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防执法中树立人权意识探究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375 浏览:32731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014-02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边防执法中树立人权意识的探讨,希望执法办案人员之公正理念进一步增强,以期为减少办案失误提高办案质量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人权 执法 程序 实体

我们边防部队,是一支执法队伍,确切地说,是一支行政执法队伍.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人权与法治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对于公平和正义的追求越发广泛地引起人们深层次的思考.古希腊正义女神的雕像极其深刻地诠释了公正的内涵,她的右手握 一把利剑,左手持一架天平,并用一块布蒙住了双眼,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右手的利剑代表惩除一切世间邪恶的正义,左手的天平代表不偏不倚的公允,而她蒙上自己的双眼是为了让自己无视人的身份与地位,以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真正做到公正执法.

1.在边防执法中须树立怎样的人权意识


1.1 奉行法律至上的意识.

边防工作人员的执法活动,无论是一般的行政执法活动,还是对“三类六种”案件的刑事侦查活动,都要求严格按照法律进行.不按法律或者越过法律,都可能使现有的边防法律法规失灵,从而在边防执法中造成法律虚无主义的盛行.笔者曾研读过一本某门选编的刑事侦查案例方面的书,感触颇深.本人粗略统计了一下,该书共计选编了108个案例,在每一案例的案后评析中,提到“依法办案”字样的只有10处,占全部案例的9%;而提到“领导重视”字样的有70处,占全部案例的65%.当然,本人并不否认领导的重视对侦办案件的重要作用,而且认为领导对案件的重视往往起着提高办案效率确保办案质量的重大作用.但是,过于强调“领导重视”而相对弱化“依法办案”可能会传递出一种令人产生误解的信号,即依法执法退居次要位置,毕竟该书在前言中指明:“编写本书的目的之一是指导基层的刑事侦查工作”,可见,其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教科书的性质,影响面还是相当大的.执法中法律至上,意味着将执法权力控制在法律之下,也就是所说的,要“树立法律极大的权威”.

1.2 执法权力来源于法律又受制于法律的意识.

人权的对立面是公共权力,人权的保障起始于对公共权力的束缚.在权利义务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私权利义务与公权利义务间成反比例关系.我们要认识到,执法权力正是一种重要的公共权力,失去监督或限制的执法权力必然走向专制与腐败,执法权力正是由法律的规定而产生,同时受到法律的限制,且只能受制于法律而非其他.因此,执法人员要转变一种观念,或者说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我,作为执法者,是在执行法律,而不是说,我就是法律本身”.执法人员的权力是由法律所赋予的,也必然以法律作为其制度底线.

1.3 公民权利受保障的意识.

边防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在对“三类六种”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我们在执行公共权力的同时,并不是对相对人或犯罪嫌疑人权利的无限制剥夺,一定要保障他们作为人的最基本权利,因为制下的执法必定是权利本位的执法.谈到此,笔者想到几年前参加的一个会议,会上侦查部门的某位领导在讲起自己的一次办案经历时,自豪地称为了尽快破案,他们轮流对一位嫌疑人熬时间,不让其睡觉,并且用强光灯连续对嫌疑人照射达三天三夜,以摧毁其意志和体力,最终嫌疑人扛不过而“招供”,从而使案件“顺利告破”.听到此我感到异常震惊,这不是典型的刑讯逼供吗?一旦办成冤案该当如何呢?即使违法行为的确是犯罪嫌疑人所为,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这样取得的口供合法吗?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吗?导致如此逼供的根源又是什么?我想根源只能集中为一点,就是对公民权利本位意识的淡漠,也就是没有把人首先当作一个“人”去对待,从而导致对人的基本权利肆无忌惮地、无限制地侵犯与剥夺.可见,执法人员树立起公民权利受保障的意识在边防执法工作中是何等的重要.

1.4 公民法外无义务的意识.

