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据更能证明中心点

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99 浏览:15622

摘 要:写好议论文,最关键的就是如何选择与使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有时,一篇文章的观点很鲜明、很新颖,议论十分出色,但有时却不能让读者信服;有时,一篇文章当中列举出许多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可是文章还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这是为什么呢?前一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没有选取恰当的论据来说理,后一种情况是由于没有对论据作出必要的分析.


关 键 词 :论点;论据;选取材料;运用材料;面;合体;叙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97-02

写好议论文,最关键的就是如何选择与使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有时,一篇文章的观点很鲜明、很新颖,议论十分出色,但有时却不能让读者信服;有时,一篇文章当中列举出许多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可是文章还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这是为什么呢?前一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没有选取恰当的论据来说理,后一种情况是由于没有对论据作出必要的分析.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回到写好议论文的关键――如何选取与运用材料证明中心论点的问题上.

先说选取材料.

1.选取材料务求“新”

材料的新与旧其实是相对而言的.在选择材料时,尽量选择最近发生的典型事例,这样可以使文章充满时代气息.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我觉得说得很道理.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如以“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为论点选取材料时,学生可以摒弃“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摒弃“长城”“泰山”和“故宫”,摒弃“桂林的山水”“云南的丽江”.之所以摒弃这类材料,并不是因为这些材料不典型,而是因为这类材料显示不出新意.学生可以选择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上海世彰显出中国人包容开放的胸襟,玉树地震表现出可贵的民族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等.文章运用这几个例子论证分论点,自然可以论证“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的总论点了.

如果议论文只选用陈旧的材料,那么学生现在写的议论文和十年前的议论文有什么区别呢?对此,有人写了几句顺口溜来反映中学生运用材料的状况:“项羽岁岁都自刎,屈原年年要投江.韩信时时在胯下,司马常常受宫刑.”所以,材料一定要新.

2.选取材料要讲“理”

一个材料(论据),往往蕴含了多方面的话题或者观点,可以用来证明多个话题与观点,首先要理解这个材料中蕴含了哪些话题或者观点,然后还要分清哪些观点是这个材料的主要方面,哪些观点是这个材料的次要方面的.如下面这个材料:

2008年11月5日,美国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四日在总统大选中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当选第56届和44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总统之初,许多人都劝他不要浪费时间与精力,因为200多年来,美国43任总统清一色都是白皮肤的男性,作为黑人的奥巴马几乎没有当选美国总统的资格.但奥巴马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通过自己的坦诚、热情和坚持不懈赢得了广大选民的支持,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奥巴马将以美国首位黑人总统的身份被载入史册,创造了奇迹.

对于这一材料,我们要想运用好它,就必须理解其中蕴含了“努力创造奇迹”“自信改变历史”“事在人为”“”“个性”“要敢于挑战自我”“成功源自对理想的坚持”“信念与成功”等话题与观点,其中“努力创造奇迹”“事在人为”“要敢于挑战自我”“成功源自对理想的坚持”等观点是可以用这则材料来充分论证的,“自信改变历史”“”“个性”“信念与成功”等观点只是与材料相关,材料则不能充分的证明这些观点.

再说运用材料.

1.运用材料要看“面”

有时候,某个典型人物的材料可以论证多个论点;有时候,某个典型人物的相关材料不止一则,也就是说材料具有多面性.不少学生往往把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事例不加变通地用在不同论点的文章中.导致论据不能充分地论证论点.例如有关项羽的材料,我们稍加整理就会明白它的多面性.

面1――破釜沉舟的故事.(可以论证“不留后路方能成功”)

面2――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可以论证“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面3――霸王别姬的故事.(可以论证“英雄也多情”)

关于项羽的材料,表现出这么多的面,在运用时一定要选择合乎论点的那一面,围绕论点来展开论证.

2.叙述材料要“合体”

所谓“合体”,是指叙述材料要注意文体的区别.议论文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材料只是为后面展开议论打基础,因此叙述材料必须概括而简洁.

原则:叙述要简要,学会剪裁,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一个同学使用了司马迁的事例: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就算死,也不枉一个铮铮之臣.但他选择了生,让朋友亲人都感到难堪的生.也许只有那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才能证明这一行为的价值:虽斗转星移,仍不失为和日月争光的鸿篇巨著.(《选择,别无选择》)

要做到正确叙例,就要合理剪裁,围绕论点选择典型事例,准确把握其重点,恰当地进行剪裁,剔除论点无关的材料和数据,正确选取事例的叙述角度来丰富最能证明论点的内容,即“取其一点”,使事例准确有力地为论点怎么写作.对自身蕴含意义丰富的材料,要细心斟酌、正确把握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找准它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一面,让材料与论点高度一致,以增强叙例的指向性和事例的论证力量. 3、叙后要分析

学生还应特别注意叙述之后要有分析.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联在一起,高度统一,才能伸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1)原则:避免堆积事例,要学会分析事例

(2)方法:

①检测设分析法

即用检测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讲出来.

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如果秦王能居安思危,以求沉稳,那么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秦朝也就不会只是个短命的王朝了.

基本格式:如果等那么等

②反面阐述法

即用检测设性的语言,从反面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讲出来.这种分析法与检测设分析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后不计前嫌,原谅并重用魏征,如果李世民不能做到宽宏大量,量才重用,魏征又怎能”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汗马功劳,如果李世民没有广阔的胸襟,唐朝又怎能出现夸耀于世的”贞观之治”

基本格式:如果不等那么等

③因果分析法

即用因果关系的语言,将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出来.

刘备出身平民百姓,但最终成就西蜀一方霸业.正因为刘备少有大志,立志要匡辅汉室,拯救黎民,所以在屡屡遭到挫折时,刘备能够抱持信念,坚持不懈,最终入主西川,建立了蜀汉政权.

基本格式:

正因为等所以等

之所以等是因为等

④评论分析法

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进行评论.

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由此可见: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