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人才国际化培养的与展望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342 浏览:82238

关 键 词 :法学人才 培养模式 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市场对国际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敏锐地把握到法学教育的时代脉搏,从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要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于2008年成立以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法学实验班,经过4年努力,法学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已初见成效.

法学人才国际化培养的目标定位与改革路径

为避免法律、英语都没有学好的“四不像”培养,在学院的领导下,法学专业一开始就把法学人才国际化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法律实务工作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基础的、精通法律和外语的、面向国际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改革路径是以法学为基础,以英语为特色,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1.以法学为基础

法学专业培养的人才首先是具有扎实的法学基本功,在法学和法律职业领域具有竞争力的法律人才.因此,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对于教育部设定的法学专业的16门核心课程,对法学实验班的学生和普通班的学生做同等的要求,不降低课程设置与学分的要求,以使实验班学生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


2.以英语能力的培养为特色

法学人才国际化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跨国法律事务的交流能力.基于学校英语系、大外部与法学专业同属于文法学院,英语师资力量雄厚,调配方便,我们将国际化的特色定位为英语能力的培养.

3.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人才的培养有其自身规律,培养模式的改革关系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牵一发而动全局.在改革中,学院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尊重法学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在原有的培养方案基础上,在不降低对学生法学基础理论课要求的同时,进一步设置具有特色的突出英语能力的课程体系,尽量避免培养方案的巨变引起学生知识体系的缺失.

法学人才国际化培养的特色

1.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一是注重对学生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在全球化时代,随着我国入世,国际交流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英语的学习和应用已成为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并在未来可能限制一个人的上升空间.在实验班的培养方案中,第一学年开设“英语精读”“英语听说”和“英语口语”3门课程,主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第二学年开设“英语精读”“英语听说”和“英语泛读”3门课程,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使英语课程的设计呈现出层次性和递进性.

二是注重对学生法律英语能力的培养.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运用英语流畅地进行国际交流,用英语工作.为此,在大一、大二基础英语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学校还在双语模块中设置了“英美法概论”“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实务”等5门双语课;在英语模块中,设置了“英语笔译”(Ⅰ,Ⅱ各32学时)“法律英语写作”“英语口译”“商务英语”等课程.形成了比较丰富的双语及英语模块课程体系.

2.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

教师是人才培养环节中的灵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必须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为前提.我们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蕴含的国际资源,不断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一是坚持做好“走出去”工程.迄今为止,法律系已有5名教师先后赴德国波恩大学、美国休斯敦大学、圣玛丽大学等学校进行了为期半年或1年的海外访学研究工作,通过访学提高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及国际化视野.

二是同步做好“引进来”战略.实验班开设的“英语口语”“英美法概论”两门课程均由外教讲授.此外,2010年~2011年,具有美国执业律师资格和实务工作经历的休斯敦大学Douglas A. Erwing教授受聘为文法学院外籍教师,在为法学实验班和研究生开设“美国宪法”“美国财产法”等理论课程的同时,还为学生讲授“英美法案例分析”等实务类课程,开拓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三是在全院范围内整合教学资源,将英语系一批具备条件(本科英语专业,硕士法学专业或者接受过法律英语教育)的优秀青年教师吸收至英语模块和双语模块课程师资队伍中来,为法学实验班讲授双语和“法律英语写作”课程.

3.教材选用的国际化

为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使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学院的双语课“英美法概论”和“西方政治制度”均使用美国原版教材;其他的双语课程也在国际化教材使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欧美宪政”使用了美国的原版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国际化

法律科学是实践科学,为加强对学生涉外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学院在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中也非常关注基地中涉外案件的数量.例如,学院建立的实习基地中,朝阳法院是全国结案率最高的基层法院;同时,朝阳区外企云集,外国人聚集,为培养学生跨国法律实务操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盈科律师事务所是全球化法律怎么写作机构,除在国内有18家分支机构外,也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等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海外办公室,有着丰富的涉外案源.同时,经过几年建设,2012年,“北化——朝阳法院法学教学实习基地”被评为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环境.

法学人才国际化培养成绩显著

1.英语语言能力提高显著

通过高强度的英语训练,第一届实验班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上成绩显著.英语四、六级一次通过率100%,史由由同学连续3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相继获得1次特等奖、2次一等奖;马雅红同学和任馨怡同学获全国大学生法律英语大赛三等奖;多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出国深造.

2.综合能力卓著

实验班学生除了优异的英语成绩外,其法学课程成绩以及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充分提高.2008级实验班学生46.2%获得过奖学金.法学专业学习成绩前30名的学生,实验班学生占57.7%;综合排名前30名的学生,实验班学生占50%.实验班学生考研率41.7%,就业率100%.

法学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未来

1.进一步完善英语课程体系

在学院原来的培养方案中,大一、大二注重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到大三、大四时直接进入专业英语学习.由于专业英语词汇不足,使得专业英语的学习比较困难,因此,学院在2012级的培养方案中,在大二第二学期增加了“法律英语”课程,这样就形成了基础英语——法律英语——专业英语(英语、双语模考课程)的梯次,进一步完善了“在学习法律中学习英语”和“在学习英语中学习法律”的课程体系.

2.积极开展提高学生法律英语水平的第二课堂活动

人才的培养,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所形成的培养氛围也必不可少.为此,学院为实验班配备从海外访学归来的教授专职负责实验班学生的培养工作.在实验班成立法律英语兴趣小组,通过该小组的活动,培养学生对法律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通过举办法律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法律英语写作能力和法律英语表达能力;组织学生翻译法律英语文献,锻炼学生的笔译能力.

3.进一步探索法学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深度与广度

目前学院只是在法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实现国际化培养目标.鉴于教学的客观规律与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想达到最优化的培养目标,受制于课时总量、学分总量,法学基本能力培养的必要环节等各种因素,这种模式是有局限性的.未来随着学院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办学条件的改善,可以借鉴外校经验,探索双学位、2+2、中外合作办学等其他国际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总体提升学校国际型法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责任编辑:张雯]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