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观念,提高复习效率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84 浏览:19486

经过几轮的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随着总复习的临近,许多教师都求分心切,往往走进了复习的误区.一是盲目做题.不加选择地引进各地各类复习资料并大量地印发给学生训练.缺乏针对性,内容失控,导致了学生的盲目,复习效果当然不好.二是一味模拟.这种复习形式,长期给学生增加刺激,实际上导致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印象都不深刻,缺乏新鲜感,产生“重负担、低质量”的后果.三是忽视过程.教师对学生复习训练的过程不加反馈,训练题的讲评只对答案,不究过程.复习教学达不到“使学生掌握规律、方法”的高度.笔者认为,应明确几个复习观念,才能提高中考语文学科的复习效率.

一、目标观念――分层要求才能整体推进

1 确定复习目标.①适纲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既有《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又有省、市《初中毕业、升学会考考纲》的考试目标.考试目标小于大纲教学目标.而考纲则是试卷命题的依据,因此必须认真学习、理解和应用考纲,并以考试目标为凭借,精心设计复习教学的目标.②明确性.复习目标的明确性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即明确学生的知识达成度,如掌握修辞方法有三个层次:一是能判断是什么修辞方法;二是能指出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三是能运用某种修辞方法写一段话.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初中复习教学目标应定位到第二层次.

2 分层要求学生.语文学科的复习目标也可以和其他学科一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提出各异的要求,这样才能推进整体的水平提升.分层要求可以分基础和作文两个方面,语基方面,例如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课标中要求背诵的五十篇中的诸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难度较大的文章,建议把其中的名句做个梳理和强化记忆,其余可不必花太多的时间.针对今年厦门市中考语文作文分值较往年提高十分的调整,教师对中等学生(可总归为成绩在110分-119分)应该在写作上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指导,力争让中上生作文分值有所突破;而对于学困生,作文的分层目标就只能是写出“卷面整洁、字数达标的完整的一篇考场作文”即可.

二、能力观念――复习练习要指向能力而非仅仅指向题型


从最近几年本市乃至全国的语文中考试卷命题内容与趋势分析,中考都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记忆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的分值比重越来越小;课本内的知识逐步向课外材料延伸.这一命题思路引导我们在教学中,包括复习教学,无论是按册复习或专题梳理,都要把能力训练和培养放在首位.所谓“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只有培养学生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即信息的接收、处理、加工改造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和“以不变(能力)应万变(题型)的效果”.所以,复习的方向不能仅仅指向题型.

三、教材观念――用好课文的例子

因为近年中考语文不考课内现代文阅读,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就理解为不考就可以不教(九年级上下册)不复习(七八年级四册),大胆大方地随意删减教材,简单功利地把现代文课后的词语进行梳理和复习.不错,从现在的中考语文试题看,大部分阅读素材来自课外,但并不是说教材就不起作用了.其实,教材是源泉,它告诉我们字词的音形义、文学常识、写作格式和素材运用等知识,而复习资料上的题目只是课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所以复习阶段千万不要忽视教材的导向作用.例如08年市质检阅读题《闯雨》和09年市质检阅读题《高高的白桦树》分别就是课文《雨说》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化身”;08厦门市语文中考阅读试题《远去的歌声》与课文《吆喝》无论内容和写法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最后一题是“发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美,需要有一颗善感的心.在你的记忆库里,有哪一种声音也曾让你产生过美好的联想想象,称得上是“优美歌声”?请将你倾听该种声音的感受用优美的语言写下来.(不能抄袭文章原句)(4分)”我想,只要复习时对《吆喝》的内容加以强调,本题4分的得分率就不会低了.

