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选文节选不当试析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71 浏览:129917

摘 要: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教材选文在编选中对古籍原文进行的节选改动,有时并不妥当,会造成古籍本意不够准确完整,甚至误导学生.本文讨论了《口技》篇中多处节选不当.


关 键 词 :文言文;《口技》;节选

中学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学生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的提升都具有重大意义.文言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依托课文、注释及参考书理解字词句意,清理阅读障碍.准确传达古人的意思,教师教学当然是重要一环,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文和注释本身的准确、清晰,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我们发现,时至今日,各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的注释都或多或少存在错误,就这些注释进行商榷的文章有很多.在备课过程中如果多下些功夫,以阅读古籍的方法来“抠”文言文篇目,则又会发现,现行教材文言文篇目中不仅很多注释值得商榷,就连课文本身,也有不准确的地方.教材选文出自古籍,选入教材时,应该如何节选和改动,才能使文意准确完整又不使学生难于理解,是编选课文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试举备课中所发现《口技》选文删改古籍原文的几例不妥之处,并出按语加以分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技》课文注释称,该文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1,查阅原文,发现课文对原文删改甚多.所改文字,有多处不妥,举例如下:

(1)原文“但闻屏障中抚尺二下”2,课文为“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按,“抚尺”即今所谓“惊堂木”,曲艺艺人用抚尺拍击桌面,以响声肃静全场,同时表示节目的开始和结束.文中节目开始和结束时,两次用到抚尺,开始时,原文作“抚尺二下”,结束时,原文作“抚尺一下”,课文则皆改作“抚尺一下”,而未说明改动缘由.拍击抚尺的次数,应该代表不同含义,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曲艺形式,其拍击抚尺的规矩和含义,恐怕也不尽相同.就笔者亲身经历而言,辽宁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在广播节目中,开头和结尾各拍击抚尺一下,而四川评书艺术家李伯清在茶馆现场的散打评书中,开场时要有节奏、有轻重地拍击抚尺十数下.清代口技表演,如何拍击抚尺,笔者未能查明.教材将“二下”改为“一下”,不知所据,然而会对熟悉今日曲艺形式的学生产生误导――古代拍击抚尺的次数和今天一些情况一样.

(2)原文“满堂寂然”,课文为“满坐寂然”.

按,课文改“堂”为“坐”,不言所据,又为“满坐寂然”出注释:“全场静悄悄的.坐,通‘座’.”玩味这条注释,似乎是将口技艺人表演的场景视为书场之类有观众座位的场所,因此要把“满坐”解释成“全场”,还要把“坐”通检测成“座”.其实表演场所,前文早有交代,口技艺人坐在“厅事”之东北角的屏障中,而欣赏口技的观众就是所谓“宾客大宴”的宾客和宴请宾客的主人,他们应该是“团坐”在“厅事”中间.厅事,课文注释解为“大厅,客厅”,可从.中国传统民居的“客厅”,也就是位于房屋正的堂屋,古人以及今日居住在传统民居中的人们大宴宾客,也都是堂屋摆酒,原文作“堂”,自有道理.“堂”指的就是前文提到的“厅事”,前后文正相照应.课文编者没有注意到此点,改“堂”为“坐”,通检测为“座”,既改变了原文中的场景,又徒然增加了一条需要学生背记的通检测字.

(3)原文“遥遥闻深巷犬吠声”,课文为“遥闻深巷中犬吠”.

按,课文将“遥遥”改为“遥”一字,无说明,且不妥.叠字词是汉语所特有的,多用来状貌状景状情,其表达作用绝不是单音节词所能替代的.“遥遥闻”写出夜深人静之际在室内所闻“深巷犬吠声”的依稀飘渺,这正是口技艺人丰富想象力和高超技艺的表现,用“遥闻”二字则全无这种表达效果.而且,在朗读的时候,“遥遥闻深巷犬吠声”与“遥闻深巷中犬吠”的停顿和感觉完全不同,课文的删改,改变了原文的“文气”.

(4)原文作“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课文则删改为“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按,此段是课文对原文删改最多的部分,可能是因为涉及“不健康”的内容.但是,删改之后的课文完全改变了原文的叙事脉络,使充满因果联系的一段情节支离破碎.原文中,“儿醒大啼”是因为夫妻二人私语及动作,“其夫呓语,初不甚应”乃是对妇人动作言语的回答,入情入理,安排巧妙,如同故事.但在课文中,“其夫呓语”成为与妇人“惊觉欠伸”毫无关系的动作,“儿醒大啼”似乎也是被妇人的“惊觉欠伸”和“其夫呓语”所吵醒,婴儿睡眠如此易被吵醒,并不合情理.如果一定要回避“不健康”的内容,似应寻求更巧妙的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