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法律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096 浏览:31825

摘 要 :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十八大报告首提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怎么写作事业和产业,这是党针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养老问题目前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老人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赡养,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赡养.面临着农村人口不断外出打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见不到自己的儿女,孩子们尽不到精神赡养的义务.我们要从法律层面上思考,尽量完善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

关 键 词 :老年人;精神赡养;农村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156.02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是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显得更加严峻.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是社会普遍重视的社会性现象.尤其是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足可见国家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视.笔者从法律层面分析一下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1精神赡养的概念和分类

1.1精神赡养的概念

赡养,是指法定亲属间相互抚养的法律责任,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人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的义务,照顾老人的特殊需要.

精神赡养,一般指在家庭生活中,赡养人理解、尊重、关心、体贴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精神上给予其慰藉,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要,使其愉悦、开心.

赡养最主要的两种形式是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精神赡养,从形式或方式上划分可分为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和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从内容上分可分为物化的精神赡养和情感的精神赡养;从性质上分可分为法律层面的精神赡养和道德层面的精神赡养.我们这里只看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和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

(1)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就是积极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精神生活的物质保障,满足老人精神生活的物质需求(即物化的精神赡养).对老人进行亲情慰籍(即情感的精神赡养).从道德层面上看,要孝敬老人.精神赡养的范围非常广泛,要求非常高,大到衣食住行,小到吃喝拉撒,各方面都要关心.尽量做到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老人在心里觉得温暖.从法律层面看,对老人定期的、不定期的的探视或看望等,是必不可少的.

(2)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就是不对老人制造精神痛苦或精神.不作为的精神赡养,要求赡养义务人通过不作为的形式来实现精神赡养.如果作为后,往往会触犯法律,情节严重者,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行为上不伤害老人,更不能殴打老人,不能,不做侮辱行为和动作.在言语上不伤害老人,不讽刺挖苦老人,更不能辱骂老人.对老人不使用精神,不能从精神上不理不睬,视为不存在.不能限制老人生活自由,不干涉老人再婚,交朋友,参加社会文艺体育活动,以及对其他精神生活的追求,都不能进行限制.

2我国农村老人精神赡养的现状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农村老年人的比例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5%.1999年我国就已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随着不断严峻的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养老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而精神赡养问题更加的严峻.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浪潮,老人们更加渴求儿女、社会、朋友对他们的精神赡养与亲情关怀.

(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已是信息化社会、数字化社会、个性化社会的时代,老年人跟不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许多新事物不被老年人接受,他们不会使用,往往被快速发展的社会落下.如何使用手机接打,如何使用电脑,如何使用自动存取款机等这些事物他们都不会使用,往往就排斥这些事物,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2)农村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从事农耕活动,有很多农村老人从未出过门,从未做过火车,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只限于本村、附近的邻村、镇上、县城等,社会活动范围很小,许多人往往深居简出,封闭在家里,较少与社会交往.他们的物质生活简单,精神生活更是单纯,他们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机会也很少,接触的人也很少,从而容易出现心理失衡,有的因此患上神经衰弱、抑郁症、老年痴呆等病症,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寂寞、焦虑狐疑、孤苦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3)在农村,老人的赡养主要依靠儿女.目前我国农村由于地少人多,剩余劳动力过剩,而城市又迫切需要劳动力,农村人口多数流向城市,农民成为农民工,形成常年在外打工的打工仔.这些“农民工”、“打工仔”往往背井离乡,常年不归,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老人和孩子就成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们更需要亲情的抚慰和充实的精神生活.长此以往,势必产生一些不良后果.

3我国农村精神赡养存在的问题

(1)对精神赡养缺乏认识.

在农村,人们的养老思想局限于物质赡养,而忽视精神赡养.农民们生活比较简单,他们认为养老就是物质赡养,父母要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只要他们的物质要求满足了,老人们就是幸福的,给老人写的东西越多,给父母的钱越多,父母生活的就越快乐.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精神赡养,意识不到精神赡养的问题,更不知道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需求.所以有很多农村儿女干涉老人再婚,认为是丢人现眼的事,老不正经,抬不起头来,也有些儿女从不探望老人,有些儿女把给老人的东西送到了就走,从不和老人说说话,聊聊天.


(2)法律的缺失.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立法.虽然《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提及一些,但都是很宽泛的法律规则,并无具体的细化条款.道德约束是不具有任何强制力的,它仅对人们日常行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精神赡养法律的缺失有时也将司法系统置于尴尬的境地,一些不养老行为“不合情、不合理,但是不违法”,而且在法律上并无明文规定,给精神赡养问题的诉讼带来难度. (3)农村人口外流.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向前迈进,发展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富余人口逐渐涌入城市从事各种工作.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从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出现,无人在老人身边赡养,老人只能孤苦伶仃,精神上的关怀自然就少.

