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困惑的药效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36 浏览:31355

如果这真是一种能够克服艾滋病的伟大药物,那么其它问题都是第二位的.但它真的如此令人期待吗?

根据美国病毒基因公司(Viral Geics, Inc.)的介绍,他们研发的这种被简称为V-1的抗艾滋病新药,作用机理是阻止HIV病毒进入人体免疫细胞,使之不能繁殖、破坏,从而使病毒数下降,起到治疗艾滋病的作用.

根据病毒基因公司和地坛医院提供的材料,这种新药最可贵之处在于,它与目前已经有的其他抗艾滋疗法不同,它不需要终身治疗.一旦这种药物研制成功,病人只要接受一段时间的有效治疗,就可以至少相当长时间不用再接受治疗.按照这样的说法,这种药如果最终得以推向市场,对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鸡尾酒疗法显然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甚至可以说是艾滋病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

这种新药是否真的如此值得人们期待?

根据美国病毒基因公司网站上提供的信息,新药V-1于1995年取得药品专利,药品是从哺乳动物的胸腺组织中提取的,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2004年7月23日,该公司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则公司新闻,题为“中国的研究表明V-1对从未有过抗艾滋病治疗的患者有着持续抑制HIV病毒的作用”,宣布了在中国北京地坛医院内进行的人体临床试验结果.

文章说,这个被称为“中国艾滋病工程”的项目选择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反逆转录酶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晚期病人(CD4小于200)进行试验.受试病人则接受了V-1的肌肉注射,两周一次,连续8周.接下来是一个270天的随访期.病人在8周的治疗期间以及270天的无治疗随访期间都没有明显的负面反应.病人在治疗期间或者随访期间都没有接受其它的反HIV治疗.

“数据分析表明,在随访期间该药对病毒保持着持续的抑制作用.所有病人在基础线(或在治疗前)的平均病毒载量是4.902log,这大约相当于每毫升血液中有79800个HIV RNA.在没有额外治疗的随访期的第180天时,HIV RNA从基础线平均下降了0.70log,这大致相当于该组病人平均病毒载量下降了83%.”该公司网站上这样介绍说.

到了没有额外治疗的随访期的第270天,病毒载量依然被抑制,从基础线降低了0.484 log,这大约相当于该组病人平均病毒载量继续下降了75%.

此外的数据还有若干.

也就是说,从美国病毒基因公司公布的数据上看来,这种药物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据一位知情人说,病毒基因公司在网站上对药物疗效的宣传,曾经引起这次试验的观察方――地坛医院的不满.他们认为,一方面,制药公司在宣布这些结论时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另外,他们宣传的药物疗效跟地坛医院方面所做的实际情况有出入.

对于药物疗效,地坛医院方面尽管不愿意正面陈述,但他们提供的材料里面有一点和制药公司所叙述的有分歧:有患者声明,在接受药物试验之后两个月,在随访期中,部分受试者开始接受国家提供的免费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这与制药公司所说的“随访期没有额外治疗”相左.显然,如果在随访期内病人接受了其他治疗,那么这以后的随访数据就失去了研究意义.但病毒基因公司说,他们的每次随访都询问过病人有没有接受过额外抗艾滋治疗,病人都说没有,并在记录上签字.


美国病毒基因公司驻北京负责人向本刊提供了一份据称为“第三方”做的研究报告,题为《中美艾滋病防治工程“胸腺核蛋白用于治疗HIV-1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在这份报告中,引人注目的是一组数据:通过RT-PCR(这是一种化验分析方法)测试,接受治疗的40%的患者(第一组和第二组)血浆病毒载量平均下降了1.15-2.87 log,另有40%患者(第三组)血浆病毒载量平均下降了0.421 log,而余下的20%患者(第四组)血浆病毒载量平均上升了0.931log.

也就是说,分析数据显示,药物对约80%的患者产生了作用,他们的病毒载量下降了.

但对照这份研究报告里面的图表,记者看到,这里所说的病毒载量下降量,均指的是在观察期(即上述“随访期”),主要表现在第270天和第180天――也就是部分患者说他们接受其他抗病毒治疗之后.

另外,地坛医院方面给出的数据,观察期(即随访期)的时间一共是6个月(180天),与病毒基因公司方面所说的270天有明显的差别.对此病毒基因公司解释说,随访期因当年的SARS而延长为270天了.但从地坛医院提供的数据看,他们的随访期长短与SARS没有关系,就是6个月.

根据地坛医院所获得的数据,有知情的专家有所保留地认同了制药公司的结论:病毒数的确下降了,但反映人体免疫力的CD4指标变化不大.

“由于这种药物的作用并不是提高身体免疫力,因此,只要病毒数明显下降,就可以说明药物有疗效.”地坛医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说.

另一位专家认为,既然到目前为止,这些病人大多数还活着,则已经说明了问题:因为对于CD4小于200的病人来说,如果仅仅是对症接受辅助性治疗(而不是抗艾滋治疗),他们几乎不可能活过一年;即便接受鸡尾酒疗法,这些病人的平均寿命也只有一年半.

从这些数据看来,制药公司在宣布药物疗效的时候至少存在一些指标的矛盾之处和有效性的疑点.

中国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教授对这份报告分析后表示,除了格式问题(没有目录,没有标准格式的引言等等),里面还有一些医学术语错误.另外,报告中的病人分组比较奇怪:不同的组别疗效明显不同,进一步观察发现,报告是按照实验结果来分组的――也就是先实验后分组.

旅美生物学博士方舟子认为,美国病毒基因公司研制的V-1根本就不是一种药物.他认为,作为一种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药物,必须要对其主要成分进行提纯,然后再进行相关的实验,来分析它的分子结构、它的作用机理等等.

而对于这次临床试验,方舟子认为,没有必要太深地去看它的相关实验数据,因为缺乏双盲的对照组试验,结果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即使完全没有接受任何药物治疗,艾滋病病人体内病毒载量在一定时间内出现波动、出现下降也都是可能的.”曾经在美国做过有关艾滋病病毒博士后研究的方舟子这样告诉本刊记者.

最终,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对药物疗效都不能确切判断,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受试验者在观察期内到底有没有接受其他抗艾滋病治疗;第二,没有双盲对照组(双盲试验的含义请见本刊资料),无法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另外,有专家认为,即使是作为二期临床试验,试验人数也还是太少了一点(一般应是100~300人).

在媒体文章中,有受试者说,接受V-1注射后,他们开始发高烧,脸上身上起满了大块红疹.他们还不得不花钱支付治疗这些副作用的医药费.

对于这一说,接受本刊采访的众多专家都一致认为,他们描述的这些情形都是艾滋病发作带来的典型症状.至少,人们没有证据证明这是使用V-1带来的直接结果.

而试验后的观察期,河南三名受试者死亡,亦无充分理由认为是试验药物所导致.

据美国病毒基因公司网站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在国外就V-1进行了4次人体临床试验,分别是在墨西哥2次,中国一次,东欧(地坛医院提供的资料上说是保加利亚)一次.现在将在南非进行第五次临床试验,这次是第三期试验,目前已经招募了135名志愿者参加这个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