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203 浏览:94603

【摘 要】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成为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习作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本文探讨了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关 键 词 】农村 习作 教学 有效性 小学 语文

在农村小学里,该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爱写、乐写、会写作文,近年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训练:

一、结合阅读教学,迁移习作方法

小学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篇名作,文质兼美,从内容、语言到表达形式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因此,在进行课文的阅读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文章加以强化训练,使学生从文章中习得写作方法.

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周总理工作的句子,“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周总理工作的一丝不苟与劳苦.此时,我趁机让学生仿照这种形式去写一个身边的人,描写出他工作或学习的情景,学生欣然动笔,很快便有许多精彩的片段出现.如孙泽贤写道:“他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一手紧握着笔,一手轻按着洁白的画纸,铅笔在画纸上悄悄地走着,不一会儿,一座小山就跃然纸上.突然,因为用力过猛,山下的那小河‘过界’了,他赶紧拿起橡皮小心翼翼地擦着,那条小河便听话地‘回流’了等”(《我的同桌小画家》)


结合阅读教学,适时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强化表达能力.

二、捕捉适宜情景,激发习作兴趣

好作文总是有感而发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把握时机,使学生有感而文.这包括阅读课上的精彩场景和突发的偶然事件.

(一)珍惜课堂“精彩”,指导学生有感作文

教材上的课文大多传递美好的情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为之所动,如果适时地引导学生在情动意发之际,把心中的感受写下来,就是好文章,这比起刻意去创设情境要好得多.例如,教学《尊敬普通人》一文时,学生随着作者刘东的叙述见识了许许多多他所尊敬的普通人,这时学生的心中除了感动作者的感动外,也涌现出自己的感动,浮现出自己所尊敬的普通人的形象,所以我见机行事,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所尊敬的普通人,然后,及时地记录下来,稍作整合后,这便又是另一篇可以与课文媲美的《尊敬普通人》.

(二)把握突发“事件”,引导学生即兴作文

学生的生活是多彩的,就算课堂也是一样,往往有许多突发“事件”,或引人耳目,或发人深省,或感人肺腑,若能在当时引导学生进行即兴作文,那也将会是一篇好文章.例如,一次语文课上,蔡婉茹同学因为身体不适呕吐了,她的同桌顾不得清除自己被弄脏的衣服,赶紧帮这名同学清理嘴边的呕吐物,邻桌同学赶忙拿起畚斗弄来沙土掩盖地上的呕吐物,然后清扫出去.我在安顿完这名同学后,便发表了一番讲话:“我为大家的表现感到高兴,更为能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里感到荣幸等接下来,请同学们把刚才那一幕记在日记本上,定格成美好的回忆.”同学们个个马上抓起笔沙沙地写起来.

另外,这些突发“事件”还包括一些美好的生活现象,例如:下雷阵雨、刮龙卷风等,这些景象,这些画面如不及时捕捉,就会稍纵即逝.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进行习作练习.如:下雷阵雨、刮龙卷风时,同学们是最好奇的,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向窗外张望,甚至发出怪叫.这难道不是习作指导的好时机吗?每当碰到类似情况,我都会连忙停下课业,指导学生观察雷雨或刮风时的情景,然后即兴作文,总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引导热爱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很多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东西可写.然而,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生之所以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就因为缺少观察,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物.正如《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提到的,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要引导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观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着、神态和言谈举止进行观察,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如观察植物,可通过视觉了解外形、颜色、姿态等,可通过嗅觉闻它的气味等等.当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他们就会积累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这些其实都是很好的习作素材.

例如,在大扫除的时候,我会提醒学生注意看看谁干得最卖力,谁会偷懒,在大扫除结束后,我会组织他们进行总结,并且要说清从哪看出谁卖力,谁偷懒,这样一来,在《大扫除》这次习作中,学生就能笔到文来,水到渠成了.

四、指导生生互动,激活习作生命

在学生的习作完成之后,千万不要把它和其他作业一样只在教师的桌头与学生的书包两点徘徊,那样作文就失去了色彩,习作训练就失去了灵性,学生对习作就会失去热情.最好是让学生的习作在同学中流转,生生互动,这样才会激活习作生命,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点亮习作训练的灵光.

(一)互批互改

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后,可适时地引导学生交互评改彼此的习作,在互批互改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又进行了一次交汇与碰撞,他们会互相指出对方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他们会探讨解决彼此的疑问,他们会欣赏对方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在这个交汇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习作生命就被激活了,而且在逐步地丰富增光.

(二)交流促进

学生的习作在经过生改师批后,可让学生誊写,或张贴在教室的芳草地上,或出版成作文专栏,或装订成册,或送往广播站,让学生有平台来展示自己的习作,让学生有窗口来学习别人的习作.甚至还可以把学生的习作投往报纸杂志,以盼发表.这样学生的习作生命就被延伸,它会点燃学生再一次创作的,会不断地激励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习作学习中来.

总之,要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要把握适宜时机进行习作训练,如结合阅读教学,如把握精彩瞬间,而且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鉴赏习作、分享习作,把习作当成生活中美好的组成部分.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