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法制教育的与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95 浏览:17366

摘 要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是落实依法治国的主导性力量,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如何,将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法制建设的水平.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现状和效果不容乐观,一部分高校的法制教育仅仅流于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大学生违法犯罪种类增多、频率增加,呈现高发的态势.高校“法制教育”课,既没有让学生真正懂法,更没有达到对学生予以“观念改造”的效果.改革现有高校法制教育模式已经十分紧迫.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一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作为法制教育的核心,二是把法律的宽容作为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三是改革现用的教材,四是法制教育要有世界眼光.


关 键 词法制教育 法律信仰 宽容 教材改革 世界眼光

作者简介:刘涌,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6-229-02

法制教育是指面向社会成员进行的普及法律知识等的教育活动,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高校法制教育主要是针对高校非法律业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律意识、法律信仰的普及、训练和教育.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是落实依法治国的主导性力量,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如何,将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法制建设的水平.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现状和效果不容乐观,一部分高校的法制教育仅仅流于形式,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种类增多、频率增加,呈现高发的态势.关于大学生犯罪的报道频繁见诸报端及其他媒体.

毫无疑义,在校大学生犯罪和社会上高学历的犯罪,高校的教育尤其是法制教育负有很大的责任.很大程度上暴露出现行的高校法制教育,既没有让学生真正知法、懂法、守法更没有达到对学生“观念改造”的效果.加强和改进现行高校法制教育已经十分重要和紧迫.本文就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一、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作为法制教育的核心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在对社会法的现象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表现为主体期盼、渴望法律能带来公正、秩序和安宁,并以诚挚的心怀来接受法律、相信法律、实践法律.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①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②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但法律体系的完善并不代表法的实现,有了法律,并不等于有了对法的信仰.现实生活中,法律并没有像立法者想象的那样被人们认识、接受和遵守,相反的是一部分人对法律陌生、疏远、怀疑、失望、排斥.为什么食品安全、职务犯罪的高发态势得不到有效遏制?不是无法可依也不仅是执法不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个社会对法律缺乏信仰.

对高校学生法制教育的核心不是要求其掌握多少法律知识(更多的法律知识是专业人员的事)而在于培养其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主要应从以下两个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把公平正义的法律核心价值作为法制教育的教学重点

法律的价值核心在于“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每个人所追求和珍视的.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之所以能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为每一个公民所信奉,根本在于法律体现、保障并实现着公平正义.

把公平正义的法律核心价值作为法制教育的教学重点,一是在教学中要注重用现写作技巧念来理解、阐释法律条文所体现的公平正义的价值.通过对法律条文所体现的公平正义价值的阐释使学生对法律的感情和其发自内心的对正义的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进而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最终完成法律意识的理念升华为法律信仰.

二是从中外典型个案的分析与讲解来体验法律的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总书记在具体讲到司法工作时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③从另一方面讲一个能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的个案在建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方面胜过百倍于法律知识的讲解 .

(二)落实“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校园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平等,必然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树立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要求学校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的内容要符合公平正义的法治原则,杜绝随意给学生设定义务,如乱设罚款等.凡是制定涉及到关系学生权益的规章制度,都要都要遵循公开的程序,建立健全和保障学生参与的渠道,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立法者”的初衷(当然学生也是“立法者”),从而自觉地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

二是保证程序正义,依法建立和畅通纠纷解决渠道.面对新的形势,学校要依法健全校内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矛盾、纠纷的能力.规范学生处理制度,申诉制度,落实正当程序原则,积极运用听证等方式,保证处理程序的公开公正.

三是通过法制讲座、模拟法庭、法制专栏等形式营造校园法治氛围.法制讲座、法制专栏要以法治经典内容、热点内容为主,要有意识的使法制讲座、法制专栏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一个基本连贯的法律价值内容.

二、把法律的宽容作为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谈到法律,人们常常想到的是法不容情.但是,法律是大智慧的结晶,具有现代法治精神的法律是有情的,也是宽容的.从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证明,越是宽容的法律,越是人性化的司法,越让人发自内心的产生敬畏.法律的宽容也是现代法治精神的重要内容和趋势之一. 儒家以仁为本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渊源之一,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也.”⑤儿子犯罪父亲将其隐蔽起来,或者父亲犯罪后儿子将其隐蔽起来,法律是不会制裁的,这样的规定是合乎人性的,体现了法律的宽容.在中国法律文化传承的进程中,始终传递着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感表达和宽容精神的继承和延续.

