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寄宿制小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的必要性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166 浏览:145891

我国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而我们凉山州则是彝族同胞聚居的彝族自治州,而我校则是坐落于县城的一所民族寄宿制小学.受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人们对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极其淡薄,遇事处事不够冷静,“拳头搏击法”是惯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动用家族”人多势众是解决问题的法中绝法.

案例一:几年前,在我县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这一年的冬天,下了好大的一场雪,这可乐坏了孩子们,下午放学后,一群小学生互相追逐打闹,经过一菜地,孩子们情不自禁的被菜地里的白雪吸引去了,跑到菜地里捧雪玩,不小心踩坏了老爷爷的菜,老爷爷一怒之下动手打了一个孩子几下,孩子哭着回家告诉了家长,这可激怒了家长,于是召集了所有家族,直奔老爷爷家,一场惊心动魄的打斗报复行动拉开了序幕等最终造成多人受伤,报复方犯故意伤害罪被刑拘,并付出沉重的经济赔偿的代价.本来站得住道理的家长,并没有用法律来维权,却采用报复的方式,让一件很小的小事却发生了质变,并付出沉重的代价.案例反思:家长如此淡薄的法律意识,对孩子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呢?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我们身边,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报复方式解决问题为此付出代价的现象并不少见,家长是如此,而我们的孩子又会用怎样的方法解决发生在身边的事呢?

案例二:我县某校学生杨某因和同学发生口角,采用极端的报复行为,趁同学不防用水果刀将其砍死.一个年少而鲜活的生命就因一场口角而被剥夺了.案犯杨某由于一时冲动,法制意识淡薄,没有采用合情理的办法解决同学间的矛盾,最终触犯法律被劳教,家长也由此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案例反思: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们应当如何用法律的知识理性处理?

导致我校民族小学生犯罪的原因有:年龄因素、民族习惯、文化素养、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综合起来有三大方面的原因:(一)、自身原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身素质不高,法制意识淡薄,抵御能力差,心智不成熟.主要表现为高年级小学生追求享受、好显摆;怕被欺负拉帮结派寻求保护;或者出于讲义气或者泄愤报复;或者受他人的教唆和好奇心的驱使,容易走上违反法律法规的道路.(二)、受家长处事态度的影响.我校大多数民族寄宿制学生,来自乡下各彝族村寨,家长们文化层次普遍较低,不懂法更不会用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在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意识形态里,“家族权势的大小”决定事情的成败和利弊,“ 打斗和辱骂”则是最常用、最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受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则是给学校正面教育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网吧、游戏厅、场所随处可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小学生中时有打斗、抢劫、敲诈、偷盗、吸烟、酗酒闹事、上网彻夜不归等不良现象发生,屡屡触犯法律底线,给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敲响了对孩子们进行法制教育的警钟.我们不但要交给孩子们相关的法律知识,防止小学生犯罪;还要教会孩子们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增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

小学生由于年龄还小,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弱,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不能明辨是非,容易上当受骗,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造成小学生身心伤害,也至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案例三:我县某校一女生从小父母离异由父亲抚养,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对女儿缺乏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被不法分子诱骗上当后怀孕数月,因缺乏相关的自我保护的知识和能力,在家长、教师不知情的情况下,该女生选择一家旅馆悄然结束了自己年幼的生命.我们可以想象,女孩在结束自己生命之前的无助与恐惧.我们在为生命无法挽回而感到痛惜的同时,我们也不防思索:如果女孩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有一定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给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如果女孩能主动把自己无法处理的事情告诉家长或教师,或许一个年幼的学生的生命就不会这样结束,那么即可以让不法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也可以让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保护.案例反思:孩子从小应该懂得一定的自我保护的知识,面对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学会求助我们身边值得信任的人,如家长、教师或同学.

增强小学生的法制意识,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教育势在必然.小学生如何增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呢?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比如说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畏惧,事后要及时告诉老师,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是勇敢机智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如:1、反抗法:寻找薄弱,攻其不备,趁机逃脱;2、感召法:通之以理,晓之以法;3、耍赖法:嚎啕大哭,引起旁观;4、呼叫法:呼喊救命,以求援助;5、认亲法:碰到大人,佯装亲戚;6、放线法:佯装害怕,迷惑对方,作缓兵之计等等.而我校民族寄宿制小学生遇到不法侵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快速告诉老师,寻求帮助.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德育质量、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当今法制社会的需要.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运用法律处理自己周围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由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学生作为桥梁,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的同时带动家长的法制意识,构建文明和谐校园,从而带动文明和谐大环境.

根据需要我们对民族寄宿制4~6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有一定法制意识的学生不到40%;60%~70%的学生法制意识淡薄;仅不到30%的学生有维权意识.针对上述情况,现将我承担的如何对我校民族寄宿制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中的 《民族寄宿制小学生如何进行维权》 部分的内容作初步安排.根据我校小学生中出现的分帮分派现象(如:以族别不同分帮分派、以地区不同分帮分派、以年级不同分帮分派、以班级不同分帮分派等)拉帮结派的小团体现象,常会引发群体斗殴现象的发生,针对这些现象利用课堂教学、法制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让学生参与讨论.

(接下页)

(继上页)

诸如:问题一:四五班的小杨同学和五三班的小商同学发生摩擦你会怎么办?

问题二:如果有人拉你参与打架你会怎么处理?

问题三:如果有人抢夺你的钱物你会怎么办?


问题四:如果有人威胁讹诈你,你会怎样呢?

问题五:如果你的东西被盗了你会怎样处理呢?

问题六:如果有人约你合伙偷东西分红你会怎样呢?

问题七:如果教师或家长不让你上学你会怎样?

问题八:如果家长搞迷信活动(送菩萨)剥夺你一个月或半个月的学习时间你会怎样?

问题九:如果家长搞迷信活动,说你今年不能参加毕业考试你会怎样呢?

问题十:家长或教师体罚你,你会怎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到合理合法的说法,并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宪法》、《义务教育法》、《 刑法》等几大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并利用相关的案例、图片等,从:1、未成年人应该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2、未成年人应该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途径;3、未成年人应该加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等几大方面教给学生维权的意识,增强学生维权的能力.并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教会他们朗诵小学生法律知识儿歌:从小要学法,法律威力大;生活大世界,处处不离它;护己要学法,保护你我他;法前人平等,用法闯天下;齐心来学法,歪风都能杀;弘扬正气好,利民利国家.利用黑板报、法制专栏等形式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增加我校民族寄宿制小学生法律法规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用的意识和能力.

学法明是非,懂法知荣辱,用法保幸福.知法、守法、用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文明小公民是学校法制教育的最终目标,营造普法氛围,推动学校建设.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