我们可以把义务理解为,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受动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可见,公民的义务是规定在法律之中的,有的较为明确,有的相对隐蔽,但无论如何,都是法律题中应有之义,简而言之就是“公民法外无义务”.例如,某政府部门要盖机关大楼,苦于缺少资金,于是下发了一个文件,规定辖区内的居民按户交纳一定的资助金.由于在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公民有为建政府大楼而交纳资助金这样一个义务,所以该政府部门的这一规定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更是违背法律精神的,因而也是无效的,公民完全可以不必履行这一“义务”.另外,公民需要履行的是法律之中的义务,至于其他如道德中的义务,执法者是不能以强制的手段去迫使公民履行的,即公民的不履行并不导致违法,更不应受到惩罚.所以,执法者树立起这样的执法意识,对于公民权利的保护又筑起一道屏障,从而向公正执法又迈进了一步.

1.5 执法机关责任不可逃避的意识.

法律关系主体所拥有的全部权利,一部分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一部分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三种形式.当他人履行义务而自己是单纯的权利主体时,权利和义务是以分离的形式统一于一组关系中的;当该主体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而具双重性时,权利和义务是以相合形式统一于一组关系中的.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对同一主体两种形式的结论来自于马克思关于“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的思想,这一思想体现在执法理念中,就是执法公权利与责任的一致性.执法者在行使权力过程中,要意识到违法使用权力是要受到责任追究的.这里,执法机关的责任涵盖了执法者个人的责任,从而用责任的保障手段限制了权力的肆意运行.在公民权利没有受到执法的不法侵害时,责任意识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一旦受到侵害,又可以启动责任制度的救济程序,以此对公民权利起到更为多方面的保障作用.

1.6 执法文化是权利文化的意识.

文化即人化,是指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形成执法文化的意识是以上诸种意识形成的更高层次.我们在执法中讲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都是执法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执法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权利文化.权利文化意识的形成,可能要改变执法机关与被执法者的关系,即由打击被执法者为主,转变为以保障被执法者的基本权利为主.说到底,这一转变解决的是人对国家的关系问题.当然,形成执法文化的意识只是笔者的一种理论构想,尚在思考之中.

2.在边防执法中树立人权意识之途径

2.1 确保适用法律的统一性.

执法过程中,确保适用法律的统一性,对于执法者和被执法者来说都至关重要.适用法律的统一是公正执法的前提,同时也为执法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对执法的双方主体都具有深层次的法理上的价值.

2.2 建立一支懂法、守法、奉法、最终信仰法的执法队伍.

执法者懂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执法的悲哀莫过于法盲执法.法盲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对法律的无知,因为他就是无知本身.法盲执法必然会背离法律的基本要义,成为不公正的始点.守法与奉法是对执法者更深层次的要求,尤其是信仰法更是法治精神之理想状态,永远是执法者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

2.3 建立一个公正的执法系统.

执法的公平价值是其首要价值,效率是次要价值,不能因为追求执法的效率而忽视公平的存在,执法机关通过对个案的公正执法以达成对正义的终极追求,执法的本质也就在于将人民的权益落到实处,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实现.这样,建立一个公正的执法系统就成为树立人权意识的重要一环.

2.4 形成高质量的执法教育体系.

笔者认为,我们边防执法队伍的教育存在两大缺陷.首先,缺少执理的训练,执法者只知道怎样去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或者说,执法者对执法活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而缺乏原理之探究.其次,我们的执法者在职业技巧的训练方面也明显不足,违法执法情形的存在即说明了这一点.

3.结语

坦而言之,在个别情况下,我们边防部队在行使行政执法权时,难免出现一些执法不合程序或有失公允的问题,常言道,“欲正他人先正已身”,让百姓自觉守法,作为执法者就必须先守法;加大执法力度,执法者就必须先依法办事.因此,应以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执法者之思想基础,以进一步加强警务公开为实现公正执法之有效途径.其中,转变执法观念,将人权意识贯穿于执法过程之始终是确保我们边防部队公正执法的先决条件.对于我国人民来说,人权理念总体上来说是极为淡薄的,这与几千年来的人治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人们依旧有守法的习惯而缺少护法用法的精神.由于工作是重要的执法活动之一,由于边防部队是执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所以在边防执法队伍中应不断加强法治教育,牢固树立起人权法治观念,从而为杜绝违法执法确保依法行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