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探析

更新时间:2023-1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286 浏览:123459

摘 要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思政系列课中有其特殊性,讲授的内容通俗、讲授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是道德践履和行为训练,本文主张以学生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的弊端,目标落实到了学生的行为和实际运用.

关 键 词《基础》课 学生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思政系列课无疑是主渠道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则是主渠道的基础,这门课的开篇就阐述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网上有人这么评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台上老师津津有味,其实内容空洞乏味.”,这句评语有三层含义:一 老师有问题,他们把《基础》课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讲的枯燥无味?既然这么枯燥,老师怎么会“津津有味”呢?除非这名老师有人格缺陷,显然不是老师的问题;二 学生有问题?也不对,因为能考上大学,大部分的学生都有相当水平的知性和理性. 三 正如《矛盾论》所说“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那么是什么问题呢?我认为绝对是教学方法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最重要方式就是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方法的探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永恒的话题!在教与学这个矛盾统一体中,连接教与学、老师与学生的,除了内容就只有教学方法了,《基础》课的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急需、非常紧迫、非常现实,只有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大学生们所接受,所内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全面提高素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自高校正式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来,任课教师普遍采用提问法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激励师生互动,优化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础》课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法.但是每个课程班较大,一般都在3个行政班以上,逃课、迟到、早退、吃喝、睡觉、玩手机、说话、看无关书籍、不交作业等等乱象依然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参与的人数偏少,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在《基础》课的教学中有些教师采用了学生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师生进行评述,这就彻底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在更大的范围上鼓励了学生的参与,激起了学生的热情.

一、《基础》课在思政课中的特点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的弊端

这门课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基础性.目前高校思政系列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4门必修课,以及“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门选修课.在所有课程里《基础》课无疑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理论的逻辑基础上,遵循思维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从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开始,自然进入到第一章理想、信念,再到第二章爱国传统、民族精神,第三章人生真谛、人生价值,第四章道德修养、道德品质,第五章社会公德,社会秩序,第六章职业精神,家庭美德,第七章法律意识、法制精神,第八章法律制度,遵守法律,这九章在逻辑上层层递进.整个体系由社会最常见的两大部分道德和法律构成,遵循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的线索运行,教材的体系即主观辩证法严格按照社会运行的客观事实---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的客观辩证法运行.第二,基础意味着开端,《基础》课发挥着政治引导的功能,既是人生的引路者,又是价值的诠释者.正如《基础》的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一样,《基础》是大学生踏入大学校园接受的第一课,作为人生新阶段的开创,具有人生引领和价值奠基作用.九章的内容层层递进,渗透了社会最基本的价值整合功能、道德规范功能、法律意识功能.第三,这门课的内容浅显易懂,语言通俗,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人说《基础》课在考研政治中,“分值比较重、最简单、白送分”复习该部分的方法则是“打好马哲、毛和中特、近代史的基础,不需死记硬背”.可见这门课的基础性.

这门课第二个特点是实践性.不管是道德部分还是法律部分,实践或者实际的运用要大于理论教学目标,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绪论中“适应大学生活”的部分,不是纯理论的论证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第一章的理想信念,不是给大学生一个想法,而是指导他们主动树立人生的理想信念;第二章的爱国也不再是一种感的流露,而要求具有大学生高度的理性认识;为此,第三章深入分析了价值---人生的奥秘指导我们全部的思想和行动;第四章升华到道德层面,价值和理性都体现在道德这个内在的衡器上;第五、六章阐述人类的三大社会生活,公共生活秩序,职业操守和规范,婚姻家庭爱情观,从道德自然过渡到法律.第七、八章主要讲社会生活规范的法律部分,也是道德法律化的部分,同时法律也必须有道德的支撑,讲到了法律意识、精神、法治观念,实体法律制度,程序法律制度等等.全部章节都是生活中最普遍、最需要学习和遵守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规范.我们由此树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他们爱祖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学校,爱院系,爱班级,爱同学的实际行动比掌握高深的理论更重要.

