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法律素质培养途径之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110 浏览:56970

[摘 要]医学专业具有特殊性,医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今后从业过程中医疗怎么写作的质量.培养医学生法律素质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及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医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现状,着重探讨了医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途径.

[关 键 词 ]医学生;法律素质;途径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的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1]医学生具备法律素质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现实的需要.

一、培养医学生法律素质的意义

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符合时怎么发表展需要的人文素质,其中法律素质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人文素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文件中指出,医学生必须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可见,法律素质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人们对医疗怎么写作质量的要求与期望日益增加,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医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医学生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基本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导致在今后的执业中医生没有恰当履行诊疗义务、说明告知义务、医院的安全保护义务,或没能及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等,使得医疗纠纷日渐增多.因此,提高医学生的医事法律素质,培养医法结合全面发展的医学生,有利于提高医疗怎么写作质量,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医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现状

(一)传统的教育观念忽视法律素质教育

医学是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医学院校非常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目前国内大多数普通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培养计划基本上由三大块组成,即公共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其中基础和临床医学都属于专业教育.[2]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医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法律教育则属于完成任务、修满学分的教育.这种纯属应付、敷衍了事的现状根本无法完成培育医学生执业法律素质的目标.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医学生所接受的法律教育课程主要由两大块组成,一是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二是选修课《医事法学》或《卫生法学》.首先,“基础”课是自2005 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改革,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合并的结果.那么法律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大量减少,只占八个章节的其中两章.相应的课时量也在锐减,之前的《法律基础》是36学时,现在的“基础”课总共才54课时,平均分配的话,法律基础的内容只有14学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开展教学,把法律部分的内容讲解清楚给老师们提出了难题,通常任课老师通过两种途径完成,一是把所有涉及到的法律知识点到为止,不深入讲解;二是选取少量相对重要的法律知识分专题讲解.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不可能系统地讲授我国法律体系的内容,无法实现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目的.另外,许多医学院校还开设有《医事法学》或《卫生法学》选修课,目的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了解与医药卫生有关的法律制度.但选修课现在已经沦为部分学生赚取学分的工具,普遍不予重视,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同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复合型师资力量

医学法学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师除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外,还要掌握医学本身的规律,了解基本的医药学知识.但是,目前医学院校这样即懂医又懂法的跨学科复合型师资力量极为短缺,师资力量相当薄弱,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造成种种教学缺陷,影响教学效果.

三、医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提升医学法学学科地位

要改变传统的医学教育重视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观念;转变传统的重视医德,轻视法律规范对医疗行为的调整作用的观念,最终形成医学专业知识、医德和法律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培养机制.医学教育不能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法律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医学法学学科地位,应该优化课时和教材结构,增加法学课程的课时比例,还要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增加培养法律素质的环节.在医学生临床实习前,通过认真学习医疗规章制度和临床技术操作常规,使实习生的临床医疗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带教老师需按照要求认真带教,监督学生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实习生的临床技术操作,如要认真学习《医院各项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3]保证临床工作中无漏洞,无过错,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理念

在法律教学中,“基础”课要注重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守法观念的教育.不应局限于法律知识的传授,从而改变以往教学“重法律知识传授,轻法律意识培养”的教学理念.在有限的课时中不可能实现完整法律知识体系的讲授,因此开展医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更具有可实践性和现实意义.关于具体的法律知识可由学生在课下根据自身兴趣自学,遇到问题可由老师通过网络进行答疑,在互联网异常发达的今天,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以此解决课时量有限与教学内容庞大的矛盾.