四、学生主体观――关注不同程度学生复习效率的提高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动起来,使知识点得到巩固,薄弱点真正有所突破.初三上学期结束,建议教师应该利用寒检测进行学情盘点,以便更好地选择复习内容、设计复习课型、采取恰当的复习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复习主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下面是笔者近几年来根据本校初三教学和学情,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些做法:

1 慎重选择复习内容.复习内容指的是学生复习训练的材料.复习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复习效率的高低.根据我校生源,选择复习内容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1)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复习内容是复习目标的具体体现,选择复习内容要受到复习目标的制约,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如省中考纲要中有“理解课本中作注的部分疑难词语”这一考试目标.加强针对性,就要注意“作注”和“疑难”这两个关 键 词 .“作注”限定了词语复习的范围,“疑难”一般是指词的本义与语境中的含义不尽一致(如比喻义、引申义)和有其特定用法的词.如《海燕》中的“翡翠”(比喻义)等.可筛选此类词语作为复习训练材料,增强与考试目标的对应度.二是要针对训练对象(学生)的实际.有些知识学生掌握得较扎实,复习训练时可以淡化,有些知识学生掌握得较薄弱,必须选取相关材料进行强化训练.

(2)典型性.复习内容选材的典型性,指的是既要注意训练材料对知识点的涵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寻求规律,掌握方法.如一组标点符号使用的复习训练材料,应考虑各种标点的使用情况,尤其要选取学生容易出错的,像陈述句有疑问成分的句末标点、引文中的引号和点号的配合使用等作为训练材料.

2 精心设计复习课型.复习课型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是: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②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提高能力.下面笔者根据本校初三教学和学情复习的内容,介绍两种复习课型.

①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复习课型.这种课型的训练过程为:确立目标(教师提示本课时复习的知识要求、复习范围、达标层次以及复习方法)-提示内容(由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分析特点、把握难点)-实践训练(学生根据训练要求,或整理训练材料,或完成教师编制的书面练习,或分组讨论相关的训练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信息反馈(统计完成率、正确率,追究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回授小结(分析典型错误,传授纠偏方法,归纳知识要点,预测考试题型).这种课型能实现目标的体现度,主题的确保度,方法措施的有效度,教学效果的达成度. ②小练笔(阅读题里的主观题)复习课型.这种课型的训练程序为:理出写作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格式、内容、语言三方面整理答题要求)-对照要求,评议实例(投影正确实例,学生按要求逐条对照明确)-修改错误实例(投影错误实例,指导学生修改完善)-提供材料训练写作(指导学生审查题目,摒弃材料中的干扰信息)-交换修改作文,互相评议交流.这种课型设计能紧扣训练目标和改、写两种考试题型,训练过程逐步推进,由理性的初步理解到感性的深入理解,再到实际运用,最后强化巩固.

3 灵活运用复习方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和能力的要求,可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对某些识记性的而又分布面广的知识,可“编制简明实用的图表”,使知识集中化、条理化.如“识记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这一知识点,可按“姓名”“国籍”“时代”“主要作品”等项目分类编表格,填写复习;又如“识记课本中有注音的部分生字的读音”这一知识点,可将这些生字的读音按其音节分类编制表格.这种归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复习,能使我们对知识的“瞬间记忆”上升为比较牢固的“长效记忆”,而且,将原本分散的知识集中在一张表格上,便于后续的再复习.

五、资源观――盘活本校语文初三复习资源

要使复习教学走上高效率的轨道,必须盘活本校语文学科各路复习资源,其基本做法可整理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使新老初三交接工作更有实效.毕竟,初三毕业班经常走出去参加市、区或到兄弟学校参加教研活动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做法,此时激活本校语文组的组内资源是非常可行的,即充分重视每一年新老初三的交接工作.老初三可以针对刚刚结束的毕业班教学工作各方面的利弊得失给予新初三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建议,新初三则可以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少走岔路.

其次是加强初三备课组集体备课力度.集体备课包括每周一次的备课组例会――教学进度协调、重难点突破;听课、评课;主题研讨;流水评卷与质量分析等.把同组其他教师的优势为我所用,这是激活本校教师资源最明智、最行之有效的做法.

总之,中考语文的复习工作,不是学生的独舞,也不是老师的包办,它既是对学生三年来语文知识的梳理与融合,也是学生三年语文学习实践的贯通和整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走出误区,力求在复习内容上知识与能力并重,在复习过程中学得与习得并举,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中考语文复习效率.