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节能减排政府保障法律制度的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207 浏览:130395

摘 要 本文指出节能减排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宏观调控的保障,强化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 节能减排 政府采购 技术转移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163-01

节能减排不仅是重大的国际问题,更关乎社会系统的变革,它涉及到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模式选择、行政机构改革等各方面.目前,各国已高度关注节能减排的实施:强化企业的约束与激励、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引导新兴的消费模式等.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节能减排离不开宏观调控、财税金融的支持,笔者认为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必须发挥自身的经济职能和社会怎么写作职能,为节能减排事业贡献力量.

一、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市场经济的自发、滞后、盲目性使得其对经济总量的平衡、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的调节无能为力.此外不平衡导致的经济波动致使人们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节能减排的现阶段,负有经济职能和社会怎么写作职能的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引导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调查显示,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人民币,接近全国8亿农民生活用电消耗量.身为“耗能大户”的政府机关厉行节约已是时势所趋.开展政府节能,不仅可以降低政府机构能耗,节约行政支出,而且通过政府自身的带头节能,可以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带动合理、节俭消费观念的形成.

节能减排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不是节能减排的唯一主体,但政府作为调控者,应该加强执法监管,以适当手段规制企业走良性循环的道路.政府应该建立并实施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督促企业自律.同时政府应该逐渐减少行政审批,努力做好一个决策者,使得监管机构与政府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二、节能减排政府保障法律制度的推进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任务,而政府的政策抉择、职能定位对节能减排的推动是不可言喻的.我国在节能减排的实践道路上已迈开步伐,但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则及操作办法还有待制定和完善.

(一)政府绿色采购标准的规范化


2007年,国务院发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其中实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是重要的节能减排措施.政府采购节能产品对于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财政资金,扩大节能产品市场,推动节能技术创新,发挥政府机构节能表率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的政府采购机制不仅没有体现绿色采购的理念,在采购预算、采购事务的协议与管理、采购统计分析与评估、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等方面也很欠缺.

2002年美国修改联邦政府采购有关法令时就作出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必须采购经过认证符合政府规定的节能环保标准的产品.根据国际绿色采购的经验,制定标准法是使我国政府采购走向约束性和规范化的出路.

绿色节能采购标准是指由国家相关标准管理部门根据政府节能与环保的需要,对政府需要采购的工程、货物和怎么写作,制订统一的节能与环保标准要求.我们应该不断完善绿色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建立绿色采购标准,抓紧制定《节能设备(产品)目录》.对生产或使用《目录》所列节能产品实行鼓励政策,将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此目录应该包括绿色环保产品、综合利用资源节约型产品及洁净煤燃烧技术.

(二)政府采购的阳光监管

在进一步出台和完善节能环保政府采购政策的相关法律法规细则、具体操作办法和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和处罚依据的基础上,政府采购必须完善外部和内部监督制衡,建立采购信息公示制度.于内,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是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的重要依据,对此清单应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同时确保入选清单的产品符合入选标准.于外,建议财政、审计、监察、环保部门,依照国家节能环保政府采购政策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从各自职能角度加大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管.只有实行阳光采购,才能更好的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政府对技术转移的市场调控

推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耗能污染单位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利用.节能减排技术不能只是一种摆设,它必须面向耗能单位,走技术转移之路.

研究表明,提高怎么写作业占GDP的比重,相应减少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能够有效的降低单位GDP能耗.由此可见,产业结构调整对节能减排的贡献率极高.而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之一是优化技术,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结构调整保障机制.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在当前节能减排形势下,必须加速构建能够有效怎么写作于企业自主创新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新型技术转移体系.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协调各方利益,组织和提供专业的技术转移怎么写作政策.注重产学研的结合,注重技术转移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低效设备和高能耗建筑采取严格准入准则,鼓励绿色技术入股.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