积极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向新的领域延伸发展”,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