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60分万岁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414 浏览:91980

有学者对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状元们进行了职业发展跟踪,结论是:他们中几乎没有谁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做出像样的贡献.我不知道这一研究的准确性,但却很符合我对考试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一般推断:考试能力越强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会相对越差,多元化知识结构与反应性适应能力也相对越弱.

考试虽然作为某种公平标准有一定价值,但对个人成长的破坏力更大.考试会让人们越来越聚焦于标准化且特别容易忘记的知识上,大大削弱多元化知识兴趣,考试也会大大挤占学习者培养动手、行动能力的时间与精力,模糊其他职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的价值,让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只关心那些考试大纲里面的知识.

即使学生考到了高分,他也只知道这是考试的高分,他们不知道这些高分对他们的职业有什么用,对他们判定职业取向有什么用.

其实,考试在本质上对职业的选择与发展没有帮助,相反会进一步模糊.实际上,当学生试图弄明白自己的职业选择与发展的时候,因为要应付繁重的考试任务,不得不牺牲掉追寻职业方向的思考与尝试.因此我重提“60分万岁”――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大学生上那么多很快会忘记的枯燥的必修课,也不应该苛求学生必须老老实实上课才能毕业,更不应该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

坦率地说,在大学,考试及格就可以了.很多学生本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上这个专业,就应该允许学生在各科系旁听以确认爱好偏向,把学生都绑在各自的专业里麻木不仁没有任何意义,不如开放所有院系的课程,让学生通选.那样他们就会空出比较多的时间去实习、、去社会上听讲座、做志愿者、搞学生活动、读杂书、尝试创业等通过这些活动去大致判定自己的职业喜好、增加社会知识与社会适应性、交往社会上的良师益友扩大社会网络、形成自己初步的职业行为模式,然后反过来提高对于校园知识价值的判断能力:哪些课应该去听,哪些书应该去图书馆借,哪些同学应该去结交.

格式化的考试让人的脑子僵死,而社会化的场景知识让人的脑子重生,以活的需要去激活死的知识很有意思,而以死的格式圈住活的脑袋就值得谴责了.

因此大学不能再用中小学的方法来办,大学校长再也不能用中小学校长的逻辑来做事.不在60分中朴素地新生,就在90分中体面地死亡.

您的意见

2009年7月上“幕后”文章《人性中黑夜的种子》

所谓“吃得咸鱼抵得渴”,公众人物自然要检点.你的一言一行,都是传媒有兴趣知道的.如果你不想大家注意你,就不要做公众人物好了.(朱启章)


我们谁是完人又如何要求别人滴水不漏有容乃大,宽容待人,心留余香.(豌豆)

请登陆《青年文摘彩版》博客blog.省略/qnwzcb或登陆青年文摘论坛(.省略/bbs)进入“互动地带”版,参与本话题讨论发表意见,您将有机会得到最新一期《青年文摘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