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待遇、政策寻租与过渡性资本外逃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393 浏览:45959

摘 要:过渡性资本外逃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流动方式,其动机就是以外籍的身份向国内投资.我国政府对于外商投资给予的超国民待遇和税收优惠是过渡性资本外逃的主要动因.这种政策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的现代化、市场化建设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政府对于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也在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进行重新定位,逐步取消具有明显歧视性的政策,消除内资企业的政策性寻租动机,提高内资企业的投资水平.

关 键 词 :过渡性资本外逃;税收差别;超国民待遇;税收并轨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10-0063-05

一、导言

由于理论界对资本外逃研究呈现“百家争鸣”的状况,资本外逃的界定在国内外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如国外学者金德伯格(Kindleberger,1937)的“资本避险”论、卡丁顿(Cuddington,1986)的“资本投机”论、托尼尔(Tornell,1992)的“资本来源去向”论、多利(Dooley,1988)的“逃避管制”论、沃尔特(Walter,1985)的“违背契约”论等;而国内学者也有各自不同的定义,故学术界至今尚未对资本外逃形成一个统一认可的标准概念.基于对资本外逃的不同理解,其测算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卡丁顿(cuddington,1986)首创的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包含资本外逃项目直接相加的直接法(Direct Method);有世界银行(World Bank,1985)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资金来源等于资金运用”基本原则提出的余额法(Residual Method);有多利(Dooley,1986)和罕(Khan,1987)将申报利息进行资本化(capitalized)倒算的多利法(Dooley Method);有将国内某项对外资产与国外相对应的对外负债数据进行比较的权益差额法(Biswas,2002).照资本外逃的动机及其资金流程,资本外逃可分为普通的资本外逃和过渡性资本外逃(Intermediate Capital Flight).普通的资本外逃是在资本管制的条件下,为了摆脱国内政治经济环境而设法出境的;逃往国外后,除非国内的投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否则短期内一般不会流回国内.而过渡性资本外逃则不同,其外逃的动机就是以外籍的身份向国内投资,因此外逃后一般很快就会流回国内.

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资本外逃就包含大量的“过渡性资本外逃”.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有20%是内资出境后再流人的资本(张木生,2001).㈣根据韩国学者刘信-(1997)的估算,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有25%到33%属于“内资外逃”.由于外商投资在来源国(地区)的信用资料和纳税记录属于商业机密,政府有关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审核手段;而理论分析也表明,政府没有足够的动力去甄别“外商投资”的真实身份(牛晓健,2005).

莱塞德和威廉姆森(Lessard和Williamson,1987)提出了“超国民待遇理论”来解释过渡性资本外逃的原因.他们认为,除了正常的投资风险在国家之间存在差异之外,在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同国籍的投资者面对的风险也不尽相同.政府为了克服投资环境不利的影响,增加引进国外资本的竞争力,故对国外资本的政策超过了国民待遇.“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