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制教育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36 浏览:19895

摘 要 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以适应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缺陷,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 键 词 法制教育 法律素质 法治国家

作者简介:梁宇,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227-02

大学生被人视为“天之骄子”,代表着祖国的未来.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据北京和上海的有关部门和媒体调查后报道: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约占两成,其中盗窃等财产型犯罪又占了约七成;在这些犯罪的大学生中,重点大学的占了三成多,本科生占了七成半,而且恶性案件、新型犯罪还在不断地上升.这对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都是极大的损失.究其根源,是现在大学生的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素养水平偏低.这充分暴露出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薄弱的问题,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一、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缺陷

良好的、全面的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法制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审视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一)对高校法制教育地位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中的法制教育一直被下设在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内,法制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没有独立的地位.尤其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程,法制教育内容仅占教材篇幅的1/4,导致法制教育的地位无法凸显.事实上这样的定位并不利于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道德和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是相互依存、共同发挥作用的.道德教育重在净化人的内心世界,法制教育重在规范人的外在行为.道德教育不应凌驾于法制教育之上,二者应是平等互动的.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完整且地位独立的法制教育体系.

(二)高校法制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高校开展法制教育主要是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统一教材,理工科院校和文科院校一样,综合类院校和专业性强的院校一样.这样一刀切的课程设置不能体现学科建设与学科特色的结合,无法满足对大学生的学习要求.此外,教材仅有最后两章是法律基础内容,只占全书的1/4.而教材为了达到学术体系的完整,所有的部门法还是面面俱到,涵盖宪法、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等部门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仲裁法等程序法.这些内容偏重于阐述抽象的法学理论,枯燥乏味,不易理解,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材内容庞杂繁多,但教学课时有限.因此,教师教学犹如蜻蜓点水,只能将知识点简单地罗列与堆积,无暇结合案例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学生则学之无味,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过关了事.结果是学生虽然了解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法律意识依然淡薄.这样的法制教育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使大学生法制教育出现缺失.

(三)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

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提高法律素质,自觉树立法律权威.法律知识教学是法制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但不能代替法制教育.知法者并不一定是守法者,知法是前提和手段,守法、用法和护法才是法制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当前许多高校的法制教育,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次上,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注重用法律的理性解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帮助他们认识到法律同时还是每个公民维护自己权益的武器,引导他们提高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

(四)缺乏校园法律文化氛围

目前,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如结合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开展“明礼诚信”、“做文明大学生”等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与良好习惯;依托大学生艺术节等形式,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依托运动会等各类体育比赛活动,以培养学生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但是,众多高校往往忽略了有关法制教育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忽视了校园法律文化在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中的潜在功能.

二、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建议

全面改革高校法制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针对我国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的主要问题,建议如下:

(一)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系逐步成熟,法制体系建设已经取得长足发展的情况下,将“法制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的认识及定位是不大合理的.作为高校法制教育者,应深刻认识到在法治社会背景下,法律素养和道德品质都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

法制教育,不是片面地灌输法律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是把法律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在价值准则和人格的核心,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念.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应放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观,让守法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习惯.

(二)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完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

改革目前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学内容整齐划一的局面,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或者不同类别的专业有差别、有侧重点地选择法制教育的教学内容,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例如刑法、民法等可以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常规普法的内容;经济法、税法等可以作为财经类专业必修的法律,而理工类专业应增加科技法律和与计算机及网络相关的法律规范等内容,以回应专业需要.此外,还可以针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开设一些法律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让对法学有兴趣的学生有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法学的机会与渠道.

(三)丰富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强化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比如运用启发式教学,老师分析案件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相关的法律规范、事实材料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得出最佳的答案;又如运用模拟案件、角色扮演等方式,对案例进行课堂分析讨论,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和评论来筛选出最佳方案,这种方法能够使课堂的案例分析深入、生动,效果更显著;再如开设第二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旁听法院的审判活动,让学生亲临感受法律的震慑力.

目前高校法制教育课程考核注重考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记忆,而不是用法能力的培养,需要积极改革考核方式.一方面,在考查学生理论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查,可以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和课后参加法律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考核范围.这样有利于改善大学生普遍只重视考试分数不重视用法能力培养的现状.

(四)加强法律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

第一,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不间断的法制宣传教育.校园广播、校刊校报、橱窗展板、校园网络都是高校主要的传播媒体,可以运用这些媒体,开设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制专题栏目,通过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形成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使法律深入人心,并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使其感到“我们生活在法律之中,并以法律为准绳”,不断强化和提高法律素质.

第二,探索新的法制教育载体.如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司法工作者到高校开设专题讲座,以案说法;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专题影片,让学生在轻松而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法律知识;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同时也能起到法制教育的作用,效果比单纯的法律课程教学要好.

第三,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利用检测期开展社会调查和法律咨询活动;组织大学生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组成法制教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进行诚信守法教育等.法制教育实践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大学生了解社会、怎么写作社会.

(五)依法治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进行法制教育

高校应着力于校风建设,形成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制教育环境.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遵循有关法律法规,使各项政策和管理制度更加合理合法;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依法办事,坚持照章处理,坚持维护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学校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治校”的榜样,从而对学生起到示范、教化、熏陶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高校还应严格选任辅导员,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地发挥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实施法制教育的重要作用.

总之,高校肩负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任,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日常学生管理实际都需要教育者转变思维,认真对待,创新教学,增强实效,才能使大学生对法律有科学的认识、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做到真正地知法、懂法、守法,敢于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善于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真正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