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的故事(中)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07 浏览:12865

在四象方面,罗伯兹和他领导的技术队伍发明了哪些基本概念和机理框架呢?

最基本的一个概念是“分组交换”,下面会更详细地讲述.

第二个是网络结点.罗伯兹决定第一期工程有四个结点.每个结点除了作为结点的局部功能外,还必须有全局的功能.这些全局功能包括支持与其他结点的通信,允许本地用户使用远程结点的资源.另外,每个结点还被指派负责整个网络的一部分全局性的工作.其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结点分工负责一个最关键的任务,那就是整个网络的测试和性能分析.

第三个概念是专用通信线路.罗伯兹原来打算使用普通线.但与技术人员商讨后,他决定租用性能更高的专用通信线路,速度为50Kbps.好在第一期工程的4个结点最终都落在了西部,线路的费用不是太高.

第四个概念是BBN公司为解决可靠性问题和结点计算机的不兼容问题而发明的,称为“接口消息处理机”(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简称IMP.)

每个结点计算机不是与其他结点计算机直接相联,而是通过一台小的计算机,叫接口消息处理机(IMP).检测如计算机A想与计算机B通信.计算机A先把通信内容(称为消息)传给它的IMP,然后这个IMP把这个消息转换成一种IMP之间能够理解的格式,传给结点B的IMP.这个IMP再把消息翻译成结点计算机B能够理解的格式传给它.

为了解决可靠性问题,BBN提出了几个思路.第一是“回应机理”.当结点A的IMP向结点B传送一个消息时,它会一直存储着完整的消息,直到结点B的IMP收到这条消息并送回一个确认信息.如果在一段预先规定好的时间里结点A的IMP没有收到确认信息,它会认为传输失败,再重新传送同样的消息.第二个思路是“自测试和周边测试”.每个IMP都设计有自我测试电路,定期检查自己是否工作正常.同时,IMP也能测试与它相联的周边硬件.第三个思路是IMP应按军用要求做得很结实.

ARPANET的研制还导致了另外一些新概念和机制的产生.30年后的今天,这些基础的发明还广泛用于因特网的各个领域.其中的一项就是开放的技术标准文档.它用了一个很谦虚的名字,叫作“征求意见书”(Request for Comments,简称RFC).事实上,一个RFC在公布前已经经过详细的设计和修正,已经相当成熟.绝大部分RFC就直接被大家作为技术标准使用.

世界上第一个RFC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名研究生斯蒂夫克罗克尔(Steve Crocker)写的,定义了网络结点间的软件协议.随后,南加州大学的乔纳桑波斯特尔(Jonathan Postel)一直在编辑和维护这个RFC文档系列.

1968年8月,罗伯兹完成了ARPANET的技术规范,并向全国140家公司发出了招标书.

1968年9月,罗伯兹收到了一些公司返回的投标书.

1968年12月,麻省剑桥地区的BBN公司中标,并与ARPA签了合同.

1969年9月1日,第一个ARPANET结点安装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969年10月1日,第二个结点安装在斯坦福研究所.

1969年10月1日,ARPANET进行了第一次试验.

因特网的第一个测试是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结点和斯坦福结点之间进行的.试验人员采用了“双轨制”.两边的操作人员除了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外,还使用了.试验的目的是让洛杉矶的操作员能登录到斯坦福的计算机上,然后做一些简单的操作.

试验的第一步是要让洛杉矶操作人员把登录命令(英文是五个字母LOGIN)传送到斯坦福的机器上.洛杉矶这边在电脑上敲了一个L,然后用问:“你们有没有得到L?”斯坦福那边用回答说:“我们看到了L.”然后是:“你们有没有得到O?”.回答:“我们得到了O.”“你们得到G没有?”这时,系统死机了.过了两小时,技术人员修复了故障,终于成功登录到了斯坦福的机器,圆满完成了试验.

因此,因特网上传送的第一个消息是“LO”,也就是“你好”(Hello)的简称.

列奥纳德克莱因洛克(Leonard Kleinrock)出身在纽约市的曼哈顿岛上.他对科学的兴趣是从看小人书得来的.

克莱因洛克六岁的时候看过一本《超人》的漫画书,书中描写了如何构造晶体管收音机.于是,克莱因洛克从父亲那儿找到一个用过的剃胡刀片、一段铅笔芯、一卷卫生纸筒和一些导线.但有两样东西家里找不到.一件是耳机,克莱因洛克从大街上的亭里“借”了一个.另一件是“可变电容器”,克莱因洛克劝说母亲与他一起到唐人街附近坚尼街的电子市场写了一个.用这些东西,克莱因洛克根据漫画书上的指示,制造出了一个既不需要交流电源也不用电池的收音机.当他听到音乐和播音员的声音时,科学就在他心中生根萌芽了.

克莱因洛克家里很穷.高中毕业后,家里没钱供他上大学.纽约市为了鼓励本市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特别开设了一个“纽约城市学院”,对家庭经济窘迫的学生免收学费.但就连城市学院克莱因洛克也上不起,因为他必须赚钱谋生.于是,克莱因洛克白天在一家公司做技术员和工程师,晚上参加城市学院的夜校课程.他一共花了五年半的时间才念完大学课程,并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全额奖学金,攻读电气工程的研究生学位.


1957年的夏天,克莱因洛克刚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不久,数字设备公司(DEC)的创始人邀请他一同创建DEC.克莱因洛克拒绝了,因为他想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位.DEC后来成长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90年代被康柏公司以数十亿美元的收购.克莱因洛克失去了一个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但他一点也不后悔,因为他的博士学业在因特网的发明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962年底,克莱因洛克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从而奠定了因特网通信机理的理论基础.

那个时候的通信都采用“独占线路”(circuit switching)的办法.检测设洛杉矶的客户A想与旧金山的客户B通话.A首先用他的拨通B的.在这个过程中,电信局通过自动交换机临时建通了一条从A到B的线路.于是,“通”了.客户B拿起与A通话.在整个通话时间,这条线一直被A和B独占,直到双方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