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法治育人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81 浏览:18542

摘 要:本文认真分析高职院校法治育人存在的问题和法治育人的途径,实践证明,法治育人效果良好,德育工作与法治育人相结合更具特色.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理念

规划课题:

本文系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09年科研规划项目《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编号:0941)的研究成果

一、高职院校法治育人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法治育人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依法治教是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法制为基础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要求完善教育法律制度,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和人民群众参与教育事业管理的权利,依法行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目标,要求教育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正确行使权力,严格依法办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一代新人,根本上要靠法治、靠制度保障,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予以调整、规范和解决.因此,教育领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进行深刻的观念更新与制度变革,加强法制建设,全面实行依法治教、法治育人.特别是高职院校要把法治育人摆在重要的和首要的位置.

(二)高职院校法治育人是培养人才的需要.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实践的生命在于育人.以高职院校法治育人的理论为现实依据,以高职院校法治育人对思想政治教育支撑与拓展为现实意义,对加强高职院校法治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高职院校法治育人的内容和路径进行探讨,其意义不仅在于指导要重视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和法治的道德认同感,也在于引导要注重发挥高职院校法治育人的德育功能,从而在高职院校法治育人的维度下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培养具有高法律素质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三)高职院校法治育人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法治建设的推进,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当代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在发挥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高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调整高职大学生的行为,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从而推进高职院校法治育人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解决的课题,也是创新学生工作机制的必由之路.

(四)高职院校法治育人是科技创新的需要.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治国方针.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的建立,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作为科技、文化的辐射源,代表着社会先进文化的方向,对整个社会的法治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知识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行为对社会有较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二、高职院校法治育人的不足

(一)把法治育人等同于严格管理.

目前高职院校法治育人不规范,这表现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管理者对相关法律知之甚少,或者即便了解相关法律也不愿将其适用于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这导致学生管理上随意性的增加,学生合法的权利屡遭侵犯,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对管理工作的认同.

(二)把法治育人等同于德育工作.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有法律专业的课程和教材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内容是散见于德育类教材中的,不系统、不全面、无规律且缺乏内在连续性.同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存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轻德育和法律素质教育的培养,在这种前提下,隶属于德育的法治教育更无重要性可言.而事实上,法治育人和德育工作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偏废的.

(三)把法治育人等同于人文教育.

法律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法律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法律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法律潜能,注重形成人的法律信仰和法律意识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四)把法治育人等同于法律教学.

法律知识教学是法治育人的前提和基础,但不能代替法治育人.而当前学校教育的实践要么忽视法治育人,要么将其同法律知识教学混淆,且法律知识教学本身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持久性.

三、高职院校法治育人的对策

(一)加强法治育人队伍建设,更新法治育人怎么写作理念.

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一直十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与主体地位,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使得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者法律意识的淡漠,较少从法律角度认真思考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较少地用法律的原则和精神管理学生,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都以学校和管理者为主体,势必造成对学生权利的漠视.要实现高职院校法治育人,必须要有一支具有法律意识和素质的较高水平的学生管理队伍,培养一批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道德修养较好的学生管理队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担负着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对大学生的在校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应当转变固有观念,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思想变化.随着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不断落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虽然面临挑战和压力,但只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树立法治观念,以充分的法律准备和信心迎接挑战,积极与高职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找共识,就能推进高职院校法治育人进程.

(二)营造法治育人和谐氛围,规范法治育人软件建设.

提高高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学会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不仅是高职院校加强法治育人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高职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和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必将极大促进高职院校法治育人进程.尽管高职大学生法治教育已经进入课堂,然而部分学生“学用分离,重学轻用”,法律意识淡薄,更谈不上用法律来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应当大力加强高职大学生法治教育,使它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必须顺应法治社会的要求,将人的管理变为制度的管理,以法律为指导,贯彻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制定适应时代特征、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学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同时严明校风校纪,有法必依,令行禁止,让学生明确若不遵守纪律,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并且,学校还应积极开展高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比如利用校级广播、橱窗、展览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扬正抑邪,使学生受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法治氛围的熏陶,形成以依法办事为荣,以违纪犯法为耻的校园风气,引导高职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三)重视法治育人科学方法,提高法治育人实际效果.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自身法律素质的培养,把有关法律课程仅仅当作一门无关紧要的公共课来对待,对课堂学习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同时,由于学时少,内容过于简单,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形式单一,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我们必须加大高职法律课程教学的改革力度,加强和提高高职院校法律课的地位,重视课堂法治育人.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加强高职院校的法律课教学工作,并且大胆尝试新方法、新思维进行教学.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形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并努力将法治育人贯穿于高职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抑制其违法行为,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建立法治育人立体网络,形成法治育人社会合力.

高职院校应加强校风校纪建设,形成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学校在制定一些重大决策、修改和完善一些规章制度时,都要善于利用和遵循有关法律法规,使各项政策和管理制度更加合理合法,并且在实施中要坚持严格要求,坚持维护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树立起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从而对广大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示范、教化、熏陶和榜样的作用.各高职院校及高职院校各单位、各部门要与地方各级政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净化校内和校园周边的环境,坚决取缔校内及校园周边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非法书摊、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网吧、棋牌室等场所.通过切实有效的整顿活动,增强高职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保证良好的校园秩序,从而对高职院校法治育人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法治育人的目标上,家庭和社会要同学校形成一致性,共同创造法治育人的大环境.高职院校法治育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进行法治育人已显得势单力薄,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同心协力.在三方的合力下,构筑起一个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育人立体网络体系.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