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贴近”到“走转改”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76 浏览:18707

【摘 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党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指导思想的本质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走转改”活动,是“三贴近”原则的具体体现,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

【关 键 词 】三贴近 走转改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2011年8月9日,、、国家、、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在北京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随后,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及省市宣传部门积极组织学习、落实“走转改”活动精神,迅速以实际行动践行之.

一、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指导思想的历史沿革

1.新闻宣传工作的群众化思想

中国建党伊始,就特别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并视其为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充分认清了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并且意识到“人是要左手拿传单右手拿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道理,充分认识到新闻宣传工作对革命事业的重要性.①

2.新闻宣传工作的大众化思想

1930年代,中国文坛刮起了“大众化”的风潮,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在中国的领导与指引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民族文化建设,把大众化作为民族新文学建设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掀起了“普罗文学”运动的热潮,以工农大众为怎么写作对象.受文艺大众化思潮的影响,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也提出了新闻大众化的运动口号.

3.新闻宣传工作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思想

1947年6月,《晋绥日报》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的问题,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检测新闻、检测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这次活动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在继续坚持新闻大众化路线的同时,确立了“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的指导思想.

4.新闻宣传工作的“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思想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党根据由农村转入城市,由战争转入建设的新情况、新形势,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1950年3月,新闻总署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重点讨论了“改进报纸工作,加强与群众联系”的问题,并提出了“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指导思想.②

二、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原则的提出及意义

1.“三贴近”原则的提出

2002年,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对新闻战线的干部职工提出要求,新闻改革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2003年,李长春在宣传思想门负责人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③

2.“三贴近”原则的现实意义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它作为党现阶段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对各级宣传部门及新闻媒体工作顺利进行、实现既定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新时期党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工作目标出发,深入到现实生活、基层工作中去,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使新闻报道的根基立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肥沃土壤之中.

三、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指导思想的本质

通过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指导思想的梳理,不难看出,党新闻宣传工作指导思想的本质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新闻宣传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不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提高怎么写作群众的能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三贴近”原则的具体体现,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

1.把握立足点,一切为了群众利益确定工作目标

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并作为怎么写作的主体,一切为实现群众利益而摇旗呐喊.一要把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宣传报道工作的最高准则.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宗旨,确定宣传主题、谋划工作思路、策划报道方案、制定具体措施、解决实际问题,都要自觉地坚持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切实把为广大群众谋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尺度.三要把引导动员全社会为实现群众利益团结奋斗作为宣传报道的工作重心.

2.选好结合点,大力依靠群众力量开展新闻宣传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开展工作,这是新闻宣传事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一要广泛吸纳群众参与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宣传工作的根基在群众、智慧在群众、力量在群众.二要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基层是新闻实践的好课堂,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好老师,只有甘当群众的学生,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新闻宣传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三要让群众成为报道的主角,要胸怀对基层、对群众的真挚热爱,把群众的呼声作为了解情况、思考问题、制定措施、开展工作的首要信息来源和基本依据.

3.找准切入点,紧紧围绕怎么写作群众的工作宗旨拓展宣传方式

充分考虑人民群众接受新闻的心理、习惯和能力,运用多种方法凝聚和激励群众,让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怎么写作群众.一要多开办面向基层的怎么写作性栏目,新闻宣传要走进群众实际生活和心灵世界,满腔热忱地为群众鼓与呼.二要用群众的语言进行采编报道.三要带着真情实感做工作.


四、“走转改”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贯彻落实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新闻工作者践行“三贴近”原则的重要举措.在“走转改”活动中,不仅仅取得了成绩,更要注意一些问题. 1、“基层”不仅仅意味着“农村”

纵观媒体报道,绝大部分“走转改”活动都是去农村,而去城市基层的比重较小.我国有8亿多农村人口,和城市相比,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信息传播相对滞后,因而充分关注“三农”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同时也应该明确,所谓“基层”并非仅指农村,城市中的广大普通社区,以及工厂、学校、商店、建筑工地等,也都是基层.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宣布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0%.④由此可见,城市市民和数量可观的进城农民已占我国人口一多半的比例,如果忽视了对他们的关注,显然是有失偏颇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现象的背后,不排除可能存在态度问题.“走转改”活动来了,组织记者到比较艰苦的农村去,对活动进行大规模报道,容易造成声势,利于提高自身“美誉度”,表现“积极”、“先进”.如果存在这样的思想,记者走基层也仅仅是“身入”,而很难做到“心入”,更难收到实效.

2.“走基层”应建立长效机制,谨防走形式

在“走转改”活动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个别媒体、个别记者走过场、走形式,并存在走一阵子的思想.这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谨防将走基层走成形式.个别媒体、个别记者对走基层活动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从活动策划、专栏设置到记者安排等都存在走一阵子的临时思想,从而出现走形式、走过场、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要卓有成效、持久地把这项活动开展下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树立长期的思想,把其列入日常的新闻宣传计划中.二是开设固定的长期专栏,确保发稿渠道畅通.三是策划系列活动,不断掀起新波澜.四是建立奖励机制,评选走基层先进工作者及优秀稿件.提高认识,建立机制,落实措施,是确保走基层活动有声有色持久开展下去的根本保证.

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因此,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意愿是高度一致的,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是高度一致的.这也是与我们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完全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为依归的性质相一致的.有人把二者对立起来,甚至提出“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这样的伪命题,是完全错误的.⑤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只有如此,“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才能充分体现新闻工作者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