(4)农村外来人员少.

由于农村比较偏远,交通不发达,外面来的人较少,走出去的人也少,这样就减少了农村与城市的交流.城市里的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来农村的机会就减少了,农村的老人们得不到他们的怎么写作,看不到各种丰富的文化娱乐节目,看不到关心他们的志愿者,没有人陪他们聊天说话,没有人排解他们精神上的空虚、寂寞.而农村地区的志愿者少之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

(5)养老设施缺乏.

老人们都有精神需求,老人们可以向儿女索取、社会索取、向亲戚朋友索取等城里的老人可以去健身中心健身、去老年大学学习、参加各种社团、去图书馆看书、去商场逛逛等据有关方面调查研究显示,许多农村根本没有任何公用的养老设施或场所,老人们每天在家里料理家务,干点农活,搬个板凳坐在自家门口是农村老年人最常用的打发时间的方式.养老设施的缺乏也是造成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出现的重要因素.

4我国农村精神赡养问题的对策

4.1树立观念

通过电视、广播、宣传车、表彰大会、走进家庭等渠道深入农村宣传精神赡养,让农民知道什么是精神赡养,认识到精神赡养的重要性,自觉做到多关心老人,满足老人们精神赡养的需求.可组织志愿者来村里宣传,发传单,做讲座,使村民真正懂得精神赡养的必要性.可以聘请名人做宣传员和宣传大使,以扩大宣传度.此外,树立典型,对那些精神养老的模范和杰出代表进行表彰和奖励,在村民的心目中树立榜样也能起到很好的宣传和鼓励作用.通过宣传活动使农民确立正确的养老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4.2明确司法解决方式

在诉讼活动中应加强对当事人的宣传,教育工作,以使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有明文法律规范精神赡养现实情况下,调节也是有它的局限性的.多数精神赡养案件通常会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驳回了有关精神赡养的诉讼请求.通过调解缓和对立矛盾,促使义务人积极履行精神赡养义务,在案件审结后对案件进行回访、跟踪,弥合双方的感情裂痕.此外扶植指导民调组织工作,强化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把解决赡养案件与当地的社会文明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达到降低诉讼成本的目的,不能达成的争议的较大的精神赡养纠纷可以提起诉讼,可以确保社会安定秩序.

对于精神赡养纠纷严重的案件视其实际情况,可根据我国现行《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之规定对赡养人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在审理、执行过程中合理运用责令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训诫、具结悔过乃至罚款、拘留等手段、以便精神赡养案件的处理得到更好的社会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被少数人钻了法律的空子.在诉讼的层面上,法院也不清楚这种案件是否能立案,依据什么立案.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处理的一些精神赡养纠纷案件中,采取调解方法解决,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对赡养老年人有利,并能缓和双方的矛盾.

4.3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农民自己创业,多提供就业机会,使农村人口固定在土地上,不随便外出流动,形成外来务工人员的回流之势.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政策促使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只有切实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才可能促使农民工的“回流”,才能使外出务工人员固定在土地上,留在家中,留在老人身边,对老人的生活更加关心,从而在精神赡养方面更充分的满足老人的要求,切实履行好赡养义务,让老人安享晚年.

4.4增加与外界的联系

农村老人们多数留在家中,不与外界接触,需建立一种能长期为广大农村怎么写作的自愿者和怎么写作队制度.每个村子的村委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本村的年轻人建立自己的自愿者怎么写作队,定期的看望老人,陪老年人聊聊天或者做一些家务,解决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村委会还可以与附近的学校、部队、厂矿结成对子,定期的来进行志愿怎么写作.如联系附近大学的学生组成志愿者队伍,学生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为其周边的农村老人提供一些精神上的帮助,形成一种长期的怎么写作对子.这种怎么写作活动是双赢的,学生在怎么写作老年人的同时也接触了社会,锻炼了自己,了解了民情,可以把自己所学应用于村子里,而老人们得到了年轻人的关心,在精神上得到了慰藉,在他们的精神生活中也注入了新的活力.

4.5完善养老设施

结合农村老人的实际情况,可以每个村建立老年人活动室,老人们可以聚在一起搞活动;建立农村书屋,让农村老人们在精神文化上有所学习;建立老人的活动场,可以设置门球场、地滚球场等适合老年人活动的项目场地,配备键身器材,让老年人积极锻炼身体;配置多媒体系统,可以给老人放映一些他们喜欢的电影、戏曲等;配备电脑室,老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网络世界.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