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视角下高职生法制教育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56 浏览:18489

摘 要:在高职院校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对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

识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本文将探讨在该课课堂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对高职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职生;法制教育;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5-0000-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需要的职业型、技能型人才.加强对高职生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是全面提高高职学生内在素质、增强其综合能力的需要,有利于高职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的一门课程.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普及教育主要是通过“基础”课这门课程实现

的,课堂教学是法制教育最有效的途径,通过教学,可以让高职生学习和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依法办事、同违法的行为和

现象作斗争的思想意识.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基础”课法制教育存在着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使得教学实效性不强,严重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因此,探讨在“基础

”课课堂教学中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从而

提高对高职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在高职“基础”课中法制教育课堂教学方法作一些探讨.

一、利用讲授法,让学生全面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教育的方法.讲授法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凭借其深厚的法律理论功底,渊博的知识和生

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可能多的把法律知识和精神通过课堂讲授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比较容易对法律知识的系统性、内在逻辑性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把握和理解

,学生对法律概念、条文,法律原则等知识也能更容易掌握.此外,讲授法不受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对其他条件要求也不高, 如教师的数量、成熟的司

法判例制度、法律实践场所等.在具体实践中,讲授法还可以与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教师在课件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

,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二、利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律教学实践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在学生学习了基础理论的前提下,选择典型案例,以案引法,由案学法,进而由法设案,以法

论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活学活用法律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自主性、启发性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案

例教学要注意的问题是:

(一)选择恰当的案例.一是案例的选择要有真实性和新颖性.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社会现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新颖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二是案例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应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工作的实际,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讨

论,加深高职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法制教育.如通过举西安大学生药家鑫撞人后刺死伤者案, 来反思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和法律责任的缺失所

造成的严重后果. 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同样作为在校大学生,能给学生更多地思考和警示.

(二)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分析处理意见,让学生充

分交流和表达.如针对“药家鑫事件”中几个争议的焦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是药家鑫开车撞上张某导致其轻伤后,下车向受害人连刺数刀致死的行为构成什么罪?二是药家鑫

10月20日深夜杀人逃逸以后,并没有在案发当天去机关自首,而是在10月23日在其父母陪同下到机关投案,是否还可以认定为自首?三是药家鑫的行为是否属于杀人

?通过案件焦点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犯罪、犯罪的构成、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自首、刑罚与量刑等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

(三)教师要依照法律做出归纳和总结.针对一些容易混淆、出错的法律问题,要进一步的分析启发,以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教师要进一步揭示案例所折射的

道德因素、社会因素,更好地把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要通过“药家鑫事件”来反思,一个学业优秀的大学生会变成残

暴的杀人凶手的悲剧在于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法律的敬畏,从而加强高职生正确对待生命的态度、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以及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

三、利用体验式教学法,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知的统一

体验式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通过学生亲自体验获得知识和探索

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实际上是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角色体验的形式获得相应的经验和体验,逐步形成法律思维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面对实际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并作出正确的选择,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下面笔者以《依法保

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例谈谈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

(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创设真实有效的教育情景.在设计情景时,需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生活,把道德教育与法制

教育相结合,不能为活动而活动,避免课堂形式活泼而内容偏离教育主题.在《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到超市购物”的情境,通过三位学生到超市购物

,遭遇到强制购物以及购写到伪劣产品,与售货员发生争执,进而选择不同的维权途径为内容,以小品表演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体验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调控.学生在参与体验活动中会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时需要教师把握时间,掌握进度,适时控制学生的参与度.此外,教师要适

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及分小组讨论,加深对法律理论知识的理解.在《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教学中,通过对售货员言行的评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消费者的权利”

的内容,如售货员强制顾客购写商品,损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售货员在强制要求顾客购写商品的同时,发生了争执行为,造成了对顾客的人身伤害,损害了消

费者的安全权等等,使学生对“消费者的权利”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当教学流程到了“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该如何解决”时,先让学生评议刚才的表演中三位学

生顾客在遭遇到侵权事件后是如何解决争议的,此时互动性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和谐融洽,在这种热烈交流的良好气氛中, 教师再归纳总结消费者维权的解决途径,进一步加

强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评议活动过程,及时做好总结.教师要针对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要做出积极的评价,并要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角色的行为所涉及的法律与道德内容,

让学生能区别情与法、法律思维方式与道德思维方式的差异.如通过“到超市购物”中三个学生不同性格的对比,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维权途径,使学生理解了“怎样正确运用消费


者的权利” 这一实际问题,作为消费者,不仅要有维权意识,更应有道德意识,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此外,教

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检测如你是超市经理,该如何解决与顾客的纠纷问题”,学生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在同学的发言中,可以体现出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对

社会生活更加美好的追求,逐步形成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理念,进而为维护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采用研讨式教学法,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研讨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难点、疑点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

用知识和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获取法律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法律素养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于研讨式教

学法的各环节做了如下设计:

(一)精心选择问题.设计的问题既要考虑到学生关心、感兴趣的法律问题,又要考虑高职生理解认识问题的实际能力,问题大小要合理,难度要适当, 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

研讨.如针对大学生就业如何维权的问题,通过研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劳动合同而引起的法律纠纷的问题,提高高职生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对学生顺利走上工

作岗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讨论前的准备.教师把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后,向学生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如劳动关系如何确立、试用期的规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如何防止就业陷阱等问题

,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形式对问题集体研究攻关.学生在这一阶段要做的工作包括熟悉案件事实、复习教师讲授过的相关知识点、查找相关资料及法律法规等,并在此基础上形

成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观点和结论.如针对就业劳动合同大学生常碰到的法律问题如就业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试用期和实习期问题、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学生可以通过到图书

馆、网上查找有关职业活动中的法律如《劳动法》、《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条文,阅读有关的大学生就业维权的法律著作和论文,在此基础上做好发言的准

备.

(三)分组讨论.教师可将本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8— 10人,各组选出组长1名,副组长1名,记录员1名.各小组讨论由组长或副组长主持,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各位

组员在各自准备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记录员要将各组员的观点进行如实记录.小组内就不同观点进行充分讨论,最后由另一名小组负责人书写小组意见综述.

(四)全班讨论.在教师的主持下,首先由各小组推举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观点;接着是自由辩论阶段,全班同学都可以在这一阶段自由发言,这是课堂讨论的核心环节,教

师应当总结出各方争议的焦点,引导辩论内容和方式,在课堂中形成激辩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法律性的问题,学生易于混淆或不能理解,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作出解释,如就业协议与合同的区别的问题,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的过程中正确的讨论.

(五)及时点评、总结.各小组发表完观点后,先由学生自由点评,以锻炼学生的理论判断能力,然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教师要根据本课程的要求,紧扣书本内容的重点和

难点内容,以及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情况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在讨论中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厘清思路,用法律和事实说话,从而集

性认识.对讲得好的观点,给以充分的肯定,对存在的不足给以纠正,提高研讨式教学的整体质量.

以上提出了在高职“基础”课中法制教育课堂中的几种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切勿将某种教学方法格式化、固定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可

以在同一堂课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有效地提高在“基础”课教学中对高职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