(三)开设医学法学必修课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法律问题也较多.在提高医学生一般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结合医学院校的特点进行医学法律的学习和教育,使医学生了解和掌握医学法律法规,明确自己在今后的医务怎么写作工作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正确履行岗位职责,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因此,高等医科院校应把《卫生法学》、《医事法学》列为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从而掌握卫生法或医事法的基础理论、医院管理法律制度、公共卫生监督法律制度,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执业护士管理法律制度、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食品卫生法律制度、药品管理法律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血液及血液制品法律制度、母婴保键法律制度等. 另外要重视教材的选择,选择系统性和实用性强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应避免过于单调和枯燥,不能是大量法律条文的罗列,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以医疗法律案例为主,并且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新颖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的内容还要结合医科院校的实际,具有针对性.如《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药品管理法》、《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这些与医学生执业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是教学重点内容.培养医学生的法律意识,要知法、懂法、守法,规范其诊疗行为,当出现医疗纠纷时,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中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教学方式要立足于医学生的不同专业进行针对性授课.比如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着重讲解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内容,并且还应当结合临床实践中容易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指出依法行医的重要性.总之,老师的教学必须具有针对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法律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增强其学习医事法律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开设法学第二学位课程[4]

如前所述,由于“基础”课的课时局限,学生前期接受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不足,即使开设医学法学必修课,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作铺垫,学生依然无法理解和掌握部门法的内容,因此开设法学第二学位课程可以保证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律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在医学院校开设法学第二学位的教育,可以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医学生法律意识,使医学院校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打下“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法律素养,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医学院校在校医学生,今后将走向各个医疗岗位,在他们的学习阶段,应对其进行法制教育,明确医务人员在医药卫生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正确履行岗位职责.它对拓宽医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增加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更好地从事医药卫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培养医法结合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环节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的成效.提升师资力量,培养一批医学与法学相结合的跨学科跨专业的高素质法律专业师资队伍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利用医学院校的优势资源,鼓励法学教师学习医学知识,旁听学习医学基础课程,如《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卫生管理学》等,强化对医学相关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增加教育背景,对新进教师要求具备医学和法学背景.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完善医学法学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六)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校园环境

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医学生提高法律素质的主观意识,实现医学法律教育的目标.医学院校可以设立“医学与人文大讲堂”,专门邀请有丰富医疗实践经验、德高望众的资深医学专家,在人文科学领域造诣较深的知名学者,具有丰富医疗法律实践经验的法律工作者, 如法官、律师等,医疗机构处理医疗纠纷的专家,校内在人文素质方面有研究的优秀教师在“大讲堂”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另外还可以开展知识竞赛、辩论赛等主题明确、生动有趣的各种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接受法律知识的熏陶.[5]

(七)多样化的实践教学

1.模拟法庭

法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以实际的法律运作使学生认识、消化和接受法律知识.应该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法律,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得出答案.在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医学与法律相关知识后,可自行举办模拟法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精选的典型医疗纠纷案例分别担任不同的法庭角色,以法庭审判为参照来模拟审判,学生根据分工讨论具体案情,找出相关的医学、法学知识点,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制作对应的法律文书,布置法庭,演绎完整的法庭审判.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法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注重诉讼程序公正性的理念和对医学法律知识的感性认识.

2.观摩审判

这种教学方式有两种形式,一是组织学生到法院现场旁听医疗纠纷典型案件的审判,通过旁听法院审判的全过程,学生可以最直观地感受诉讼的全过程,体会具体的法律知识在庭审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利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把法院的真实庭审搬进校园,在学校进行真实庭审.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更加方便安全,省去了很多麻烦.可以和法院联系选择典型的医疗纠纷案件,通过庭审进校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感知自己的医学专业和法律的融合,认识到依法行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法律理念的同时又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3.诊所式教学

“法律诊所教育”又称“临床法学教育”,其仿效医学院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通过具有司法实践经验的老师指导,让学生参与实际的法律应用过程,来培养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特点就是给学生提供写作技巧真实案件、接触司法机关和当事人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真实案件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和把握法律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四、结论

医学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怎么写作性要求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们要具有综合素质才能够胜任工作,即不仅要具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而且还要具有健全的法律知识.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必须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教学理念,多渠道、多途径地结合运用才能够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李武.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现状的深度检讨[J].教育与职业,2010(7).

[3]万建设.医疗纠纷防范关口前移与医学生课程设置的思考[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

[4]陈耀明.医学生法制教育研究――提高医学生法律意识[D].天津医科大学,2011.

[5]冯玉芝.浅谈医学生医事法律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3).

[作者简介]吴秀云(1979―),女,安徽寿县人,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医药法律规制.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法学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法学(医事法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2zy026);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重点学科资助项目(20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