那么这两个特点又强化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当代国际著名批判教育家保罗费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指出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违反了教育学的规律,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教师永远是主体.教师教;教师无所不知;教师思考;教师讲;教师订纪律;教师作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与学生;教师作出行动;教师选择学习内容;教师把自己作为学生自由的对立而建立起来的专业权威与知识权威混为一谈.在那种弊端中,学生只能是客体,学生被教;学生一无所知;学生被思考;学生听;学生遵守纪律;学生惟命是从;学生幻想通过教师的行动而行动;学生适应学习内容. 在互联网等为载体的新媒体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显然这种教学是落后的,《基础》这门课的两个特点凸显了这种教学弊端的可笑、荒唐,在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基础》知识普及化、大众化的今天,你如何阻止学生不思考、不获取你没有的知识呢?在每隔24小时,知识更新一遍的时代里,你怎么能说你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呢?在日益进步的社会中,你怎么能轻易地代替别人做出选择呢?你刚举了一个发奋读书取得成就的例子,学生就会反问你王宝强是如何成功的?你列举了一个精忠报国的英雄,学生就能举出90后大学生的爱国事迹;你说雷锋的时候,不得不分析新时代的榜样郭明义;你告诉大学生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时,不得不解释社会诸多的不文明现象;你倡导诚信的道德规范时不能忘了还有见利忘义之徒的一时得意;你弘扬真挚的爱情、公平正义的观念时,必须要面对少数薄情寡义、肮脏腐败的社会蛀虫.

所以,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具体到《基础》课,更需要彻底改变教学方法,承认并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因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出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

二、学生讲述为主教学方法的优势

一是继承以往提问、讨论的优点,不同于只把某些教学点布置给学生的做法,干脆把大块的讲授内容如章节,甚至整学期的内容都进行布置.二是布置任务的对象不是给个人,而是整个课程班、每个行政班、以宿舍为单位的学习小组.三是负责人不是整个课程班的科代表,而是每个班的学业负责人(学习委员)和全体班干部,充分利用原有成熟的组织结构.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适合了《基础》课的特点,这门课不仅仅是一门知识传授的课,更是道德践履和行为训练课,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知识传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方法,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行为的落实.

这门课从绪论到第八章共九章的内容,知识方面大部分都是浅显易懂学生烂熟的东西,问题在于他们知道但又明知故犯,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认真准备,课堂讲述,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促进了他们结合理论对于自己个人、群体行为的理解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参与评述的方式对于理论进行深入阐发,即达到了知识的深度,又兼顾了学生对于行为的探索,增加了课堂的时效性和理论的魅力.

学习任务布置的对象细化到行政班、宿舍直达个人,比如适应人生新阶段这一节布置给某个班,课上某个班再布置给某个宿舍的六个人,这六个人下节课都得上台讲述.督导的主体除了教师个人,也利用了原有成熟的组织,比如班级、其他宿舍学生、同宿舍的同学等,布置给某个人的任务检测设他没有完成,不光教师的记录上有,同学们的舆论他就受不了,因为他不完成同宿舍的学生或者其他人就得替他完成.如果不是原有的小组,被评价的焦虑就会减轻,他就不会有强烈的使命意识.

三、学生讲述为主教学方法的设计

1.课堂组织设计.

根据学期的总课时量和每一次课的学时数制定一学期学生课堂讲述和师生点评计划,一次课可有三组同学上台讲述,两组讲,一组评,至少每个行政班一组.每学期的第一次课一定明确课程的分工和考核方式,每次课再留下10-20分钟时间,做好下次课讲述安排.

根据《基础》课的性质,课程开头必须有一组进行新闻述评,这一组同学有4-6名,每人2-4分钟不等,总的时间大约10-20分钟,最后教师点评,要求做到高屋建瓴、画龙点睛,从新闻述评的热点问题自然引出教学内容讲述.

第二组进行教学内容讲述,要求联系实际,做成ppt,结合理论分析进行讲授.人员也是4-6人,每人讲一个小节或者条目,每人时间要求在5分钟左右,第三组在期间进行述评,充分表露学生中的不同观点.教师概括所有观点,充分肯定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同时,析错纠偏,潜移默化中弘扬主流价值观.

几乎在每次课上学生们都能热烈讨论,对于有争议的观点或做法群情激昂,大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势,烘托了课堂的氛围,创造了自我教育、正确指导的契机.在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上,增强了课堂时效.

2.与实践结合环节的设计.

课堂讲述教学方法的运用加上实践作业的设计,推动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因为学生讲述促使他思考了理论的实践方法,加上教师的因势利导,提高了他(她)的实践热情,结合原有的组织,评价的焦虑,发挥了学生主体性的作用,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各种集体的或者个人的作业.

