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631 浏览:107056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下,国家经济主权日益受到冲击和挑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正以高度发达的数字信息、电子通讯厦高效物流等手段为基础,以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配置为主要内容,推动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全球化概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方方面面,人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和不同立场赋予了它不同的涵义.


[关 键 词 ]经济全球化 经济主权 关系

一、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弱化国家经济主权理论的剖析

剖析淡化国家经济主权的现象和理论主张,应当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实质,以及国家经济主权的基本涵义人手,进而分析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待自己国家的经济主权的态度,方能认清原委,撩起面纱.

二、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实质及国家经济主权的基本涵义

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一词肇始于15世纪后期欧洲开始以资本主义的扩张和世界性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化运动.从20世纪50年始,因新科技革命全球化而有了实质性发展;到80年代得以广泛传播开来,当时,它开始逐渐取代国际化、跨国化、一体化等术语,用来描述跨边界的人类交流与互动不断强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国际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革命使全球化进一步强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强大而无所不在的力量,已深人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全球化概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方方面面,人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和不同立场赋予了它不同的涵义.

造成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收益的巨大反差.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媒体和学界大力宣扬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从国际经济法律秩序的角度看,当前非均衡的国际经济法律秩序极利于促进发达国家财富的增长,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积贫积弱的发展中国家则很难从全球化巾获得好处,看似公正的自由化、市场公平竞争的形式掩盖着不平等的实质.这从以下数据可以表现出来:1998年全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8.86万亿美元,占世界人口约17%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最不发达国家由1989年的42个增至1994年的48个,占发展中国家的三分之一;“世界上20%的贫困人口今天只可怜地占有世界收入的1.1%,而199i年所占比例为1.4%,1960年为2.3%”.

2 国家经济主权的基本内涵

“国家经济主权”的涵义学界已有定论,并以立法的形式存在.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经济主权的基本内涵并没有改变,只是在新形势下主权权利的行使方式有所变化.这是我们对于上述弱化国家经济主权的现象和理论予以剖析和澄清的基本前提.

三、对弱化国家经济主权的现象及理论主张的评析

在主张弱化主权的理论出台后,一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在缺乏思考的“人云亦云”中,混淆了许多关乎现代国际法理论方面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并非“非国家化”,也非“法律一体化”.全球化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尽管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不可否认的是全球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给政洽、文化和法律、意识形态带来全方位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得出国际社会“非国家化”和“国际法律制度走向一体化”的结论.

法律全球化的提法究其质而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的,“世界法”(World Law),“超国家法”(Super-nationalLaw)和“跨国法”(Transnational Law)的翻版,其实质都一样,只不过外在表现有所差别.以前的世界法注重的是政治,而现在的法律全球化注重的是经济;世界法强调变化国际法的性质,而法律全球化强调的是脱离国际法;世界法注重世界政府的威信,而法律全球化注重私政府功能.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其实质还是一样的,都是强调法律是超国家的,都属于是独立于国家之外的立法,并且都主张私主体是法律关系的主体.

如果说国际法律一体化成为可能的话,那也只能是纯粹代表极少数国家意志的法律,国际经济法此时也就失去其“国际”这一独特的法律属性了;国际社会也就不能再称为“国际社会”了.因此,从根本意义上来看,法律全球化的提法是不科学的,经济全球化绝不是利益全球化,而仅仅是市场和经营模式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决不可能导致国际社会非国家化.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