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微课堂视频摄制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034 浏览:92574

摘 要 :近年来,微课堂教学视频的拍摄制作越来越重要和频繁.本文以摄制理论为指导,结合摄制实践,就如何拍摄制作好中职微课堂教学视频从拍摄前、拍摄过程及视频后期制作几个环节加以探讨.

关 键 词 :微课堂;摄制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130-03

数年来,笔者曾多次拍摄制作课堂实况录像,在拍摄过程中,努力克服设备较简陋的困难,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也积累了一定经验.近年来,微课堂出现,笔者又加入微课堂大军,刚接到“微课堂”拍摄任务,十分困扰,不知道“微课堂”为何物,为了做好微课堂视频,查阅许多资料,进行实践探究,得出一些心得,有了些微体会.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来摄制课堂实况录像片的实践,就如何摄制好微课堂实况录像片与同行们进行探讨,以求进步.

一、认真准备,把握中职微课堂特点

“微课堂”是一个教学视频管理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互动的教学平台,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而开展的精彩而简短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认真准备是摄制微课堂实况录像的基础.有人认为,微课堂时间短,微课堂摄制无需专业摄像设备及摄制团队;也有的人认为,微课堂实况录像片拍摄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执教教师.只要教师的执教水平高,作为拍摄者不必做太多准备,只需把执教教师的教学过程从头到尾录下来就行,就一定能拍摄出水平高的优质微课堂实况视频.事实上,就算教师的课上得再好,如果在视频中不能全面恰当地反映出来,就不能说是一堂很好的录像课,比如:声音听不清、学生电脑闪烁不停、师生场景切换不合时机,等等,这都有可能造成微课堂视频质量不高.一节好的微课堂视频,需要执教教师和拍摄者的共同努力,为了避免因重复拍摄制作而浪费人力物力,拍摄前,我们只有做到认真准备,才能更好地把握微课堂特点,体现授课教师特色.

前期准备工作可以分为与授课教师、学生等人员配合和拍摄者自身技术两方面着手.

(一)人员准备

第一,拍摄前做好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拍摄人员的沟通工作,对需要拍摄的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演练,以保证正式拍摄时课堂教学活动能顺畅地进行.第二,拍摄前,与上课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做好预约,拍摄时间安排,商定拍摄时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设备的摆放位置以及学生座位安排等事项.第三,教师上课时用到的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料的格式、字体、大小、颜色、背景等事先查看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并将资料保存好以备后期的编辑制作之需.第四,教学媒体的应用,应充分发挥常规教学媒体(投影、录音)的作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要应用得当,使教学视频有较强的示范、借鉴作用.第五,布景:背景不要太亮,不能有横竖条纹;一些装饰物品不能太鲜艳,以免喧宾夺主.


(二)技术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一份脚本.微课堂拍摄前需编写脚本,内容包括:所要拍摄的场景、特写镜头和各分镜头的时间长度等.

脚本编写和镜头设计应充分体现中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突出微课堂特点.中职学校通常是按专业与企业岗位呈现相应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因此,微课堂作品通常是技能操作关键步骤的示范、专业技能知识点讲述,或是课程重点、难点的突破等,呈现的时间通常是8-10分钟.拍摄相关准备工作必须围绕微课堂这一特点展开.

其次,是精心设计需要呈现的画面.镜头设计非常重要,镜头设计合理与否关系到画面的优劣,甚至关乎课堂效果.这就要求摄制者必须根据上课教师教学设计,巧妙地运用摄制技巧,画面既能突出教师特色,又能强化重点、难点,达到比现实课堂更佳的直观效果.

画面设计要着重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画面.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微课堂虽然微小,但在拍摄中仍须体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恰如其分地反映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情况.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引导地位,画面要系统、完整、连贯地反映教师教学的全过程.但是,如果只拍摄教师,忽视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活动,就不能体现教与学的互动情况,也会影响视频的客观效果.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反映学生听课、思考问题及回答问题的画面,要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而定,比如:上课教师授课前是教师亲切的笑容、学生期待的表情,教师授课过程中可穿插个别学生认真听、做的特写,结束时学生满足的笑脸特写等.当然,必须注意反映师生互动要有机联系,互相呼应,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因为反映学生活动而影响教师一些重要动作的连贯性.

二、合理拍摄,遵循中职教学规律

(一)恰当设置机位,正确使用景别

一般使用两台摄像机,两部机一般在一前一后拍摄.拍摄课堂教学案例或微课堂课例,实际就是采用长镜头拍摄,用推、拉、摇等手法,多景别、连续地对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连续、完整和真实地进行摄录.如何拍摄得最好,关键就是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好景别的变化.

