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147 浏览:57758

今天的地球已经成了地球村,信息交流,科技交流,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这种现状下,撇开翻译谈交流是不可能的.这也正是我国第四次翻译出现的原因.然而,我国翻译理论大多建立在佛经或文学翻译基础之上,无论是极具影响的近代严复的“信、达、雅”,现代鲁迅的“宁信而不顺”,还是当代傅雷的“神似”说和钱钟书的“化境”说,乃至当今许渊冲先生的“竞赛论”、“优势论”等,基本上都是针对文学翻译而言的.然而,事实上科技翻译占翻译工作总量的份额更大些,其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说到科技翻译,有些人可能会想到科技文体的客观性和专业性.他们可能会认为科技翻译就是“照搬照抄”的直译,不需韵色和取舍.其实不然.科技翻译也会涉及到一些取舍,也会牵涉到像文学翻译中热议的“归化”和“异化”问题. 本文就归化和异化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粗略分析.

一、科技文体的特征

科技文章在文体和修辞上与文艺小说、新闻报道等截然不同,科技文体崇尚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行文简洁,重点突出,句式严谨,格式统一.[1]科技文的主要功能是客观地传递信息.因此,科技文体的特征表现在语言上是:客观性,规范性,专业性;表现在行文上是:逻辑性,质朴性,和符号性.

客观性:客观性是科技语言的本质特征.例如,在科技英语中,动词多用现在时表现此类文章语言的“无时间性”和“一般叙述作用”.而且句子多是被动句,无人称,更表现出科技文体的客观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语法和格式的规范性上.其中一点原因就是由其客观性所要求的无误表述客观事实的特征所决定的.其二,就是因为科技文语言和格式要符合国家的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

专业性:科技文章的读者不像文学文章的读者那么宽泛,一些科技文只是给专业人士及关注此专业的读者看的.专业术语的大量使用是科技文体的一大特点,也是阻碍广泛阅读的一个原因.

逻辑性:科技文是要向读者客观的介绍某信息,严谨的逻辑性是读者能读懂科技文的首要因素,而且逻辑性是保证其信息准确性的必要因素.

质朴性:科技文在修辞手法上大多以交际修辞为主,不像文学文体那样富于美感和艺术色彩,其质朴性更能保证其语言的客观的性.

符号性:科技文还有一个文学文体不常见的表达――符号解说.科技文为了清楚说明某个现象或试验,往往借助大量公式、图标、图形等符号,既简洁又清晰的进行解释说明.

二、归化和异化

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创设了归化翻译法(归化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or Domestication)和异化翻译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or Minoritizing Translation)两个译学术语,用来描写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归化翻译法的目的在于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Venuti认为,归化法源于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异化法是故意使译文突破目的语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Venuti把异化法归因于19世纪德国哲学家Schleiermacher的翻译论说“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其作用是“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差异注入目的语之中,把读者送到国外去.”[2]

关于归化和异化翻译方法一直是国内外翻译学者争论的焦点.Venuti虽然创设了两术语,但其本人更倾向异化翻译,她主张“可以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风格和其他方面突出原文之‘异化’.”[3]归化的真正代表人物是Nide(奈达),她的动态对等概念把读者推向翻译的首要位置.在我国国内翻译理论界,鲁迅先生是异化翻译法的代表人物,他在1935年明确表示反对归化,提出“凡是翻译,必需兼顾这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4]傅雷先生提出的“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观点和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说都表明这两位均是归化的提倡者.

汉语和英语起源于不同的两种文化,其差异显而易见.但文化无国界,有了翻译这个桥梁的存在,语言的交流不是问题.起桥梁作用的翻译应该是既忠实于原文,又应该让异国读者读的明白.适当的归化可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适当的异化可以准确传达原文信息,丰富语言表达.笔者认为,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在科技翻译中应该相辅相成,不可偏激地择其一.

三、科技英语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处理

3.1归化处理

由于科技文章大多信息量大,描绘性和阐释性功能突出,加上英语和汉语在结构上的差异,因而英、汉科技文体的行文组句方式大不一样.要保证科技信息的真实性,准确客观地表达原文内容,又要让汉语读者能读懂译文,就要适当采取归化翻译法.句型结构上的归化是英译汉翻译的常见手段.

例如 The coefficients used in these linear binations depend on the donor mode and trip purpose, represent the relative value that trelers, who are using that mode for that purpose, attach to the attribute, e.g., “value of time”, and reflect structured interviews in which trelers expressed preferences between their habitual mode and alternatives characterized according to these attributes.[5]

此句中第一个斜体部分是个过去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第二个斜体部分为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并且that从句中又套一个who引导的定语从句,第三个斜体部分是in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来修饰interview,而且and后又是一个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来修饰alternatives.此句句型十分复杂,充分体现了科技英语信息量大,语法手段多样的特点.如果这种复杂的结构完全套用过来,那么译成的汉语将会没有任何逻辑,而且汉语语法中根本就没有定语从句.此时就只能采用结构上的归化来翻译.除此之外,个别词的词义也需要作调整,如“donor mode”译成“供体模式”就太翻译腔了,而且不利于读者读懂译文.其实这个“供体”指的就是“乘坐交通工具的方式”;另外,“structured interview”不能直译成“结构性访谈”,它是一个术语,表示“问卷调查”.弄明白了英语的逻辑结构和词义内涵,然后按汉语的结构和用词习惯清楚地表达原文,才能最终达到翻译的目的.

试译:此线性组合的各项系数取决于我们为乘客提供的乘坐方式和乘客的旅行目的,代表了乘客相应的价值观,即那些为某种目的选用某种乘坐方式的乘客所固守的习惯,例如“时间观念”,并反应出问卷调查中乘客们各自不同习性在惯用方式与个性选择之间所表达的各种偏爱.

3.2异化处理

各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通过文化的交流,文化间是可以互相渗透,可以互通有无的.过度的归化限制了丰富语言和文化交流的机会,而异化翻译正是文化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最好例证.如快餐hamburger被翻译成了汉堡包,计算机用语e-mail被翻译为伊妹儿,生物学用语clone被翻译成克隆,医药用语vitamin被翻译成维他命等等,这一个个西洋味十足的翻译词,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后,现在都已被汉语使用者所接受,被当成了本土语言来频繁使用.正如恩果所说,“有些生硬的洋话,经过时间这个熨斗熨来熨去,也渐渐变得自然了.”[6]

适当的异化翻译法即忠实表达了原文,又丰富了译入语的语言.但过度的异化肯定为译入语所不容.每种文化都有其接受外来事物的能力,但外来语的过分入侵会危害本族语的主导地位,所以,当大量的外来语不分青红皂白的进入本族语后,会被本族语本能的排斥掉.例如,我国五四前后,异化翻译的浪潮一度高于归化,而且来势汹涌,导致大量的异语出现.如science被译成赛恩斯,telephone被译成德律风.这些完全可以找到中文词相对应的英语就没必要异化翻译.这种不顾及译入语主导地位的翻译,当然为译入语文化和读者所不容.这些过分的洋味儿词很快被地道的中文所取代.Science就是中文的科学,telephone就是中文的.

四、小结

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不仅是文学翻译争论的焦点,也是科技翻译不可缺少的翻译手段.科技翻译的目的是准确传递信息.归化可以使翻译在英、汉两种语言交流上真正起到桥梁作用,异化可以使英、汉两种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不可偏其一,两者应该是互为补充,互相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