在每一章都有学生讲述课堂教学方法带来的学生对于实践作业的设计,绪论中他们会设计出适应大学生活的各种方式方法,整体构想和具体操作实现美好的大学生活,如认识朋友方面,有学生就给自己规定每天认识一个异性同学等等;第一章学完之后,他们把远大的理想新年注入在大学的学业规划中,每一个人交给本班的学业信息员电子版、纸质版各一份,本班整理排序后,打包交给我.

第二章结合当年的热点问题,以班级划分的小组为单位进行游园、祖国河山调查报告、志愿怎么写作等形式进行活动,作业成绩我只数照片上的参与人即可.第三章 让每一个人都表述一件快乐的事分析价值实现与幸福的关系.有学生分析了郭明义“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价值追求.第四章 锤炼道德品质 实践形式是一分钟演讲比赛,分享道德践履的形式.第五章 结合热点每月11日的排队日,体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第六章 收集择业创业的视频,布置人生规划的小文章.第七章 完成中国法制状况的调查,要求具体到该生所在的区县,只分析七大部门法之一.第八章 自行组织参观大兴区人民法院,列席参加一场公开庭审. 此外,课堂的讲述也客观上鼓励了学生积极参加到格式实践活动中去,如 中国热点事件上海世、北京奥运会、丰台园等志愿怎么写作、“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红色1+1活动、周边社区活动、雷锋日义务劳动、养老院慰问、植树节植树、计算机等技术支援、中关村软件园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宣传部、思政中心等组织的演讲比赛、模拟法庭、暑期的社会调查,近年思政中心拓展的参与“中国好人网 志愿万里行”等活动.全面提高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大学校园、宿舍、教室、班级等场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素质,加强了团队意识,树立了法律意识、精神、观念,形成了一定的法律思维,法律实践素质.

四、学生讲述为主教学方法的分类

根据课堂运用中参与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类:班级讲述、宿舍讲述.

(1)班级讲述.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当代大学生平等、自愿的愿望,完全摒弃教师传统的中心意识,教师要精心准备但不是为了全部讲给学生,而是为了适时适度地点评,教师必须熟悉和掌握有关的理论、实事知识,事先进行深入的哲学分析,结合学生实际,用理论的魅力征服学生.围绕教学大纲,教师公平地把某章某节内容分给课程班的某个行政班,学业委员负直接责任,班长、团支书负领导责任,共同把讲述内容分给自愿讲述的同学.另一个行政班负责评述,该班学业委员和学生干部拿到任务后在自愿的基础上安排主评人.教师在班级评述的基础上进行点评.适合的任务:完整的讲述内容和集体实践作业.

(2)宿舍讲述.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愿,教师同意整个课程班先按照行政班,后按照宿舍组合的方式,准备讲述,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由于宿舍的每个学生进而班级的每个同学都能分配到讲述的主题,都有表达的舞台,同学的兴趣高涨,有力地促进了课堂的效果.

五、学生讲述为主教学方法的成效

(1)学生讲述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习主体兴奋和抑制的神经活动,鼓励大学生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批判不良的社会想象,在原有的实践认知基础上结合课程的内容建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律意识等,用行动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方法符合了大脑的认识规律,以学生为主体的讲述有利于调动体的理论认知,用自己的思维结构同化或顺应新的知识和成果.正如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很多道理学生不是不懂,缺乏的是生活实际的切身体会,如果起动不了学生的神经过程,再多的教师讲授也达不到“教师主导”的目的.

(2)对于每个学生个体,因为有被老师、行政班、宿舍小组、其他班组同学的评价焦虑,强化了个体建构和重构知识的动机,你可以不同意主流的观点,但要经过课堂讲述、辩论的过程,教师、同学会以无可辩驳的事例、事实让不正确的观念失去根据,最终主流的观点会占据大脑,可以说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热情.

(3)学生讲述的教学方法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落实了《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4 年 8 月 26 日 ) 》(简称16号文)“六个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最终 “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任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础》课对于大学生人生指导作用巨大,想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新生的教育,这门课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一柄利器.以学生为主学生讲述教学方法看似违背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契合了道德践履和行为训练的特点,真正体现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提升了这门课的实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