法律的宽容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在立法上,以刑罚为例,现代刑罚尽可能地体现出人性的一般诉求,并尽可能做到宽缓.轻刑化、刑罚执行方式的人性化成为现代刑罚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是在司法上,尤其是在刑罚量刑过程中,考虑到案件情况的特殊性,法律为法官在审判案件中预留了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法官结合案件的具体情节和客观事实,合理的运用自由裁量权,形成对某种犯罪给予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的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宽容.

2010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⑥就是从司法上进一步明确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刑罚执行中要体现法律宽容的精神.比如对于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因劳动纠纷、管理失当等原因引发、犯罪动机不属恶劣的犯罪,因被害方过错或者基于义愤引发的或者具有防卫因素的突发性犯罪,应酌情从宽处罚;被告人案发后对被害人积极进行赔偿,并认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等均是法律宽容精神的体现.

三是个人在依的过程中也要有一颗宽容之心.考夫曼在他的《法律哲学》中说:“这个世界若没有了宽容必然成为地狱,宽容在今日世界乃至明日世界是一个人类命运问题.”⑦

宽容是社会正义的重要元素,宽容的主旨之一就是要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努力消除对立、对抗,缓解矛盾.建设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宽容原则不可缺失.

在我们这个依意识膨胀(很多人守法意识很差、维权意识很强)的今天,在依的同时,更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三、教材的改革

当前高校学生的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法制教育课程、学校法制宣传(比如预防犯罪专栏等)、不定期的法制讲座、以及网络传媒等.其中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也就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该教材法律基础教育内容仅两章多,涉及28个法律文件,100多个重要概念和知识点.该教材重概念轻实践,重义务轻权利,忽略学生作为现代公体权利义务意识的培养和现代法治精神的塑造.很难达到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要求.改革现行的法制课教材势在必行.

(一)法制教育课通用教材的改革的设想

《法律基础课》的教材应以培养学生法律信仰、理解公平正义的法律核心价值为主线,兼顾法律知识和法律的实践.在教材的具体内容编排上应有这样一些内容:

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自由、平等、正义、公平的法律价值观.

2.法律形成的过程.在中国传统礼法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中华法系;古罗马古希腊的法制传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对现代法治国家的历程和影响.

3.法律基本原理.包括法理学意义上的普遍原理,如国家强制性原理、程序性原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理等;宪法学上的人权、权力制衡、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理;以及刑法学、民法学、诉讼法学等各重要的部门法的基本原理.

4.法律机构和法律职业.

5.法律经典案例选编.

(二)编写辅助教材,将本校专业特色融入法制教育的教材中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就业和创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各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编写适合本校的辅助教材,辅助教材的内容除一些通用的基本的重要法规外,还应该结合学生未来职业,有目的的培养相关专业的法律知识.

四、对大学生法制教育要有世界眼光

现代法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共同财富.随着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日益增多,法律趋同化或国际化的趋势明显.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超越国家的限制而形成全球的共同法.在国际公法方面,如二战以后经中、苏、美、英、法和其它多数国家代表签字并批准生效的《联合国宪章》》已成为一部公认的世界性法律.其后,联合国又先后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建立健全了人权保障的国际法体系.目前参与签署和批准上述国际人权公约的国家有100多个,我国也是签署国之一.

在国际私法方面,跨国大公司通过自己的机构创设或统一了大量的商事法律规则.促使各国通过国内立法使商事法律规范全球趋向同一.

二是各国的国内法在基本原则等方面趋向一致.《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要求适当加大我国签署加入的重要国际公约的宣传教育,就是要求学校培养大学生具有世界的法律眼光,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能用全球思维分析思考法律问题.

注释:

①[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②[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③《人民日报》.2013年2月25日.

④[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⑤《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法发〔2010〕9号.

⑦[德]考夫曼著.刘幸义等译.法律哲学.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