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举措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662 浏览:69377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盗窃事件的屡屡发生,更加突显了大学生群体法律意识淡薄这一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指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依法治国的需要,更是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合理化的需要.最后文章分别从高校、社会、家庭三个角度来探讨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大学生;法律意识;创新举措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心理因素.(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缺失.在校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仍未完全成熟,致使其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薄弱,极其想要要求他人和社会的认可,看待周围的事物喜欢持批判的、怀疑的眼光,随着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从而想要极力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的认识能力,尚未确立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灌输为主的法律教育的效果.令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的是来自经济、学习、就业等众多压力的考验.随着心理压力的日益积累,一些学生的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等心理症状会交织在一起,从心理上客他们会对法律或制度产生抵触情绪.(2)经济压力.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学生是因家庭经济紧张而造成了家庭的困难的.困境的.按照国家教育部最新统计的数字表明,目前,贫困生在高等院校中所占的比例为20%,特困生所占的比例为8%.经济上的困难给这部分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来自边远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更是如此.有的人家里父母不惜倾尽所有,甚至四处举债勉强凑足学费来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去上学,因此生活费肯定成问题了.(3)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对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全校师生的态度.目前,不少高校中,现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力度和创新,缺少懂法的教育工作者,致使德育方法单一、内容滞后,往往是出现一个问题处理一个问题,仍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往往没有深入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导致针对性不强,直接影响德育的效果,因此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社会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大学生认为金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尺度,这样的思想价值观产生了严重扭曲,从而导致拜金主义思想膨胀,炫富思想严重.在《不平等的痛苦》一书中,英国流行病学专家理查德威尔金森和凯特皮克特曾经提到“炫富行为是一种身份焦虑,来自所谓的“社会评价威胁”,他们的尊严和自信完全基于他人的评价”.部分学生为了获得更多身份上的优越感,不得不通过提高自身来提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自外来文化的冲击,商品经济的辐射,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社会不良现象的传播等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部分学生产生了错误思想,有的学生甚至抵抗不了物质的诱惑而走上歧途.

(三)家庭因素.据专家分析,较之正常的家庭,有四种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第一,溺爱型家庭.父母的宠爱有加和处处迁就,使得本就是独生子女的孩子更是养成骄横任性、贪图享受、占有欲强等不良习性,如果遇到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便会导致他们在人生轨道上出现偏差.第二,放任型家庭.有的学生性格之所以会自由散漫、我行我素,就是因为在放任型家庭中,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社会的事,和自己无关,因而没有尽到履行监护、教育的职责,对孩子放任自流.第三,失和型家庭.在失和的家庭中 ,不少父母把怨气撒在孩子身上,动辄打骂孩子,使得孩子感受不到温馨的家庭气氛,常常处于父母紧张的关系之间,常在这种矛盾与冲突中感到压抑和苦闷,最后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

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创新举措

(一)从高校角度出发,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高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建设校园法治环境,是为大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生活的前提条件,也是促使大学生形成法律意识的重要摇篮.

(二)从社会角度出发,优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舆论的影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优化社会环境,发挥社会正确的导向作用,因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为此,我们的社会应该树立正确的社会评价体系.我们的媒体也应该多提倡个人的正当努力,而不是投机取巧.正是因为现代传媒会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各种新闻媒体在进行有关方面的报道时更应当客观、公正、及时准确,而不能蓄意炒作,捏造事实.只有全社会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才会自觉形成.

(三)从家庭角度出发,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子女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其父母,因此父母的个人素质、文化素养和品质对塑造子女的良好人格至关重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对法律的遵守和维护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对孩子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家长在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的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另外,为了培养大学生健全的性格和心态,家长应注重与子女间的平等交流、相互沟通,尊重子女的人格.就大学生个人而言,要养成自觉学习法律的习惯,强化道德自律,培养人文精神.大学生只有自觉主动的学习现代法律意识,才可能对法产生信任,才可能对法产生信仰,才可能把法根植于内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导致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实行综合治理,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因此,适应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我们通过把高校、家庭以及社会方面的共同努力汇聚成一种合力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样的格局,对预防大学生盗窃行为的发生,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极为有利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各方面的因素汇聚成一种合力来融化坚冰,必将出现一个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大学生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