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死刑的法律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670 浏览:116656

摘 要:死刑,又被称为极刑或者生命刑,指的是对罪犯处以剥夺生命的刑事处罚,在我国包括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2年执行.对我国死刑现状的剖析,有助于我们认清正确的死刑改革的方向,做出有效的死刑改革措施.

关 键 词 :死刑,法律,研究

死刑,又被称为极刑或者生命刑,指的是对罪犯处以剥夺生命的刑事处罚.意大利法学家加罗法洛认为,采用对罪犯进行肉体消灭的刑罚,把犯罪分子从社会中除掉,剥夺犯罪人的作为人的全部权利,有助于从根本上防止犯罪人进行再次作案,使刑法具有的特殊预防功能得到彻底体现.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很多国家都已经废除了死刑,但在少数一些国家死刑依然存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死刑观念,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杀人者死之类的报应观念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社会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死刑的废止起着强烈的阻却作用.因此死刑还会在我国存在一段时间,并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1997年刑法与刑法的八个修正案对死刑作出了一些明确的规定.

1.死刑适用的对象

我国的《刑法》规定,对所犯罪行极其严重的罪犯可以判处死刑,而对于应处以死刑但不必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可处以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同时,我国的《刑法》相关条款还规定,对于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接受审判时已经怀孕的妇女这两类犯罪人不适宜采用死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四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这里的不适用死刑,包括不适用死刑缓期执行.由此可见,我国的法律对死刑的适用对象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于"罪行极其严重",并没有明确具体的一个标准,不能给法官办案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法官存在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很多犯罪分子都介于可杀可不杀的状态,这不利于犯罪分子的人权保障.


我国现行刑法上规定的死刑的适用对象客观地说是比较宽泛的,在当今世界各国刑法中也是极其鲜见的.我国法律虽然明确规定了我国死刑适用主体年龄的上限和下限,但是关于特殊主体的死刑限制规定现在还是一片空白.刑法修正案八虽然取消了一些犯罪的死刑,但是死刑的适用范围还是比世界其他国家多.1966年,我国已签署联合国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虽然没有明确的要求废除死刑,但是都重申应当保护和尊重人的生命权.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废除死刑的国际公约》.废除死刑已经是世界性的不可扭转的发展趋势,我国与世界在对待死刑问题上,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2.死刑适用的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条规定,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我国的法律规定了死刑适用的程序,体现了对死刑案件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死刑的严格限制使用.死刑案件一审程序的管辖法院必须为中级及以上的法院,对死刑的核准权也仅限于最高人民法院与高级人民法院,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也必须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这体现了我国对死刑的慎重态度,严格限制死刑的滥用.我国法律在程序上一定程度的限制了死刑的适用,比较符合现在我国的国情,不能废除死刑,但是也不能大范围的滥用,应该对死刑持慎重态度,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

3.死刑的执行方式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执行死刑的使用决或注射方式,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可能会存在误判或者其他法定状况的应该暂时停止执行,并上报最高人民法院裁决.尽管我国规定了上述两种死刑的执行方式,但人们大都不认可决的方式,认为是不人道的.这是因为在执行前会给执行人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造成精神恐惧,比肉体痛苦更甚.而且对射击的准确性有一定的要求,有时候很难一毙命,再次射击给被执行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不人道的死刑处决方式.其场面惨不忍睹,引发较大的社会舆论,对社会稳定造成较强影响.

最后,执行决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被执行人亲属的悲伤情绪,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尽量使用注射方式执行死刑,比较符合人道主义思想.由于我国的传统思想比较注重死亡时是否为全尸,身体上有没有伤害,甚至于诅咒时都说"死无全尸".采用决方式会存在较大的痛苦,尤其是在没有一毙命的情况下,而且执行决的场面也会比较.现在虽然不会像以前封建社会那样,存在斩首示众的情形,死刑的执行都是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秘密进行的,不会对社会公众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这不利于犯罪分子的人权保障.采用注射的执行方式,则会比较符合人道主义的思想.注射不存在身体上的伤害和巨大痛苦,也让犯罪分子死得比较有尊严,身体上不存在明显的痕迹.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都应该采用注射执行死刑的方式.在执行死刑之前,发现案子存在错误的,或者有法律规定的应当暂停执行的其他情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这也体现了我国法律严格限制适用死刑的政策.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