常用的景别有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从微课堂视频来看,拍摄教师讲课、板书、操作电教设备等使用较多是近景,当拍摄主体位置相对固定时,应根据动作转换景别.如根据教师伸腰、伸手动作的动态方向把镜头摇动推至屏幕或被提问的学生.准确把握时机、速度尽量让转场顺滑.拍摄学生活动较多使用中近景.必要时也可用特写表现教师的情感或神态,或表现较为重要的板书内容、教具的示范和电教媒体的演示,等等.

近景的好处是既能看清教师讲课的表情,又能看清板书,中近景的好处是能最大限度地显示教学活动中的全部内容.后面的摄像机作为主机,一般保持近景,以黑板为背景,以拍摄教师为主要对象,记录教师的活动,以近景为主,前台摄像机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反映学生学习中的听讲、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等一系列活动.前台摄像机的景别变化较大,保持中景反映全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不时表现局部和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用中景反映几组学生的学习,用近景或特写反映单个学生的学习、回答问题和动口动手以及能力训练的细节,用摇镜头来展现全体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 (二)根据教学规律,合理使用拍摄技巧

微课堂视频拍摄内容应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中职“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规律,真实反映课堂中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因此,必须熟练掌握稳、准、匀、平、清等拍摄要领,保持摄像头清洁、远离强光刺激,确保光线充足(必要时可使用带灯光的摄像头),调整摄像头距离,更要有选择地、合理地使用拍摄技巧.拍摄中运用到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拍摄:画面稳定,聚焦清晰;画面推拉摇移跟等运动平滑.如:提问环节展示.

(2)构图:突出拍摄主体,符合美学原理,充分考虑画面的方向性.

(3)抓拍:熟悉课程内容和进程,及时抓拍有关画面(跟上进程);注意特写的应用,清楚展现有关细节.

(4)切换:画面切换准确、及时、流畅、无跳跃;切换方式用硬切,如用迭化,时间一定要短;合成画面要始终保持教学进程、内容的完整展示.

(5)录音:教师声音拾取建议使用无线话筒,学生声音通过2-3个外置话筒进行拾取.还应注意各路声音均衡.

(6)补拍:实拍时,必须有学科教研员在场审看,随时发现问题,决定重拍或补拍.有些场景或活动需要通过后期拍摄完成.

三、后期制作,提高微课视觉效果

(一)镜头的编辑力求连贯

(1)编辑的作用.编辑的作用首先是实现镜头画面间的连续过渡,包括磁迹的连续过渡和画面、场景的连续过渡;其次是取舍素材,渲染气氛,提高教师授课效果.因此,必须做到:第一,镜头组接要合理、具有艺术性;第二,信号过渡要稳定,具有连续性.

(2)编辑的工作.其一,是取舍镜头,主要是将那些繁琐、重复的内容加以精简,对同一动作的内容,如:学生练习、实验、分组讨论等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省略其间不必要的过程,使整片达到规定的8-10分钟的长度.其二,在视频中插入一些课堂拍摄时漏拍或补拍的镜头,以保证课堂信息的完整性.其三,瑕疵镜头的处理,如常见的镜头晃动问题,可通过后期制作软件解决画面抖动问题.

微课视频剪辑时应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和流畅,注意教师行为的方向及师生间的空间关系,要让观众感到所有的画面是一气呵成的.

(二)后期合成讲究统一

后期制作应根教学需要,在不违背镜头组接的原则和转换技巧的基础上,对教学视频做些技术性和艺术性处理,以便更好地再现教学的真实情境.如果在拍摄过程中无法当场一次性完成高质量的精品微课视频,的确需要非线性编辑时,可以用Premiere,After Effects,绘声绘影等非线性编辑软件. 1片头片尾制作

片头、片尾的作用主要是向观众展示上课教师和制作人员的信息,通常是视频、字幕、动画、特效等元素的合成,片头主要包括课题名称、主讲教师姓名、职称、单位等信息,片尾可以出现制作单位及人员、鸣谢的人员和单位等.注意该环节时长不宜超过25秒.

2后期合成输出

一个完整的微课视频项目制作往往是比较繁琐的,录制完成后还有很多的基础细节需要完善处理,如:背景音乐、画面的色彩调整、旁白的叠加,等等.后期合成要力求风格统一,避免过度渲染导致视频花哨喧宾夺主、不协调等现象的发生.

教学视频后期制作完成后,先浏览作品的总体效果,如果有瑕疵,继续修改;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便可导出视频.导出时应进行视频格式的选择,如:放到网络上,应为WMV格式或其它流媒体格式.

由上所见,摄制好一个完整的好的微课堂视频作品,不光需要扎实的专业摄制基础和良好的美感,细致和耐心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电教工作者理应不断去学习、探索、积累和交流,录制出更多更好的微课教学作品,通过网络视频技术传播给更多师生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